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1版:商业消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黄金周”需要软着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 月 11 日 星期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黄金周”需要软着陆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春节、“五一”和“十一”法定休假3天,再加上调整的前后两个双休日,就形成了每年3个连续7天的长假,而每个长假掀起的旅游消费热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被人们称为黄金周。

  在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到来时,席卷全国的假日旅游热潮令各界人士始料不及。出台黄金周当时是在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国内旅游而做出的举措。通过给予充足的休息时间,刺激中国老百姓经济思维从简单的“积累型”向“积累-消费型”转变,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2004年,对于黄金周抱怨之言开始大量出现在媒体上,专家们开始思考黄金周休假制度的弊端。主要是因为交通超负荷、景点超负荷、门票等一系列旅游产品不断涨价,出游质量出现下降。2006年,零售业继旅游后成为被攻击的目标,主要是因为超载引发的安全问题。

  2007年12月,国家出台新黄金周制度,“五一”黄金周被砍为3天,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3个传统节日,但争论声并没有停止。在痛定思痛后,专家和网民又提出异议,主要是因为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黄金周的弊端,比如交通压力、涨价等问题。

  假日制度的设计更新,应该是老制度的升华和公众休假权的递增,而非“拆东墙补西墙”式的平衡。以清明、端午、中秋乃至除夕几个增加的法定假日,是无法置换已几成民俗的黄金周的综合价值的。“黄金周”制度改变需要“软着陆”,这种“软着陆”来自经济对假日设计的认可程度,硬性分割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此外,黄金周能否实现“软着陆”,还必须关注到精神资源和物质资源合理分配和节约使用。从今年6月1日起,国家将强制终止商家向消费者提供免费塑料袋,降低白色污染。同样,在黄金周假期设计上,这样的合理配置和节约态度也应该充分反映出来,降低社会资源不必要的消耗。杨坤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