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电波永恒·南京情缘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南影厂首部电影,是他挑的大梁
· 每次来南京,孙老都很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2 月 2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孙道临对南京电影业奉献颇多
南影厂首部电影,是他挑的大梁
  一代老艺术家孙道临的去世不仅令无数观众惋惜,更在业界引起了极大的震撼。南京电影厂厂长邵文林与孙道临有过一段交往,从他口中记者获知,孙道临不但主演过南影厂的首部电影,并在南影厂拍摄的电影《屠城血证》中免费为该片配音。

  《红色的种子》海报

  与影迷亲切交流

  孙道临

  南影的首部电影由他主演

  南京电影制片厂建于1958年,建厂后的第一部电影《红色的种子》就是由孙道临主演,不仅片子火了,也使得南影厂的名气在圈内远播。

  厂长邵文林查找了多年来的资料,南京电影制片厂的厂址最初在中山东路219号,当时为了筹建它,中央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拨导演、演员等纷纷赶来支援。其中,李少红的妈妈金淑琪、罗冠群等人就是这个时候到南影厂工作的。南影厂拍的第一部片子是《红色的种子》,由当红明星孙道临、秦怡担纲主演,大家都一心想为南影厂拍出好作品,根本不谈钱,“因为年代久远,资料不全了,不过曾听老同志提起过,他尽心尽力的表演、不求回报的社会责任感、亲切随和的人品给所有演职人员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屠城血证》他免费配音

  《屠城血证》、《豆蔻年华》等作品的推出是南影厂光芒四射的辉煌期,而这第一部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又轰动全国的影片《屠城血证》孙道临却在其中当了回幕后英雄。1987年南影厂投拍《屠城血证》,孙道临老师用声音为这段沉痛的历史做了个“总结报告”。导演罗冠群回忆说:“当时影片已经全部做完,就差最后的总结性旁白,试了很多配音我都不满意,不够分量。我情急之下想到了孙老师,招呼都没打就直接杀到了上影厂,当时孙老师正在棚里录音,听我说明来意后当即放下手中工作拿起了配音稿。整整一个小时他反复地体会悲痛与录音,认真而严格,他希望表达的是沉痛地接受教训,用数字举证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他做到了,影片轰动全国,他没收一分钱,又一次用行动表达了自己身为电影人的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当罗冠群提到孙道临曾说过,“我是为每一个中国人念出这段旁白,也包括我自己。”在罗冠群看来,孙道临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大艺术家,不求名利,做人坦荡,失去他是电影界的巨大损失。

  南影曾想约他做艺术总监

  2006年,南影厂厂长邵文林与孙道林有了一面之缘,更差一点再度合作,“那部电视剧叫《闯荡西班牙》,我还专程奔赴无锡与孙老师见了面,当时的情境我至今记忆犹新。虽然他已是85岁高龄,但身体硬朗,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至少要小十几岁。他十分儒雅,头发花白却梳理非常服帖,衣服材质很好,烫得没有一丝褶皱,就连衣角都非常平整,我很少见到有老人这么讲究。”邵文林细细地回忆着,“当时我们谈得很开心,孙老师给了我不少建议,我们计划请他担任艺术总监,可惜的是那部电视剧后来却意外流产了。”孙道临走了,邵文林代表南影厂悼念这位老艺术家,“追悼会上我们肯定会送花圈,感谢他对南影厂的付出。”快报记者 孙伊

  ■延伸阅读

  南京友人眼中的孙道临

  他有情有义,惟独没架子

  江苏电视台导演言人:

  陈述追悼会他站送老友

  江苏电视台著名导演言人也讲述了他与孙道临老师的几个小故事,“银幕下的孙老师有责任感、待人谦和。”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言人刚和孙道临、陈述相识,在上海一家很著名的京菜馆燕云楼吃烤鸭。邻桌的客人突然认出了孙道临等人,希望能够和他们合影。言人回忆说:“陈述老师当时是一口回绝的,说不和陌生人合照,可孙道临的表现却十分谦和。”言导又说起上世纪90年代,孙道临老师在北京工体的舞台上主持一个活动,录播开始前,孙老师突然忘了台词。言人说:“这急啊……台上台下都急,台下可坐着那么多观众,又是中央台的录播。后来我们才知道,孙老师不是忘词,是在等信号。孙老师后来自责地说:‘排练的时候,下面有个小红旗这么一晃,我才开始念词。可是当时灯光一开,舞台上哪里看得清小红旗呢!眼花了眼花了啊!’”

  言人最后一次见孙道临是在今年7月陈述老师的追悼会上,“那个时候孙老师已经不太认识人了,坐在轮椅上。我们上前打招呼,他也没什么反应。在默哀的时候,王文娟老师把他推到陈述老师的遗体前,他突然坚持要站起来,表情凝重,坚持站着送走老友。”言导演表示,这件事让他印象深刻,他原以为孙老师已认不出陈述老师了,可是孙老师却在家人的搀扶下,最先向陈述老师的遗体献上了鲜花。

  江苏影协副主席陈国富:

  60多岁时他骑车参加活动

  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陈国富同样也是孙道临老师在南京的一位友人。陈国富说:“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在上海搞了一个创作策划的活动,邀请了几位老一辈艺术家,其中就有孙道临老师。当时我们派车去接那几位老艺术家,因为途中堵车,本来和孙老师说好了时间,我们却迟到了。你猜怎么着?孙老师自己骑着自行车来了。当时,孙老师都60多岁了!”

  采访中陈国富还表示,很感激老一辈艺术家对于“送欢下基层”这一公益活动的支持,尤其是孙道临老师。在2003年的时候,孙老师尽管身体不适,但依然坚持参加了活动。陈国富说:“孙老师对于我们学术上的一些活动,也非常支持。今天得知他去世了,我和几个同事也在一起缅怀孙老师!”

  快报记者 孙伊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