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思想之刘洪波专栏】
12月9日,我在好多地方看到了一条消息,说武汉一收费站打死货车司机。
具体情况是,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革新大道交通岗亭值勤人员向过往货车强索“买路钱”,10月25日晚间,武汉市宝誉家私有限公司一辆货车通过时为收费问题发生争执,值勤人员殴打货车司机黄耀虎,黄身中7刀,送医途中死亡。
我就住在武汉,已经习惯了媒体上连“一车撞上路边花坛”都要发个消息的信息时代,却没有能够在本地媒体上见到这个报道,上网搜索,仍然未果。这真是奇怪的事情。
这是一个假新闻吗?我看到了死者照片、12月6日这个收费站仍在收费的照片,还有收费站旁“严禁收取过路费”的禁示牌的照片,更重要的是,我没有看到有谁来辟谣。
这是一个真新闻吗?我没有看到本地媒体的报道,也没有看到惯常可见的“迅速查处”的反应。
如果我相信它是真的,一些人在“严禁收取过路费”的禁示牌下收取过路费,而且将一名不从者围殴砍杀,事情发生过后一个多月,收费仍在继续,杀人行为仿佛成了“严肃维护收费秩序”,这岂不是太黑天黑地了?
如果我相信它是假的,一些人公然造谣,有鼻子有眼地指认某处值勤人员行凶杀人,引发人们的愤怒,而没有人出来作出回应。这种情形,置人们的情感反应于何地,视虚假的信息传播为何物呢?
但是,我倾向于认为这件事情的真实,因为我如同习惯于报纸上会发布“一车撞上花坛”的消息一样,也习惯了“不好的消息”会消失于它所发生的地方。
一个“不好的消息”之所以会消失在它所发生的地方,而被其他的地方广为报道,有时是“打招呼”的结果,有时是一种“自觉的配合”。而无论哪一种情况,后面都有一个影子在起作用,那就是恐惧。有人恐惧真实的“不好的消息”,而这种恐惧可以用命令的方式或者追惩的方式作用于传播行为,从而使人恐惧于传播的后果,这样“不好的消息”就不再发布了,当然“不好的事实”仍然在发生。
这样,在传播的领域里,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出口转内销”机制,一个地方发生的“不好的事情”,会在外地变得沸沸扬扬,而它的发生之地,则似风暴的中心一般平静。害怕有“不好的消息”,也许是要维护面子,也许是要避免被更大的权力问责。然而,当这样的消息终于以“四方包围风暴眼”的方式发出以后,面子是否还会得到维持,问责的后果是否可以避免?
在一个社会里,信息的“出口转内销”难道是正常的吗?有人可能会设想更加严格的办法,以制止消息的“出口”,从而铲除“转内销”的可能。我想,这将会越来越显得徒劳了。而且智慧是不应当如此使用的,信息的神秘主义将会使面子荡然无存。
隐匿消息是对知情权的侵害,这是显然的,也是根本的。我想补充的是,现在很多人都在痛责不诚信行为,而已经被我们习惯了的“信息出口转内销”现象,恰恰是一种公然的无诚无信,当这种不诚信行为来自于权力,人们会感觉到权力的虚伪,当人们习惯于这种虚伪行为,又将何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去诚信起来?政治诚信就是社会诚信的基石,我不能想象一个权力命令人们不说实情的环境,会是一个诚信社会。
(作者系著名杂文家,《长江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