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儿子小伟(化名)提前入学,市民张洁找人开“后门”,费了一番心思。然而,一年下来,她懊悔极了。儿子智力不差,就是学习跟不上。最让她心疼的是,活泼的儿子前几天晚上拿着一份全班倒数第一的成绩单,胆怯地说:“妈妈,你要是生气,今天晚上就别搂着我睡觉了。”
现象
见习记者 童婷婷 快报记者 刘晓满 钟晓敏
月考:小学跟中学学的“高招”
考分如“大山” 资料图片
小学生的负担真的有那么重吗?记者走访了几所小学,小学老师说,月考是普遍现象,进行月考的学校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都包含在内。令人不解的是,南京市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取消了小学的期中考试,按理说,学生们顶多就是在期末进行一下考试,可现实是,考试越来越多,负担下移到了小学一年级。
一位小学老师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就是每月都进行月考,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全都在内。这位老师说,据她了解,很少有小学不这样做的,因为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只有通过考试来判断。“有考试,但是不排名。”这位老师说,排名是不被允许的,她所在的学校不会向学生刻意公布月考的成绩,但事实是,学生们对自己的成绩一清二楚。
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让考试越来越频繁?是学生成绩好了老师能多拿奖金?还是另有其他原因?教数学的徐老师说,要说为了多拿奖金,却并非如此。特别是低年级的老师,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硬杠杠来区别成绩,并体现在奖金上。“其实几个班横向比比,如果其中一个进步特别明显,一般是没有奖励的,有也只是几十块钱,意思一下。”但如果是在全区的调研当中取得了好成绩,比如从75分进步到了80多分,这个班的老师可能能拿到几百元的奖金。尽管如此,奖励都不算太多,老师们看重的是工作能力被肯定。
施压的还有家长们。“现在的很多家长,从一年级开始就给孩子上辅导班,为冲刺名牌中学做准备。校内课上完了上校外课,如果校内的负担不重,家长的反应就很激烈,也有些老师是因此不得不给学生增加负担。”一位老师举例,一年级应该不布置什么家庭作业,但有些家长就认为老师不负责任,偷懒不想改作业,要求布置作业,老师只能翻来覆去地反复布置,学生做得也没什么劲。
背不动的书包,背不起的压力 快报记者 赵杰 摄
空喜一场 资料图片
小伟的同学
小伟的妈妈
“他是我们班成绩最差的学生”
人家孩子考得好
我一听见就上火
张洁和丈夫工作都很忙。儿子出生不久,就一直托付给老家父母带。前年9月,夫妇俩一合计,打算让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儿子是2001年底出生的,年龄不够上学条件,夫妇俩还费了心思,找人开了“后门”,把儿子弄进南京市一所教学质量还不错的小学上学。
“我是本科生,我丈夫是研究生,我们还带儿子测试过,他的智商很高。”张洁对儿子十分有信心。
不过,一年下来,她和丈夫都陷入深深的困境。儿子学知识比人家慢,做作业比人家慢,上课还经常走神,不能遵守课堂纪律,就连上体育课跑跑跳跳也不如人家。“他太小了,在课堂上坐不住,上课的时候把小脚放在桌子上。”张洁愁眉苦脸的,“有一天晚上,我没给他收拾书包,他书都没带。”
最让张洁痛苦的是,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们班上一共有20几个孩子,他一开始考试排倒数第五六名,后来就排在倒数第一两名。”张洁说,她和丈夫一开始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来终于感到了压力。
有一次测试,儿子考了全班倒数第一。“我去接儿子的时候,别的小朋友看到我,就指着我儿子说‘他是我们班成绩最差的学生’。”张洁说,一旁的儿子听了一个劲往自己胳肢窝里躲,看到儿子小小年龄就这样被嘲笑,她眼泪水都快流出来了。
跟风:应试环境催生功利家长
第二天,儿子考了86分,又排班上倒数第一名。老师发来了短信:“本次考试,数学最高100分,平均97分,最低分86分,小伟同学为86分。”看了这则短信,张洁很冒火,气得浑身发抖,她咬着牙质问儿子:“我不辅导你考这个分,我还能原谅你,我辅导你了,你还考这个分数,你说得过去吗?”
