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封面看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蹲点鸡棚两月,擒获南京最大假盐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 月 3 日 星期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冒酷暑、忍恶臭、战蚊虫,执法人员一路追踪——
蹲点鸡棚两月,擒获南京最大假盐贩
  住进鸡棚,烂尾楼蹲点,忍受着恶臭、酷暑和蚊虫叮咬……三个月后,这些辛苦终于有了回报:2007年11月13日,一个近年来南京地区最大的制售假盐窝点,被南京市盐务管理局和雨花台区警方联手摧毁,近20吨工业用盐被查扣,流向市场的假盐也被追回。快报记者 田雪亭

  [追踪]

  [收网]

  每天要乔装数次盯梢

  当场查获

  假盐10多吨

  [巡查]

  假冒食盐频现小餐馆

  办案人员抓获嫌疑人张某(图中)通讯员 尹海滨 摄

  狡猾的张某似乎也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采取了一些反侦查措施:他居无定所,麻将档、网吧、桑拿浴室、游戏机房,到处流窜,走路时常常是一步三回头。

  为避免监控被发觉,跟踪他的执法队员随身携带好几套衣服和相关道具,每天都更换数次。为了尽快掌握张某的具体住处、加工窝点及相关违法证据,不知有多少个深夜,执法队员一起守在可疑地区,累了就找个隐蔽处在地上铺张席子眯一会儿,或在车上打个盹。

  七八月份,正是一年中南京最热的时候,头顶上的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没有空调的小面包车像个蒸笼。大白天,队员们上身赤膊,下穿一个大裤衩,脚上穿着一双拖鞋。而到了晚上,天气异常炎热,蚊虫肆虐,一宿下来,身上全是黄豆大小的血包。

  白天不能睡,晚上睡不着。结果“熊猫眼”成了队员们共有的特征。

  经过努力,侦查人员基本锁定了张某的行踪,查明了张某的真实身份,掌握了他的住所和其制假窝点的具体位置。 随后,执法人员兵分两组,一组在其住所附近,一组在窝点附近,开始了24小时的监控。在此期间,张某每次出货情况,执法人员都进行了全程监控。之后,执法人员及时查处了送出的假盐,避免假盐扩散危及百姓的食盐安全,同时也为张某的犯罪行为积累了证据。

  2007年11月8日,专案组捕捉到一条重要线索:张某7日夜购进了15吨来自湖北的工业盐,近日准备外出联系纸箱厂定做一批纸箱。

  11月9日,首批假盐被悄悄运了出去。

  11月10日,张某果然出门联系纸箱事宜。

  11月13日下午2时30分,一辆满载外包装箱的货车开进了张某的加工窝点。

  该收网了!专案组成员兵分两路,一路直扑张某的住处实施抓捕,一路继续埋伏在窝点附近实施监控,防止其转移物证。

  当天20时30分左右,张某从外面刚回到住处就被守候人员擒获,经简单突审后押往窝点。22时许,当执法人员冲进加工窝点时,张某雇请的 3个工人正在现场加工假冒的淮牌小包装食盐。现场共查获50kg编织袋包装的湖北精制盐(即工业用盐)7.75吨,25kg纸箱包装假冒淮牌精制盐成品107箱,假冒淮牌精制盐小包装袋22400只,假冒淮牌精制盐纸箱341个和一些制假工具。

  至此,随着主犯张某被抓获及加工窝点被捣毁,“11·13 ”制售假盐案件成功侦破。

  “若非专业人员,对于做得如此逼真的无碘假冒‘淮’牌精制食用盐根本没法辨别!”去年5月下旬,南京市盐务管理局城南分局执法人员在例行巡查时,在一些小饭店发现了一批外包装制作精美的假冒“淮”牌精制食用盐,且假冒的版本相同。

  经盘查,得知这些小饭店购货渠道主要为市区农贸市场内规模较小的二级批发商。随后,盐政人员顺藤摸瓜,查获了几个从事经销假冒小包装食盐的批发户。

  一连几个案件办下来,案情惊人相似,都是一个35岁上下自称姓张的人上门推销的,且描述张某的长相特征基本一致。

  几天后,执法人员初步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制售假冒小包装食盐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加工窝点的大概区域也被执法人员锁定。案情似乎并不复杂,按照通常的惯例,执法人员可以就此收网,端掉一个制假窝点。

