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是解放军中战功赫赫的胡子将军,深受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器重,作战时常手执大刀,腰挂手榴弹,冲锋陷阵。他率部征战地域之广,跋涉路途之遥,历经艰难之多,在我军高级将领中是罕见的。抗战后期,王震带领南下支队孤军深入完成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则是其戎马生涯中的精彩一笔。南下支队出发前有5060人,到结束时只剩1893人,可知这次任务的艰苦卓绝。
主动请缨受领任务
1944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逐渐失利,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敌后战场展开大规模局部反攻。在此情况下,为加快抗战胜利进程,党中央决定巩固华北、华中的同时,抽调一部兵力向华南发展。
7月的一天,毛泽东找到正在延安附近进行大生产运动的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向他交代一项特殊任务:“最近党中央准备派900名干部到南方去,路线是经河南先到新四军五师,再南下广东,与东江纵队会合,发展华南抗日根据地。因路途遥远,沿途情况复杂,想从你三五九旅抽一名团长带上一个加强营。护送这批干部南下。今天找你来,就是想先听听你的意见。”
王震说:“抽一名团长和一个加强营是毫无问题的,不过正像主席说的,路途遥远,沿途情况复杂,以一个加强营护送这批干部,兵力是否少了些?请主席再考虑一下!”“你先回去和其他同志研究一下,看看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案,总之要圆满地完成任务。”
王震回到旅部后,立即找来几位团长商议,大家都感到这次护送要通过日、伪、顽军占领区,长途行军,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只派一个团长去,恐怕难以完成这项任务。于是,王震再次去延安,主动向毛主席请缨:“如果您同意的话,我愿亲自带部队护送!”毛泽东思忖着说:“你去嘛,我就另有打算喽,党中央研究一下,再谈。”
事隔一天,毛泽东又找王震。他没有谈南下问题,而是先仔细询问了部队的情况,然后高兴地笑了:“你们是兵强马壮哟!要告诉同志们,仗是有得打的,还有更艰苦的任务。今天找你来,就是谈这个问题的。在当前形势下,我们的战略方针是,巩固华北、华中,发展华南,就是要向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浙江发展。作为中央的部署之一,是由你们三五九旅组成南下支队,护送从广东、广西等地来延安学习的干部南下。共分成两个梯队,你带领第一梯队先走,等与东江纵队会合了,第二梯队再继续南下。”
毛泽东突然把话停住,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点燃一支烟在屋子里踱来踱去。王震立即意识到任务的艰巨和形势的严峻。毛泽东往返踱着步子,好一会儿才停下,他异常严肃地分析了南征的两种前途:“一种是乐观的,即随着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变化,三五九旅可以在华南放手发动群众,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第二种是不乐观的,或者说是残酷的……”
说到这里,毛泽东以极其深沉的目光,万分忧虑地盯着王震。王震说:“主席,关键的时候,就得豁出命来,不管怎样,我绝对完成任务,您往下说吧。”
毛主席继续说:“第二种前途是残酷的,即日本很快投降,蒋介石决不允许你们把这把刀子插在他的咽喉上,他会首先集中力量吃掉你们。这样,你们孤军深入,没有根据地,斗争将十分残酷,甚至可能全军覆没,都不得生还,包括你本人在内!”
主席的声音低沉而苦涩,眼睛也湿润了。他满怀深情地盯视王震,良久,说:“王震同志,你要做好第二种思想准备……不过,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听到任务到手,王震激动地表示:“有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坚决地完成任务!”
党中央多次开会研究,最后确定了南征的区域和组织机构,决定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全支队共5060人,由王震任支队司令员,王首道任支队政治委员。
孤军血战南征北返
1944年11月10日,王震率部告别延安,开始了南征。部队日夜兼程,跨黄河,浩浩荡荡地向南疾进,曾创下一天一夜行军180里的纪录。然而,由于天降大雪,天气异常寒冷,不少人在行军路上冻伤。经过艰苦的行军,直到1945年1月29日,南下支队才到达鄂豫皖边大悟山抗日根据地,与新四军第五师胜利会师。随后,南下支队移交了随军南下的干部,并取消了两个干部大队的建制。全支队在新四军驻地休整,准备继续南征。
2月14日,南下支队告别新四军战友,向鄂南挺进,前进方向最大的障碍是长江天险。当时,长江两岸的大小城镇都被日伪军占领。国民党军得知我军要南渡后,也调集3个师的兵力,严密封锁各个渡口。王震出其不意地选择敌人防守最严的路线,从蕲春的田家镇渡江成功,顺利进入鄂南,攻占湘北平江县,威震江南。后来,由于国民党顽军的包围夹击,部队才被迫撤出平江县城。
3月1日,部队继续南下,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转战,与前来接应的东江纵队只有数百里路程。就在这时,时局突然发生了变化。原来,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其时,南下支队正在湘南海拔为2048米的八面山活动。蒋介石对我军挺进华南早就惶恐不安,他当然不肯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决心绞杀这支孤军。八面山很快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出山的五条通道全被封死!部队粮也断了,天下起大雨,战士们又冷又饿,面临着被困死的危险!