也许是发现妈妈的不悦了,小伟胆怯地看着张洁说:“妈妈,我知道我考得不好,你要是生气,今天晚上就别搂着我睡觉了。”
张洁心一下子软了,她轻轻地吻了儿子一下。儿子竟然流出了泪,他歪着头说:“你亲我就表示你不生我的气,你不生我的气,晚上能不能搂着我睡觉?”张洁还发现,儿子有好几次在睡梦中,竟然还在叹气。
因为考试不理想,小伟变得格外胆小。“他在家走路喜欢蹑手蹑脚,步子特别轻。”张洁说,她很奇怪,问儿子干吗这样,儿子说他考试考得不好,不想引起爸爸注意。
有一天傍晚,爸爸下班回家,看到小伟正倚在家门口发呆,他问小伟,“你怎么不回家?”小伟告诉他:“回家要写作业,我不想回家。”
考得不好,试卷上写“爸爸对不起”
小伟的心事
因为每次考试都排名倒数,儿子小小年龄也承担了很大压力。有一次,他考试又考了倒数,心里很恐慌。“我去接他的时候,他可能想讨好我,一直想挽住我,我把他推开了,他还想挽住我,我心里气,还是把他推开了。”张洁说,那一次,她几乎是一路把儿子给推回家的。
妈妈算是温和的,但爸爸生气了。“我爸爸很凶,会发火打我。”小伟在将试卷拿回家给爸爸看之前,在试卷上写了一句话:爸爸对不起。
“他太小了,不会写,用汉语拼音写的,结果五个字拼错了四个。”张洁说,“那一刻,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对儿子又恨又爱,我觉得孩子太可怜了。”
平时,学校一个月测试一次,最近测试更加频繁了,张洁掐指一算:“平均半个月就要测试一回,这几天天天测试。”
去年12月25日,张洁去接儿子时,儿子看到沿路店铺玻璃窗上贴的“雪花”,路边上的圣诞老人,还有挂满礼物的圣诞树,眼睛都亮了起来。不过,转过脸后,他却对妈妈说:“反正我是不过圣诞节的。”
因为他刚刚语文考试结束,第二天又要考数学。为了让儿子考好一点,张洁回家就给儿子辅导功课,晚上吃过晚饭,她也没休息,继续给儿子辅导,一直“鏖战”到晚上十点半。
“妈妈亲我就表示你不生我的气”
张洁是一个十分要强的女性,对工作一向非常认真,连周末都在加班,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她每天下午3点钟左右便抬腿“开溜”。
“儿子年龄小,跟不上学习进度,我和他爸爸都忙,以前辅导他太少了。”张洁说,通过以前的考试,她不得不暂时放一放手头的工作,关心起儿子的学习来。
老师也不断给她发短信:“本周,学校将进行语文单项测试,一年级以按课文填空为主,所以要求孩子熟背需要背诵的课文,一类字必须会写,请家长务必让孩子做到每篇必会背。”
“老师肯定不止给我们发,肯定给家长都发,别的家长都辅导孩子,我儿子本身就跟不上,我能不辅导吗?”张洁也十分痛苦。为了辅导儿子,不让儿子考试拖“后腿”,她每天下午3点钟便向领导请假,或者与同事打一声招呼,就提前去接儿子,给儿子辅导功课。
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张洁变得十分焦虑。“我十点半辅导完孩子之后,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睡着之后,就做噩梦,梦中发现自己在伤心大哭。”张洁说,儿子考试,她比儿子更紧张。
偶尔,儿子写完作业,也会在门口玩一会。有一天,张洁带儿子在门口玩时,遇到一个同龄小朋友的奶奶,就顺便问了一句:“你家孩子学习怎么样啊?”“我家这个小孙女很聪明,数学考试考了110分,把附加题都做出来了。”奶奶一脸自豪。“我的火‘噌’的一下就冒上来了。”张洁说,她当时就把玩在兴头上的儿子一把揪回家,让他“老老实实写作业”。
“其实,孩子也很可怜,语文和数学作业每天都会有很多,全部做完差不多要两个小时。”张洁说,儿子玩的时间也不算多。
“小伟现象”的始作俑者是大人
根源
夏女士30多岁,本科毕业,不过现在她的职业却是全职家庭主妇。“就为了让孩子能够有个好的未来,我算是自我牺牲了。”夏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除了在一所名牌小学担任班干部外,还是某培训机构的优秀学员。夏女士说,这一切都是她陪着女儿苦出来的。小姑娘为了上这所名校,每天六点多起来和妈妈一起赶公交车上学,周末也不休息,就到培训学校去另外补课。
“我数了一下,我女儿班上的同学,在辅导班还在一个班的就有四五个。”夏女士说,现在一年级的家长就已经很清楚在哪里上辅导班能把孩子送进名牌初中。夏女士女儿所在的这个辅导班自己搞了一个民间的数学竞赛,如果得了一等奖,上一般的民办名校初中一点也不费事。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夏女士的女儿就上了相当于预备班的辅导班。夏女士说,其实本来她也想等孩子到四五年级再加一些课外的课程,可现在风气就是这样,从一年级开始就得补课,不然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夏女士的女儿今年才七周岁,但在她的世界里,除了学习几乎就没有其他的色彩。
记者采访了几位家长,竟然都一致认为小伟的学习不算辛苦。一位家长的孩子曾在小伟所在的小学读过书,这位家长认为学校抓得不紧,作业还不够多,又托关系把孩子转到了一所据说抓得很紧的名校里,她认为孩子吃苦越早,将来就越轻松。不知道这些家长现在看似听话、优秀的孩子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小伟”。
结束和小伟一家的交谈,记者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曾经我们还在庆幸,没有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小学的孩子们应该是最轻松,最有童年欢乐的,至少,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应该离应试、离学习负担远一些。可看看小伟的遭遇,拔苗助长的父母把孩子提前送到学校,竟然就被收进去了;明明是最提倡个性教育的小班化小学,却在一年级就开始了月考、半月考的重重压力;孩子出现不适应,没有得到谅解和帮助,换来的却是同学的嘲笑、家长的责难和更多的学习压力……
我们不该责备那些嘲笑过小伟的孩子们,因为他们也只有六七岁,他们对人的判断很多都来自于家长和老师有意、无意的影响,在他们小小的心里,已经有了只有成绩好才是好孩子的评价标准;我们或许也不该去批评小伟的父母,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孩子早一年上学就能早一点上大学、读研,说不定就能避过找工作的高峰期,虽然做法欠妥,但小伟的父母的做法却是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中非常普通的一种。板子该打在学校身上吗?似乎这种说法也有些牵强。升学率的压力,家长施加的压力,让学校也不得不为之。也许,我们该将此归咎为制度性缺陷带来的效应,问题是我们在修复缺陷的同时,大人们能不能做得更好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