  “不能匆忙动手!这些假冒小包装食盐的仿真程度非常之高,数量又大,最关键的,张某对下线客户‘有求必应’,这背后极可能隐藏着一个大的制假窝点!”南京市盐务管理局综合分析后,决定成立专案组,开展全方位跟踪侦查。

  一个由南京市盐务管理局和雨花台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联合组成的专案组迅速成立。

  忍受恶臭蹲点鸡棚

  为了方便夜间监控,执法人员决定在窝点附近寻找合适的房屋租下来。一间一间找下来,发现只有一间鸡棚还空在那里。

  烈日烘烤,简单打扫了一下的鸡棚还散发着熏人的气味,是租还是不租?执法人员一番查看后,发现这个房间竟是最好的监控点,于是,没有任何犹豫,鸡棚被租了下来,这一住就是两个月。

  铺了一个小床,加上一张席子,执法人员便住了下来。近40度的高温,鸡棚简直就是个烤箱,而窗外是一潭死水,经过日晒后,空气中弥漫着恶臭,蚊香和避蚊剂根本驱不走身边蚊虫,没有电扇、没有浴室……为了防止私盐贩子发觉,执法队员住在这种地方就不能讲究了,吃喝拉撒睡就要符合特定的要求。

  执法人员还“租”了一套“别墅”,其实就是个烂尾楼,就在窝点附近。没有门窗、没有水电,燥热难耐,“我们一日三餐吃的是盒饭,喝的是纯净水,四五天不出门是常事,就连上厕所都要尽可能少。”执法人员回忆说,吃这些苦就是为了更好掌握制假窝点的出货情况。

  盐贩挪窝,望远镜远程监控

  在全天24小时监控下,张某的原形显露出来,这个制假售假的“高手”,曾因制售假莲花味精被河南信阳警方打击过。去年上半年开始,他重操旧业,其销售网络主要涉及南京主城区几个较大的农贸批发市场。而和张某有业务往来的下线客户多达十几个。

  去年7月,江苏盐务管理部门开展了“苏沪边界”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堵截了上海方向私盐的流入。在这种情况下,张某自6月下旬采购了一批原料盐之后,七八月未采购到原料盐,一直未加工出货。但是其窝点内仍留有200多个纸箱、3万余只小包装袋及其他一些制假工具,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执法人员摸清情况后,决定暂不打草惊蛇,继续追查张某的上家和下家。

  8月底,张某在浙江老家的父亲病重,要他回去照料,此后近两个月的时间张某不在南京。其父于10月22日病逝,在料理完其父的后事,张某于10月28日又重新回到南京。

  长期的蛰伏,也让张某急不可耐。他回来的第二天,便开始蠢蠢欲动。

  11月5日,张某将原来在油坊村的加工窝点转移到了相距不远的戎村一个浙江老乡开办的家具厂内。在该厂做工的全部是浙江同乡,警觉性很高,对于陌生人进出都会仔细盘查,而且附近没有合适的房子可以利用,这给侦查工作带来了麻烦。执法人员购置了性能良好的专用望远镜,在该厂四周设置监控点,用望远镜实施远距离监控。

  假盐加工现场通讯员 尹海滨 摄

  去正规超市

  买盐最保险

  “看起来不值钱的食盐,如果批量用工业用盐仿制,绝对是暴利!”据南京盐务管理局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市场上的工业用盐每吨约为500元左右,加上纸箱、包装袋、加工费、搬运费等相关费用,其总成本每吨最多在八九百元钱。而正规的食用盐,市场销售价约为2400元左右。这些假冒食用盐每吨的利润高达1500元左右,其利润率远远高于100%。

  专家表示,因为食盐属于专营专售,所以这些假冒食用盐进不了正规的超市和商场,他们只能选择那些没有销售资格的农贸市场、菜场、大型批发市场“悄悄”销售,价格也大多比超市要便宜一些。

  随着造假者“技术”的进步,普通消费者很难从肉眼上分辨真假盐的区别,盐务部门建议,消费者实际上只要认准正规的超市购买食用盐,就可以有效地远离假盐。

  专家特别提醒说,工业用盐是未经过滤、提纯的含有大量危害人体健康的杂质和化学元素的盐,市民食用工业用盐冒充的碘盐轻则引起短时间缺碘、肚痛、腹泻等症状,重则引起食物中毒危及生命。就算是经过了一定提纯的工业用盐,如果市民长期食用的话,也会因为缺碘而产生地方性甲状腺肿等疾病,甚至会出现智力损失,孩子瘦小、胎儿流产、早产等严重后果。

  ■提醒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