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封面看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求助电话来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 月 1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江苏籍军人21年献身航天事业,如今却被父亲的巨额医疗费用难倒
求助电话来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他是一个航天人,为了一颗颗卫星飞入太空,在祖国大西南的山沟一工作就是21年;他是一个孝子,为了让在江苏宝应老家的年迈多病父母能够安度晚年,每年从自己不多的收入中分一半寄回家;但他又是一个穷人,父亲重伤生命垂危,却无力拿出巨额医疗费……

  快报记者 刘向红/文 施向辉/摄

  求助

  巨额医疗费用难倒航天人

  卫星发射中心打来求助电话

  “你好,是现代快报吗?我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政治处。有件事想请你们帮助一下。”昨天上午,来自西昌的一个电话打到记者手机上。2个多月前,我国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从西昌发射,记者见证了永载史册的壮丽一刻。难道他们又有什么重要任务?记者边接电话边猜测。

  “我们发射中心医院副院长张龙顺是你们江苏宝应县人,他在老家的父亲华占平前几天骑车途中发生意外,重伤在医院抢救。由于手术费用要好几十万元,而我们这位副院长家境十分贫寒,一时间拿不出这么多钱,能不能请你们媒体帮忙呼吁一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政治处负责人在电话中说,“这位副院长在卫星发射中心工作已21年,一直默默奉献祖国航天事业,尤其是‘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他在后勤保障上做了很多工作。”

  政治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卫星发射中心医院副院长张龙顺是副团职干部,来卫星发射中心工作几十年从没向单位提过家庭困难。这次父亲重伤,他请假回家时也没向单位多说,还是别的同事见他四处借钱才知道真实情况。卫星发射中心领导很重视,已为他捐款3万元。但这点钱,相对于高昂的医疗费来说,还是杯水车薪。目前只能求助社会,恳求爱心之人伸一把手。

  故事

  一定要救老父亲

  张龙顺正在精心照顾病重的父亲华占平

  人物

  他与航天

  医疗费用至少30万元

  “我欠父亲实在太多太多”

  张龙顺:

  16岁就去了西昌

  原来,1月3日中午,张龙顺父亲华占平利用中午休息的间隙,骑电动车回家,准备给老岳父张成高洗澡更衣。“可能由于连日的劳累,骑车到马路转盘时,不知怎的,突然失去控制,直接撞向转盘,当即车翻人倒,昏迷不醒。”目击者唐学兰告诉记者,附近好心人立即将他送到镇医院,医生一看,马上要求送县医院,县医院检查后,说颈椎、腰椎都断了,“应尽快转大医院手术,否则不仅会终身瘫痪,而且生命难保”。

  华占平连夜被送到扬州市某医院。但巨额的治疗费用立即让所有的亲属为难了,“每天要3000多元,整个疗程下来,如果顺利的话,至少30万元。”

  华占平膝下有两儿一女,除大儿子张龙顺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份稳定的工作外,其他两个常年漂泊在外打工为生,“女儿和小儿子养活自己都难,孙子还让我们带着,哪有钱给占平治病。”华占平妻子张凤英抽泣着说,“占平在医院醒来时,几次拔下管子,要求放弃治疗回家。”

  大家六神无主之际,邻居唐学兰拨打电话给远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大儿子张龙顺。“听到消息后,我当即傻了。怎么发生如此大的意外。”张龙顺虽然不敢相信,但还是慢慢接受了残酷的事实。身在医院的他,非常清楚抢救重伤父亲的费用,“几十万元,姐姐和弟弟是拿不出的,又没有偿还能力,别人也不会借给他们。只有我了,也只有我才能救父亲一命。”张龙顺到银行取出所有存款,又开始向同事借,“好在同事们非常帮忙,半天就筹措了近10万元。第二天,我带着钱赶到了父亲所住的医院。”

  有了钱,手术得以迅速安排。1月6日,医生成功地为华占平做了手术。“父亲如能度过危险期,后面的治疗费用同样十分巨大。但这笔巨款从何而来?”所有的困难只能自己扛,“目前唯一的办法只能借。同事借过了,不能再借。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找谁借?”

  张龙顺言语不多,内心深处却有着火一般的感情。慢慢熟悉后,他向记者谈了许多发自肺腑的感受,“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1年,我欠父亲实在太多太多了。这次,父亲出事后,我就暗下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救他。”

  张龙顺说,由于家境贫寒,16岁就穿上军装进入西昌。由于年龄小,刚到部队几年非常想家,一有机会就请假回来。但每次回来,都会遭到父亲的批评。“他担心我不安心部队工作,不厌其烦地开导我教育我,每次假都没有休完,就提前返回部队。”

  事业稍有成就后,张龙顺便想把父母接过来,但父亲一直不同意,“怕影响我的工作。最近几年,家里的亲戚都先后来过西昌,唯独父亲没有来。”张龙顺说。

  张龙顺告诉记者,他很敬重父亲为人。“作为上门女婿,在比较落后的农村环境中,父亲能几十年如一日善待我母亲和我外公,真的太伟大太了不起了。父亲的言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昨天,父亲手术后第一次清醒过来,说‘没有你,我早已走了’,我当场就哭了。”

  16岁离开江苏宝应,一腔热血,千里迢迢,奔赴祖国的大西南,在贫瘠偏僻的大凉山,一干就是21年。21年来,当年的农家子弟,已经成长为一名拥有后勤管理学士学位的团职领导,并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他就是张龙顺,现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医院行政副院长。