危急关头,王震站在高坡上,左手叉腰,右手使劲挥动着,大声说道:“同志们,国民党反动派想把我们困死饿死,消灭在这八面山里,你们说怎么办?”战士们像春雷般一齐回答:“坚决打出去!”
“对,我们要打出去!任何敌人都占不了我们便宜!”王震说完,率先冒雨往山下奔去,同志们毫不犹豫,紧跟着下山。暴雨如泼,电闪雷鸣。王震不顾天黑路滑,亲自在前面摸索路线。他们遇到陡坡就爬,遇到深沟就朝下滚,奔波了一个通宵,终于冲出八面山!
虽然此次突围成功,但南下支队因连续作战,疲劳到了极点。南方8月炎热的天气,也给行动增加了极大困难。南下支队经常腹内无食,脚上无鞋,每天都有人中暑晕倒,非战斗减员很大。王震也由于积劳成疾导致胃出血,战士们硬把他按在担架上,让他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但是每当遇到其他伤病员时,他总是嘱咐战士把他抬下来,再把伤病员抬上担架,自己捂着胸口,艰难地步行指挥战斗。
8月下旬,部队进入五岭地区。虽然此时东江纵队已开始北上准备迎接,但是南下支队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于是党中央同意让其自由选择路线北上。王震率领南下支队,满怀遗憾地开始北返。
蒋介石害怕我军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立即纠集7个军15万人,在2000余里的战线上,对南下支队进行了大规模的围追堵截。在十分疲劳的情况下,王震率部奋勇拼杀,部队穿过江西、湖南两省边境,经过24天的艰苦行军,终于返回鄂南。9月26日,部队夜渡长江,胜利地回到鄂豫皖,与新四军五师再次会师。
中原突围再显本色
1945年10月中旬,南下支队在黄陂县进行恢复“第三五九旅”原名的整编工作,正式撤销了“南下支队”番号,编入中原解放区。王震担任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负责保卫军区的西部和北翼。
1946年6月,蒋介石鉴于战争准备完成,突然以30万人马将中原军区部队压缩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纵横不足百里的狭小区域。危难时刻,王震再次及时指挥部队进行突围。
7月25日,部队进至长沟口、土地岭地区,再次陷入胡宗南8万人的重围之中。王震立即召开营长以上干部紧急会议,他红着眼睛喊:“敌人对我军形成铁桶合围了,胡宗南铁了心要消灭我们,怎么办?我们三五九旅是脓包吗?不是!胡宗南瞎了他娘的狗眼,小瞧了我王震,小瞧了三五九旅!”
王震身先士卒,率领大家在崇山峻岭中左突右杀,与敌人在山隘口、山洞旁、溪流间炮战枪击。经过十天十夜的血战,终于摆脱了胡宗南的重兵堵截,突出重围,以血肉之躯铺出了一条通路!
紧接着,王震和指战员们忍受着极度的饥饿与疲惫,昼夜急行军。虽然国民党军分几十路纵队铺天盖地地扑来,但王震率领部队势如排山倒海,再次冲出重围,与从延安来迎接的警卫三旅胜利会师。
8月27日,三五九旅指战员,回到了日夜盼望和思念的延安,回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身边。延安人民载歌载舞,热烈欢迎这支远征归来的队伍。
王震到达延安以后,连家也没有回,便直奔毛泽东的住处。一见到毛泽东,王震十分激动地向他敬礼、问好。毛泽东紧紧握住王震的手,上下打量着他,好长时间说不出话来。王震那满头的长发,那瘦削的面孔和满腮的胡须,还有那褴褛的衣着,仿佛在向主席诉说着一路的风尘劳苦,诉说着九死一生的浴血艰辛。毛主席不禁热泪盈眶,连连感叹地说:“王震同志,你受苦了,你受苦了!你们任务完成得很好!”
这次长征,是南下支队为实现党中央创建华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部署而进行的。在王震的率领下,他们跋涉2万多里,途经八省之地,共经过100多个县,冲破敌人100多条封锁线,血战300余次,平均每两天打一仗。虽然部队几遭全军覆没的危险,但终能化险为夷,实在是我军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张治宇/文 摘自《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