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4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天生我才
· 死亡联盟
· 天机
· 历史的拐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 月 4 日 星期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历史的拐点
  中国历史上有个谜团:为何十几次大的改朝换代获得成功,而十几次大的改革大都失败了?以至于有人说:国人可以向暴力屈从,却拙于制度创新。真的是这样吗?本书选取的故事,悬念迭起,内涵深远,影响至今。这些故事,扇面般展开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改革,在当前“历史热”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把绸子抖开

  柏杨说,秦国商鞅的变法,是一场最为惊心动魄的魔术。

  此话有理。这一场变法可谓惊天动地,中国历史上只此一回。商鞅的主张太吓人了,他无比激进。激进到什么程度呢?在他那里,“从容易改的地方着手”等等,全是废话。他丝毫没有考虑过“渐进”这个字眼,也不需要论证什么“社会承受力”。商鞅先生要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家庭生活等所有领域全盘出击,一个也不落下,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秦国全盘改变,彻底改变,变出一个你从来不认识的秦国。

  如果有谁出来阻挡,对不起,大刑伺候!你跳出来说不好,当然没好果子吃。你如果称赞他的改革,也不行。《史记·商君列传》说,改革进行到某个阶段的时候,有一帮人聚集起来前往京师献辞说好。结果,这些唱赞歌的人全家都被发配到边远地区。

  为什么呢?商鞅说:“唱赞歌也是捣乱!”他要你彻底闭嘴,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说全盘改变,就马上全盘改变,一个字也不许议论,说好说坏都不行。全国所有臣民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哑巴一般地沉默执行,而且要全盘彻底。

  话说也怪,商鞅历时十九年的改革,竟然成功。怪不得范文澜说,秦国旧势力比较小,所以商鞅变法成功,这与李悝在魏国、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遇到极大阻碍很不一样。吕思勉则说,“秦国开化较晚,所以风气朴实”,民众比较听话。

  不管怎么说,魔术师上台的时候,用一幅宽大的绸子遮住旧的秦国。旧秦国是什么样呢?地处偏远,默默无闻,落后而贫穷,再加上长期内斗,“兵弱而主卑”,就如一个侏儒,不时受到邻居魏国和楚国的欺负,谁都不把它放在眼里。中原各大国谈到秦国的时候,竟称之为“夷狄”,这是蛮荒不开化的同义语,秦国人怎能忍?

  十九年之后,那幅绸子一抖开,你可要揉揉自己的眼睛了——侏儒变成了高大的巨人!一个崭新的秦国,军事实力强大的秦国,出现在战国舞台上。十九年,在历史上算起来,可称为一瞬。你说是不是魔术?从这个意义上,称商鞅为魔术师并不为过。

  魔术表演常常有两个人,一个是主角,另一个是配角。这次秦国变法的魔术,也有两个人,一个是商鞅,另一个是秦孝公。商鞅名气太大,时常把秦孝公遮挡住了。实事求是地说,商鞅固然功劳甚巨,但实际的主角是秦孝公。他是董事长是老板,商鞅是CEO。所有的事情,最后都由秦孝公拍板;所有的压力,都经不同渠道传递到秦孝公那里,一切后果也都由秦孝公兜着。

  秦孝公不是一般的君主。他父亲秦献公就有志于振兴秦国,可惜壮志未酬。公元前362年,孝公继位,遭人白眼,大受刺激。他立下宏图,不管遇到多大阻力,遭到什么风险,也要实现霸业。

  继位一年,孝公向全国发出征求人才的公告,用词极其沉痛:“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然后说,不管是谁,“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可见承诺之恳切。

  出生于卫国,后来在魏国干点小差事的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闻声而至。此前,商鞅觉得自己怀抱绝世之学(刑名之学),却一直不得志,所以投奔秦国试试运气。他原名公孙鞅、卫鞅,后来由于在秦国立功,被封为商君,人们又称他商鞅。商鞅来到秦国之后,与孝公几经磨合,终于得到充分信任,君臣一心,准备变法。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