  张龙顺担任行政副院长不长时间,就接受了负责医院营房工程建设的任务。他多次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营区整治方案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方案的可行性。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期间,他还负责驻地的应急疏散医疗保障工作。因为此次卫星发射影响非常重大,疏散任务也十分繁重,他亲自带着医疗队,与其他安全疏散人员一道,逐家逐户动员当地老百姓到安全的地方。当地安哈村彝族阿妈的身体不好,他把药送到了她手上,看着她吃下去,然后又搀扶着阿妈到疏散点。就这样,他跟前跑后,在十多公里的山路上来回奔波,疏散了数万群众,为发射的圆满成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张龙顺一家三口,妻子是一名医生,儿子刚上小学,一家三口和和睦睦,让人羡慕。在妻子的眼里,他是一个性格直爽、敢做敢当的热心人,也正是因为这样,妻子常说他把家当成了旅馆,把时间总是用在需要关心的人和事那里。

  是的,虽然卫星发射最引入瞩目的地方看不到他的身影,在鲜花和掌声最多的地方也没有他的声音,但是,中心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和他一样甘居幕后、甘为人梯、默默地为卫星发射任务做着后勤保障工作的人,才实现了卫星发射连战连胜的成绩,中国航天也正因为有这些默默无闻的老黄牛的存在,才能够创造一个个又一个里程碑。

  老父亲还要服侍89岁岳父

  在宝应县范水镇,记者一提起张龙顺父亲华占平,认识的人无人不夸他是个大孝子。“他的这次意外摔伤就是照顾89岁的老岳父引起的。”邻居唐学兰说。

  华占平今年59岁,20岁入赘进入张成高家,而与其结婚的张凤英并非张成高亲生。“我是自然灾害那几年,父亲从仪征市抱养过来的。”张凤英回忆道,“当时我非常小,什么都不知道,长到十几岁后,父亲告诉了我的身世,我还是留了下来。”

  华占平进入张家后,很快就挑起了重担,“拼命劳作,省吃俭用,支撑着这个家。”张凤英说,“前些年还好点,最近十几年,父亲和我都是疾病缠身,常年服药,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落到占平身上。”

  张成高身患前列腺肥大、肠胃炎等多种疾病,常年带着导尿管生活,行动十分不便。而张凤英则有糖尿病、高血压,天天要吃药。“我们父女两个一年的医疗费用就要一两万元,全靠占平在学校打工挣点钱和在西昌工作的儿子寄点钱回来维持。”

  打工36年任劳任怨

  快报立即捐助1万元

  华占平1971年参加工作,“一直在乡镇的几所学校内流动,先是炊事员,近几年年龄大了,调整到门卫岗位。”范水镇中心初级中学负责人说,“不管到哪工作,他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给这位学校负责人印象最深的都是华占平所做的一些小事。“比如学生自行车棚卫生,常常由于学生下晚自习较晚而得不到及时打扫,变得脏乱。华占平看到后,在半夜让老伴打着电筒,悄悄带着扫帚打扫卫生。”

  让这位负责人遗憾的是,华占平工作身份一事几十年没有解决,“这么多年,一批批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但由于华占平不是搞教学的,加上其它原因,一直未能转为正式员工。”聘用的身份,使得华占平这次意外受伤治疗费用的解决成了难题。“镇教育办公室对华占平的不幸也表示十分同情,但考虑到学校拮据的经济,只能拿出约2万元予以救助。”

  “36年来,虽然父亲只是聘用人员,但学校对父亲一直很不错,此次能补助2万元左右已很不容易。作为家属,我不忍心再向学校提更多的要求。”张龙顺说,“家乡的学校实在太穷了,留点钱,教育孩子更重要意义更大。”

  记者迅速把这一情况向快报领导作了汇报。快报领导立即表示,“江苏籍军人扎根山沟,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无私奉献,现在后方的军属出现困难,社会给予一定帮助是义不容辞的,作为新闻媒体更应带头。”

  经研究,报社迅速作出决定,从钟晓敏爱心工作室的爱心基金中,拿出1万元捐赠给张龙顺父亲。

  特事特办。工作人员很快从银行取出1万元现金。中午,记者带上这充满爱意的1万元,驱车直奔救治张龙顺父亲的扬州市某医院。

  下午2点多,记者找到了张龙顺父亲所住的病房。门侧开着,里面十分安静,记者轻轻走进去,病床上躺着一位老人,面色苍白,浑身插满了各式管子,旁边一台仪器不时发出细微的滴答声。床边,站着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眼里布满了血丝,手拿一条白色毛巾,前倾着半个身体,小心翼翼地擦拭老人的脸。中年男子就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医院的副院长张龙顺,躺在病床上的就是他的父亲华占平。

  记者的到来让张龙顺非常吃惊,怎么也不肯接受爱心款,“单位的关心,已让我很感动,再惊动媒体和社会,我实在承受不起。家里现在虽然非常困难,但我自己会尽力想办法克服。”

  与记者推拉十几分钟后,张龙顺才接过报社这笔万元捐款,轻轻塞到父亲枕头下面,“爸,好心人给你送救命钱了。”说着,这位身材魁梧的汉子眼角流下了泪水。昏迷的父亲好像有所感应,整个身体颤动了一下。

  快报紧急捐助了一万元

  华占平老人简陋的家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