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发言
元月1日下午4时30分,在南京市的一辆公交车上,两名大学生为了让一名妇女给患病老太让座,用相机镜头对准该妇女拍了半个小时,结果遭到报警。(《南京晨报》1月2日)
多数人站在了两位大学生的一边,甚至有人对他们的举动颇多赞赏。新浪网的调查显示,高达67%的网友表示支持,认为“对于没公德心的人可以使用非常手段曝光。”但是很显然,以拍照的方式逼人让座,同样也是一种不道德,因此,我赞同另一部分网友的观点,“让不让座是自愿行为,不应强制。”
有一个问题被忽视了:道德之所以为道德,就在于它是柔性的,与法律的刚性有着严格的区别。因此,它只能通过内心的感召和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来逐步改善,但却不能操之过急地使用强制手段来实现。以此事为例,妇女的辩解虽然让人反感,但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相反,两位大学生的举动,虽然看似正义,却未免显得有些粗暴,甚至有侵犯他人隐私的嫌疑。
就像“以暴制暴”制止不了犯罪一样,以不道德的方式拯救道德也是缘木求鱼。对于一个连为老人让座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的人来说,企图以外力强制其让座,除了激起她的反抗和不满之外,不可能获得其内心的认同,即使这一次成功了,也不可能改变任何东西。更重要的是,如果“强制让座”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推崇,甚至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的话,那么我们的道德秩序必将变得混乱。因为很多时候,道德与不道德只在一线之间,道德本身也有轻重缓急之分,如果人人都能理直气壮地举起道德大棒挥向“不道德”,我们如何区分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不道德?我们的私人空间是不是随时都有被公共意志所左右的可能?
对这两名大学生,我想说的是:保持你们的道德理想,但请抑制住你们的道德冲动。让道德以自己的方式行进,即使这个过程是如此的缓慢。 (吴龙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