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雄在《闲侃中国文人》里,浩浩荡荡地旁征博引中国文人的种种乐子的同时,又犯了点自命风流、阳春白雪、怜香爱玉的文人老毛病。所谓魔力和魔鬼总是互相喂养,当一位新文人窥视“老”文人曾经的万般行径,眼镜上除了乐开了快乐水花,还捎带着溅出了几滴同病相怜式的愤怒和哀悼。
先说耍乐子。《闲侃中国文人》真的是左右穿针,八方捻线,将文人身上身下、心内心外相关的荤七素八,全都一网打尽。比如穿衣经,茶之乐,嘲笑歌哭狂,鞋帽烟酒信……文人们在方寸之书内集体登场,各有行色不一的演技。我曾十分迷惑,陈雄花费如许大力气杂烩出须毛毕现的文人世界意义何在?这只能说明,他和天下文人一样都是有怪癖的。文人患癖,数不胜数,像王羲之癖鹅,阮遥集癖木屐,王徽之癖竹,老舍癖破口裂缝的坛坛罐罐。或许,陈雄正患了古董之癖,他如此着迷,旁人观之,不免嗤笑;而于自家,他以后人观古人,犹如门缝里窥私,则痛快之至。张岱云:“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想来,与人交,也得选择有癖者,有癖,则有个性;无癖,往往心劲儿都用在如何算计人了,端的危险十分!
再说愤怒和哀悼。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文人中能捞得欢喜结局的寥寥。《闲侃中国文人》对此多有涉及。卖画沽酒,典当度日,旧债未还,新债又举,“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杜甫),恰是生动写照。好高骛远,自命清高,不切实际。然而大多数文人,心怀天下,耿直有血性,陈雄在《文人的血性》中载录诗人牛汉,人称“汗血诗人”,书斋也叫“汗血斋”。诗人自述从事体力劳动十年,汗与血与他几乎融为一体,不可分离,全身上下处处是伤疤。诗人认为,汗和血是生命中最为神圣的东西。至此,陈雄的愤怒和哀情已无,更多的是对老一代文人的景仰、敬畏。可惜放眼当代,有血性的文人似乎越来越少。这,似乎又算陈雄新一轮的愤怒和哀悼。
书名有“闲侃”二字,但这并不表明作者不抓实质专抓皮毛。贯穿全书的事例鲜活有趣,各色文人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喜欢把文人放置在历史语境和现实的对照中进行比较,从而不动声色地刻画出可笑、可怜、可悲、可叹、可敬的多棱面。文人与衣、与粥、与书、与车、与宅的关系,彰显了中国文化中的“礼”、“义”、“道”,包含“儒道互补的变通要义,人生进退的尺度,刚柔相济的策略”,也就是文人的处世哲学。文人爱石、养猫、玩虫,并非玩物丧志,而是癖之“深情”以寄也。至于文人的寂寞、较真、动武、自嘲、狂妄,是真性情的极致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