第A12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降房价悼母”别太当回事
· “立法游说”并非洪水猛兽
· “看不懂”的听证方案,叫人如何听证
· “草根感受”才是改革开放的晴雨表
· “文明如厕倡议”是怎么出炉的?
· 教育公平不能遗弃“移民二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 月 1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草根感受”才是改革开放的晴雨表
  ■热点纵论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日前,中央电视台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和吴敬琏共同探究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败与得失,并展望中国改革未来的发展方向。

  (1月13日央视《经济半小时》)

  我看了网上的“节目实录”,又查阅了一下网友评论,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反差,就是厉、吴两老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多数网友却并不买账:有的认为他们讲得不痛不痒,避重就轻,有的认为他们是在为自己这些年来的政策建议作曲意辩护,还有的人则重提“独立董事”或“暴富”的话题,认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在谈论“成败与得失”的时候,立场的客观性就值得质疑。

  以厉、吴两老为代表的精英的声音,和以网民为代表的草根的声音出现如此尖锐的对立,恰恰提醒我们,讨论改革开放的成败得失,一定要多听听来自草根的声音。如果在今年渐次展开的各种纪念活动上,仍然像过往那样由精英垄断话语权,则我们一定难以总结到真正有益的经验,也不可能汲取到真正宝贵的教训。

  如果把草根理解为工人(包括农民工)、农民、学生、普通白领、个体经营者的集合体的话,则他们就构成了中国的主体,他们的生存状况改善,是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归宿。他们的感受,天然是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晴雨表,也是最权威的晴雨表。因此,在讨论开放成败得失的时候,他们就最有发言权,没有他们的声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讨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利益多元时代,自己的利益只能由自己来表达——除了草根自己之外,没有哪个群体能够充当草根利益的当然代言人。

  以专家、教授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当前已经部分失去了“社会良心”的道德权威,很多人无法相信他们会站在“中立”的立场上说话。这些年来,无论是在国企改制的大讨论中,还是在教育、医疗、住房以及物价等公共政策的激烈辩论中,他们都有太多为既得利益集团辩护的纪录。在关于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讨论中,谁又能够担保他们不会因为既得利益而有偏袒性地发言呢?(郭松民)

  “草根感受”

  才是改革开放的晴雨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