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摆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找谱
· 乔家大院在南京的后来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 月 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乔家大院在南京的后来人
  乔贵发给三个儿子各盖了一个院子

  乔家大院的后人,不会忘记的是一世祖乔贵发。清朝乾隆初年,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有个农民,名叫乔贵发。早年,他是一个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光棍汉。因为生活所迫,离乡背井去走西口,做买卖。在一家店铺当店员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姓秦的乡亲。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异姓兄弟。十来年后,稍微有了点积蓄,他们便转移到包头一带。

  包头在当时既是交通要道,又是蒙汉贸易的聚集点,定居的各行各业的人口日益多了起来。乔贵发和搭档先在包头开了家豆腐店。乾隆二十年,粮食丰收,粮价普遍低落,黄豆价格尤其疲软。两人趁机购进了大批的黄豆,为的是给磨豆腐的生意作点准备。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年黄豆缺货,价格不停上扬。卖出黄豆后,大赚了一笔。用这笔钱,两人开设了广盛公字号。后来,重组成“复盛公”。

  正是因为山西人到这里做生意,才一点一点有了今天包头城的雏形,现在包头城里还流传着“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这样的说法。

  “正是凭着精明与厚道,生意越做越大。后来又做起了银行票号。做票号有两点是必需的,一是雄厚的经济实力,一是诚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家祖上是中国的银行鼻祖。”乔剑昂认为。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乔剑昂回乔家堡居住了几年。“当年,乔贵发生意成功后,给三个儿子各盖了一个院子,分别为德馨堂,保元堂,在中堂。‘在中堂’是子孙中经商最好的,乔致庸就是第三代后人。我属于保元堂后人,这一支后人以读书做官为主。如今,乔家大院主要就剩下‘在中堂’的院子还保留着,其他两个院子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分给农民,因为高楼大院的,农民住起来不方便,都被拆了重建,一般拆一间房能盖五间,可见当年乔贵发给儿子们盖房子用料之货真价实。”

  鼎盛时期,经济实力富可敌国

  在复盛公的基础上,“在中堂”又有独立资本。到同、光年间,主要经营粮、茶、钱、当四大行业,在全国影响最大的有大德通和大德恒两大票号。

  “在乔致庸当家时,乔家达到鼎盛时期。那是在1900年以后的两年里,乔家实现了‘汇通天下’,当时乔家一度有2000万两现银,总资产接近3000万两白银。而在同期,由于遭遇内外战乱,银路不通,整个清政府的年收入仅有700万两白银。慈禧西行避难时,路经祁县,行宫就设在大德通票号。当时,乔家一下子借给清政府30万两白银,救清政府于水火之中。最后,各省每年的饷银都是通过乔家票号上缴给清政府。当时,的确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乔剑昂告诉记者。

  像这样的大户人家,所藏的金银玉器、珍宝古玩自然不会缺少。“在中堂”乔致庸以及他的儿子都是金石爱好者,收藏极丰。最珍贵的是一套石印,共有七十二块,全是由田黄、墨玉、鸡血等名贵石料制成。这些石印出自明代名篆刻家文彭(文徵明之子)之手。据说,每块上面刻有一句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这些石印,我都没见过,具体什么内容,就不清楚了,这些东西现在流落何方也已经不得而知。不过,它肯定是价值连城的。”

  乔致庸和他的六位妻子合葬

  “虽然家境富裕,老祖宗定下来的几条家规都是不可违背的。第一条,每个堂不分家,吃饭都要在一起吃。第二条,要遵师爱幼。第三条,不许纳妾。”

  乔剑昂解释说:“不许纳妾这一条是为了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了防止纳妾类似的事情发生,乔家基本不用丫鬟,都用上了年纪的佣人。”

  上世纪70年代,乔剑昂随父亲一起回原籍。1972年,生产队命令他和几个村民一起去拆乔家的一座坟墓,墓主就是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主角——乔致庸。

  乔剑昂清楚地记得,乔致庸的墓大概占了200亩地,苍松翠柏,乔致庸的墓拆下来的砖头相当多,村子里用这些砖头盖了一个大的厂房。“乔致庸是一口黑色的楠木棺材,同穴的是他的6任妻子,都是红色的楠木棺材。乔致庸活到90多岁,他先后娶的妻子,都是因为之前的妻子病死或者难产死,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去世后,续娶的妻子,没有一个是他纳的妾。”

  最有价值的财富

  乔剑丹兄弟是乔贵发第九代后人,属于保元堂一支。山西的老家,乔剑丹就去看过一次,还是作为游客参观的。问他要不要给门票钱,乔剑昂抢先回答:“当然不要,掏出身份证是姓乔的就不要了。”

  “我父亲那一代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搬来南京了,在那时的中央银行任过职,大概是襄里一职。父亲以前住在傅厚岗那儿,那一带都是别墅区,我家对面就是李宗仁公馆。”

  保元堂的老院子,早已经被拆光了。“听说,当地政府准备复建那两个拆掉的院子,好像拆迁工作已经开始了。”

  其实老房子到底什么样子,乔剑丹兄弟都已经说不上来。他们手上有两张老房子的照片,一张是门头的照片,照片上门前竖着两个杆子。乔剑昂指着杆子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保元堂这一支都以读书做官为主。”另外一张照片,因为拍摄年代有些久远,已经看不清是拍的老房子的哪儿。“大概是门廊吧。”看了半天,乔剑昂揣测地告诉记者。

  祖上的辉煌,似乎已经在历史中渐渐隐去。老家留给乔剑丹兄弟的是几张老照片,几本旧册子,一本墓志铭,据说还有一幅文徵明的山水画。其他就是一些关于乔家的故事。但是,乔剑丹说:“祖辈们诚信的经营思想已经扎根在后代们的心中。”这样看,他们已经得到了乔家大院最有价值的财富。

  快报记者 戎华 文/摄

  59岁的乔剑丹,如今在南京从事机械设备的生意,55岁的弟弟乔剑昂经常过来帮帮忙。十来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一进门先看到的是一副对联:继承致庸诚信,博弈现代商海。横批是:乔家自有后来人。

  致庸,就是乔致庸,电视剧《乔家大院》里的晋商,主角。跟乔致庸一样,乔剑丹兄弟也是乔家大院的后人。乔致庸是第三代,他们是第九代。

  ↑乔氏保元堂昔日的门头

  ←乔氏保元堂后人乔剑丹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