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
·
·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 月 1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历史故事

  贰

  中国历史上有个谜团:为何十几次大的改朝换代获得成功,而十几次大的改革大都失败了?以至于有人说:国人可以向暴力屈从,却拙于制度创新。真的是这样吗?本书选取的故事,悬念迭起,内涵深远,影响至今。这些故事,扇面般展开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改革,在当前“历史热”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马立诚 浙江人民出版社友情推荐

  以假乱真的危情大片

  元宏选择新国都的动机,重点在于文化,所以他看中了洛阳,洛阳正是中国农业文明比较优越的地方。

  人的习性大都安于现状,因循苟且。北魏开国百年来,鲜卑族王公贵族世世代代在平城累积了大量动产和不动产,要说搬家,一百个不愿意。

  元宏迫不得已,在公元493年春天精心导演了一出以假乱真的危情大片。

  先是,元宏命令太常卿(负责教育、礼乐、祭祀的部长)王谌就迁都一事占卜,得到吉利的“革”字卦。元宏兴奋地说:这是汤武革命,顺天应人之卦也!

  于是,元宏召集文武大臣,一句不提迁都的事,只是宣布要攻打南齐。

  元宏的堂叔,任城王元澄不赞成。原因是,公元450年时北魏曾发大军攻打南朝,结果严重受挫,死伤甚重。从那以后,鲜卑人害怕同南朝作战。一些官员们也附和元澄。理由是北魏多年来戎马倥偬,元气损耗,应该喘一口气。

  元宏斥责元澄说:“社稷是我的社稷,任城王这样讲,难道要破坏我的大局吗?”

  元澄赶紧说:“社稷的确是陛下所有,臣是社稷之臣,但是我看到了危险,所以才讲。”

  元宏寻思了一会儿,缓和下来:“各言其志吧,也没有关系。”

  退朝之后,元宏把元澄召进宫来,屏退左右密谈。元澄在辈分上虽然是元宏的叔叔,可年纪跟元宏一样大,而且一直是元宏的心腹助手。

  元宏说了真话:“刚才怕群臣非议太多,所以话说重了,叔叔不要在意。讨伐南齐是大仗硬仗,有不同看法也正常。其实,我以用兵为名,真意是想迁都。平城这个地方,地处边塞,气候严寒,交通不便,打仗倒是个重要关口,若要论到文化建设和国都气势,就不理想了。我想把国都迁到中原文化的中心洛阳,你看怎么样?”

  实际上,元宏并非是跟元澄协商,他只是在给元澄做工作。至于迁都的策划,早就由另外几个智囊在幕后沙盘推演完成了。鉴于迁都问题在当时极富爆炸性,元宏的操作十分秘密,就连元澄也没有事先告知。

  元澄这才恍然大悟,连连点头:“陛下要定都中原以经略四方,这正符合周、汉两代兴隆的大道。我赞成!”

  元宏又说:“咱们北方人安于现状,不图进取,这怎么办呢?”

  元澄说:“只有非常之人,才能办非常之事。陛下就是非常之人,大胆放心地干吧!大伙尽管不愿意,也只能服从。”

  元宏高兴地说:“你真是我的好军师啊!”

  过了不久,元宏命令在黄河上架桥,声言大举南征。493年9月,元宏率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抵达洛阳。

  当时正值秋季,淫雨霏霏,官兵们一个个在秋雨中发抖。元宏身着盔甲,跃马扬鞭,下令大军南下。大臣们悲从中来,纷纷跪在马前,叩头哭劝,请求不要再攻打南齐了。

  元宏见时机到来,就斩钉截铁地说:如果不去南方打大仗,那么就迁都到这里,你们看怎么样?元宏还当众宣布:这件事不容迟疑,马上就得决定。这样吧,赞成迁都的站在我的左边,不赞成的站在我的右边!

  大臣们以安定王元休为首,绝大多数都站到了元宏的右边。显然,大家不愿意迁都。

  另一个皇族元祯见势不妙,赶紧说:干大事的人不必跟大众商量来商量去,非常之人建非常之功!这句话总算替皇帝找了台阶。

  大臣们见状,都不说话。有些大臣顾及到和皇帝的关系,不情愿地站到左边来——迁都总比到南边打仗送命要强点。

  公元494年11月,北魏正式迁都洛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