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9版:人间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民国时期轰动一时的《子见南子》案
· 为爱放手,初恋情人把丈夫还给结发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 月 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民国时期轰动一时的《子见南子》案
  1929年夏,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演出了林语堂创作的新编历史剧《子见南子》,结果被孔氏族人告到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由此酿成轰动朝野的一个大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值得记载的一页。

  林语堂担当编剧

  《子见南子》是林语堂根据《论语》和《史记》改编的一出新编历史剧,也是林语堂一生唯一的戏剧作品。作为儒家学说的祖师爷,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随着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呐喊,其地位开始动摇。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林语堂,从“人”的角度切入孔学研究,在这种思维驱使下,创作了《子见南子》。剧中的孔子及其学生子路等人,播扬“圣道”,为谋求一官半职,来到卫国,准备通过“内线”——卫灵公夫人南子,去走卫灵公的后门。孔子和南子见面后,双方共同研讨了“饮食、男女及人生的意义”。不料,一贯认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的老夫子,竟然与这位国君的宠姬观点一致。南子提出要成立“文艺研究社”,孔子也至为赞佩,并提出此研究社应按“德、言、政、文”四方面内容去研究。但南子执意不从,坚持要去掉“德”,因它与人生是矛盾的。老夫子只好屈从。南子喜上眉梢,旋赐孔子折璧一双。孔受宠若惊,竟然以堂堂“圣人”之躯,拜倒在南子的石榴裙下。剧中的南子完全是一个身着古装的现代摩登女性,全剧充满了全新的观念和意识。

  1928年下半年,《子见南子》首次发表于鲁迅、郁达夫主编的《奔流》月刊上,受到广大青年的热烈欢迎,各地学校争相排演。但也触痛了复古派的神经,认为这是对“孔圣人”的侮辱。次年6月,地处孔子故里的山东二师经过改编,排演了该剧,终于引发了一场席卷教育界、文化界、新闻界,甚至震动了国民政府的轩然大波。

  思想进步的“红二师”

  早在五四运动之际,受全国反帝反封建思潮影响,二师学生就曾掀起大规模学潮,在“孔府”门前第一次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孔家店”的响亮口号。其后,进步的学生运动绵延不绝,特别是1926年中共二师支部正式成立后,进步力量不断壮大,党员发展到20多人。二师成了党在曲阜早期活动的中心,被誉为“红二师”。大革命失败后,二师进步力量受到摧残,党的活动转入地下。

  1928年暑假后,毕业于北大、受新文化影响较深的宋还吾来二师任校长。他聘请进步教师,提倡学生钻研新文化新科学,支持建立了由王宗佩、张继霖(国民党左派)、刘位钧、仇森林(1938年参加共产党)等人组成的进步学生会。学生会组织了俱乐部和剧团,经常组织演出进行宣传。这样,就引起了当地守旧势力的侧目。此前不久的6月,蒋介石曾来曲阜祭孔,强调以“孔孟之道的传播”,达到“共产主义根本之铲除”。就在蒋介石刚离曲阜后,一场大规模的反孔府封建势力的斗争便爆发了,其主力便是二师进步师生。他们与广大佃户上街游行,散发传单,“打倒旧道德”、“打倒旧礼教”、“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响遍全城。这场斗争持续不断地搞了一年。这就加剧了新旧文化的冲突,1929年6月,二师学生会排演《子见南子》,把这场冲突推向了高潮。

  “孔夫子”在家乡上戏台

  《子见南子》的排演,最先是由共产党员、学生马宗俊向学生会建议的。经过开会研究,学生会一致通过,广大师生也热烈拥护,校长宋还吾、训育主任李灿埒、教务主任蒋程久、总务主任陈登民等均表示同意,这样,事情就决定了。

  由于演员们不舍昼夜突击排练,数日即成,决定暑假前在招待学生家长的游艺会上上演。为将演剧消息广为宣传,学生会将海报贴遍了大街小巷,很快轰动了整个曲阜城。因为孔夫子虽受崇拜两千年,但请上戏台供大家观赏,却是首次,再加上在“圣地”演出“圣人”,更是亘古未有,所以引起广大群众的极大兴趣。等到了正式上演时,大礼堂里挤得水泄不通,在曲阜可谓盛况空前。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坐在前排的“圣裔”们越来越坐不住了,认为这明明是对祖师爷孔子的侮辱,哪里是演戏?最后,在哄闹声中,一个个悻悻退出了会场。演出虽然结束,但风波却由此开始了。

