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以中小盘股为主流热点、以“八二”现象为主导形态的行情,直接导致中小板指数、中证500指数和深综指创出历史新高。但本周二、周五,当大盘股拉升引起指数走快牛时,中小盘股却恐慌下跌,拉升大盘股为何得不到市场响应呢?
首先是其估值过高。尽管大盘股调整了一个月,但平均市盈率仍有四五十倍,相对于国际成熟股市而言,A股的蓝筹股泡沫仍然很大,尤其是A股H股价差指数从2007年年初的128至135扩大到如今的188,并有进一步扩大之势,极大地压制了大盘股的上行空间。
其次,目前大盘股与中小盘股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行情。中小盘股行情是付出长达6个月的调整、平均跌幅高达40%—50%的代价而发动的新一轮迎年报行情,而大盘股行情只是在下跌才一个月、跌幅才10%~20%的情况下的补涨、反弹和自救行情,难以瓦解5500点上方的3万亿筹码。
再次,大盘股取代中小盘股成为主流热点的条件不具备。一是不具备年报期间送股的条件;二是不具备资金条件,新基金继续停发,基金难以得到像去年下半年狂炒大盘股时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三是认同度条件不具备,即基金对大盘股由原先的“抱团取暖”变成分歧严重,减仓调仓,相互博弈;四是不具备热点转移条件,沪深股市历来的习惯是一个时段只能有一个主流热点且持续时间较长,不可能一个月就转移。如去年1月至5月是题材股行情,6月至11月是蓝筹股行情,都历时半年左右。这是新资金在主流热点中从建仓到震仓到拉升到最后出货,至少需要三个月的运作周期所决定的。因此,目前市场可以容忍在中小盘股大涨之后让大盘股间歇性借题发挥,借机炒作和补涨,但绝不会容忍它们成为主角。
最后,拉升大盘股会导致“快牛走势”,与“慢牛”的政策取向相违背。在3月份以前,在“压大盘股、压指数、扬个股”已成为市场主流意愿的情况下,贸然拉升大盘股显然是不得人心的。李志林(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