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中国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邮政储蓄所所长卷款千万被捕
· 退休教师借钱为母办百岁寿宴
· 《新闻联播》昨天30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 月 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新闻联播》昨天30岁
当年主播回忆往事:李瑞英曾藏在台下给罗京递稿件
  昨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30岁了。1978年1月1日,这档在中国乃至世界拥有特殊地位的节目第一次亮相荧屏,自此开始了它对中国历史的权威见证之路。

  如今,记者寻找到了当年曾主持过《新闻联播》的部分主播,为记者讲述那段已经封存的记忆。

  新闻联播·酝酿

  “飞行会议”限定新闻时长

  1977年12月31日,中央电视台(当时称谓还是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更名为中央电视台)编辑黄一中用蜡板刻印出《新闻联播》第一份串联单,这份串联单多了一行字:“从明天起使用新闻部拍摄的《新闻联播》片头”。

  即将出版的《〈新闻联播〉幕后的故事》一书披露了《新闻联播》开播前的准备工作。1977年10月末到12月初,为了加强供稿能力,中央电视台新闻部分别在安徽、山西和四川三地召开会议。由于大家要分头组织会议,全坐飞机穿梭三地,史称“飞行会议”。

  这次“飞行会议”提出了当时电视新闻改革的“十六字方针”:“实事求是、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新鲜活泼”,还有就是新闻不超过三四分钟。

  新闻联播·开播

  开始两年主持人不出镜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在平静中开播。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赵忠祥说,当时台里的电视节目非常少,每天19点开始节目预告,紧接着就是一档20分钟的新闻节目,随后再播放一两个专题片或剧院演出,就结束了全天的节目,总时长多不过3个小时。而这档新闻节目也是当时台里唯一的一档新闻节目。

  据赵忠祥回忆,在《新闻联播》刚开播的时候,中国还没有录像设备,新闻全部用胶片带拍下来送回播音室,胶片带播放的同时,播音员同步配音,实现在电视荧屏上的直播。

  1979年底,《新闻联播》首次出现播音员图像,而在此前近两年的时间里,观众只能听到播音员的声音,看到的只有新闻背景画面。

  赵忠祥回忆,第一次出现播音员图像时屏幕中只有他一个人,他和李娟、沈力、邢质斌4位主播轮流配音。而此后不久就出现了一男一女两人播报新闻的画面,而这一形式也从那时开始沿用至今。

  新闻联播·初期

  地方新闻片子坐飞机进京

  赵忠祥回忆,早期《新闻联播》的地方新闻,大都是通过班机或火车送到北京,加上洗印、编录,有的新闻要几天后才能与观众见面。

  由于当时没有电脑和打印机,大部分新闻都以手写稿的形式传给主播。

  “当时的主播要具备极强的文字辨别能力。20个编辑每个人的字都不一样,有时候还有各个领导用红笔、黑笔修改的手迹。”赵忠祥回忆,有时在节目开始后还会飞进一两篇这样的临时稿件。

  早期《新闻联播》的播音室是一个40平方米的小屋,摄像机、照明灯,加上满地电线,走路都要很小心。播音台是三合板简单拼成的,台上放着写有播音员名字的纸板。而由于播音员身高不同,大家就用泡沫板或者是磁带盒垫在木椅下面调整高度。

  新闻联播·探索

  尝试“微笑播报”

  “上世纪80年代,是《新闻联播》变化最多的一段时期。”当时的主播卢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1983年开始,卢静、罗京、张宏民、李瑞英等新一批播音员进入《新闻联播》。

  “随着与国际社会交流的加强,我外出采访时看到了很多新鲜的播报方式,例如女主播的微笑。”1984年,卢静首次在《新闻联播》中尝试了微笑播报的方式,此举在当时还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随后观众普遍反映良好,解除了“微笑危机”,之后《新闻联播》的不少女性播音员都沿用了这种播报风格,并尝试加入“观众朋友们,您好”等问候语。

  新闻联播·改革

  赵忠祥访美引进提示器

  据赵忠祥回忆,1979年他跟随国家领导人去美国访问,看到美国三大广播公司都有提示器,回国后就向台里打了报告,从国外引进了这个装置。

  “提示器是播音台前放置的一块类似玻璃的屏幕,在不影响摄像机镜头拍摄播音员影像的情况下,能让播音员可以清晰地看到屏幕上的字幕。这样的装置对于播音员来说非常实用。”赵忠祥说。

  随后,录像设备的引进,让新闻录播有了可能。重大时政新闻和诸如一长串领导名单等绝不能出错或比较繁琐的稿件,都能够提前录好降低损失。

  同时,地方台新闻也由飞机航空运送改为微波干线传送。赵忠祥表示,这使得新闻时效性得以增强。

  新闻联播·成熟

  李瑞英藏在台下递稿件

  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这一新闻播报形式的质变,给《新闻联播》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压力,卢静向记者复述了罗京对她描述过的一段经历。

  “有一次一条重大新闻节目开始后才送到演播室,要求无间断口播15分钟。当时李瑞英藏在主播台下给罗京一张张递稿件,罗京看到稿件的同时就必须播报出来。突然有一张李瑞英怎么也找不到了,在桌下急得满头大汗。好在罗京播完前一张的最后几句时,李瑞英从凌乱的稿件中找到,才有惊无险。下了台后两人都虚脱了。”

  新闻联播·点评

  节目越办越亲民

  “2000年之后,《新闻联播》在形式上已没有大的变化,而是更多地在于新闻内容的变化。”曾培养出李瑞英、罗京等一批《新闻联播》主播的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张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闻联播》的信息量正在逐步加强,新闻视野也在进一步加宽。国际新闻、民生新闻的比例逐渐固定,珍闻趣闻也有所涉及。”张颂表示。

  “时政新闻也越来越亲民。”张颂提示。

  张颂表示,最近《新闻联播》添加了海霞、李梓萌、康辉、郭志坚四位新人,又在社会上引发很大舆论,张颂表示,从历史的发展沿革来讲,这只是《新闻联播》正常的人力补充。据《法制晚报》

  ■《新闻联播》30年变化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