  轰动全国 终遭打压

  果然,10多天后,曲阜孔氏60户族人,突然联名越级向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控告二师校长宋还吾“侮辱宗祖孔子”。此状很快又由孔祥熙转送到蒋介石案头,蒋立命教育部“严办”。教育部据此于6月26日向山东省教育厅发出了“855号训令”,令其“查明、核办”,并派参事朱葆勤,会同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亲赴曲阜查办。7月11日,蒋介石由孔祥熙陪同赴青岛,路过济南,又召何思源到火车站,当面训斥,令其对二师“严究”。然而,何思源此时却进退维谷。原来他与宋还吾是山东同乡,又是中学和大学同学,二人关系非同一般。而且宋又属何思源为首的地方实力派。当时,山东全省中等以上学校校长皆属何思源体系。蒋孔逼何严究此案,实为借机整何,搞掉地方实力派,乘机取而代之。何自然明白。因此,对蒋的命令,明顺暗抗,对宋则明批暗保。他紧急召集亲信人员,研究宋还吾答辩书,为宋撑了腰。

  而南京国民政府方面,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教育部部长蒋梦麟均同情、支持二师学生。早在1928年初,蔡元培就提议废止祀孔,没收孔府财产,在国内外引起轩然大波,客观上成为《子见南子》爆发的诱因之一。此案发生后,蔡、蒋认为学生排演新剧,并没有侮辱孔子,孔氏不应小题大做。7月初,当何思源以商量筹办青岛大学为名邀请其师蔡元培、蒋梦麟及马寅初到青岛共商对《子见南子》案的应付办法时,蔡又对何说:“反动势力很难消灭,处处都能遇到,你应该下决心坚持抵抗,决不让步。”有趣的是国民党曲阜县党部,虽然与二师进步师生对立已非一日,但因久被孔府氏族藐视,一直耿耿于怀,所以此时也想借二师力量打击孔府霸气,出出心中怨气,因此表面上也支持二师,在此案的处理上听何思源的。看看一连几天没有动静,孔祥熙、张继又在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上,对何提出弹劾。在此压力下,何思源只得委派省教育厅督学张郁光、陪同朱葆勤赴曲阜调查。朱、张二人本系新派人士,又受教育部、厅影响,到曲阜后,只到学校调查,不去孔府,结果认为孔氏所控,均查无实据。据此,教育部很快发出952号训令,指出宋还吾及学生“尚无侮辱孔子情事,自应免予置议”。至此,孔府更加不服,于是再具呈上告,并连朱、张一并告发。面对如此严重形势,宋还吾于7月8日、28日发表了《答辩书》、《答〈大公报〉记者》,驳斥孔府的污蔑。并且在7月中旬,由二师学生会通电全国,呼吁人民及各界人士给予声援和支持。上述文、电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各界人士、团体甚至海外华侨纷纷发贺电、慰问电,写文章,予以二师声援,全国许多报刊也竞相出社评、发消息,一时朝野喧腾。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此时的何思源见事情闹大了,怕闹到自己头上来,所以便想从速了结此案。于是,8月1日,山东省教育厅突然发布了1204号训令,将二师校长宋还吾“调厅另有任用”。对此,南京国民政府也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未再发表悖论。8月9日,《申报》刊出了“二师校长宋还吾撤职”的报道。不久之后的9月9日,学生会会长刘位钧和王宗佩又被开除学籍。轰动一时的《子见南子》案便倏然而止。

  《子见南子》案的发生,决非偶然,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师进步学生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其中,虽无党组织领导,但二师内仅有的几个党团员都积极投入了斗争,成为骨干,如共产党员马宗俊,与学生会会长刘位钧关系十分密切,有事不时磋商,共同谋划,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赵子云(摘自《世纪风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