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4版:海信篇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海信 7年造就中国高清电视时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2 月 1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海信 7年造就中国高清电视时代
  [相关新闻]

  1969年9月,“青岛无线电二厂”成立,职工10余人,生产半导体收音机,这就是海信的前身。

  10年后的第二个月,青岛电视机总厂成立, 并被国家确定为电视机定点生产厂。

  1970年8月,研制出山东省第一台电子管式14英寸电视机,填补了山东省的空白。

  1976年9月,9英寸全塑机壳晶体管黑白电视机问世,填补了国内空白。1976年11月,12英

  寸木塑机壳晶体管电视机试制成功。

  1978年9月,首台CJD18型彩色电视机出产。

  1992年,年仅35岁的周厚健执掌帅印,出任厂长,海信进入快速发展壮大时期……

  海信建成

  国内首条

  液晶模组生产线

  海信电视高清专家

  2003年,海信推出的以等离子彩电为代表的数字高清产品在彩电阵营中掀起了高端普及热潮。此前,海信就在高清彩电的代表——等离子市场上抢得头彩,并一路风光。中怡康市场调查公司的权威数据这样记载:3月,海信42英寸数字高清等离子彩电占有率跃升至10.76%,成为占有率增长最快的品牌;4月,海信高清晰度彩电占有率达到22%,入主高清晰彩电占有率头把交椅;5月,海信42英寸等离子占有率攀升到11.77%,在国内品牌中位居第一。

  从1996年跟踪国际数字高清电视发展,到1998年成立数字高清电视研究所全面实施数字高清产品研发,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和申报专利;到2001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展会上崭露头角,让国内外同行侧目;从2002年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第三代数字高清等离子彩电冲入彩电阵营,掀起等离子普及风暴,到2003年曙光计划剑指国内等离子头把交椅,抢占数字高清彩电市场20%的“蛋糕”。海信用了7年时间完成高清梦想。

  2002年,海信直接以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第三代16∶9模式的兼容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42英寸等离子彩电切入高清市场。对当时盛行的4∶3模式的等离子彩电造成冲击。2003年,海信以等离子为龙头的入主数字高清市场的战略步伐直逼彩电阵营。2月,凭借掌握除等离子屏以外的核心技术的技术优势和自主批量生产的规模优势,海信掀起等离子普及风暴,引爆高清彩电市场。

  进入世界零售巨头采购名单

  近年来,海信抓住了大屏幕平板电视在全球市场快速普及的重大机遇,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根据权威资料统计,海信平板电视(包括液晶和等离子)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三年高居中国市场的前列;在海外市场,海信平板电视已经成为欧美市场沃尔玛、百思买等大连锁机构的重要采购对象。

  2005年6月26日,海信自主研制的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处理芯片“信芯”的批量推出,彻底打破了自中国生产彩电以来核心芯片一直被国外垄断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次历史性跨越。2007年7月,海信一举成为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数字多媒体技术领域设立重点实验室的企业;海信LED背光模组项目相继获得了国家863计划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的重点支持;8月份,海信蔚蓝海岸家庭影院荣获了2007年德国iF工业设计大奖,这是中国的彩电品牌54年来首次问鼎该项荣誉;9月份,中国彩电行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在海信投产,标志着中国彩电业核心技术和上游资源被国外垄断的格局被逐渐打破。

  从2004年开始,海信在青岛平板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在贵阳和顺德建立专业的平板电视生产线,同时积极在国外设厂,相继在匈牙利、法国设立平板电视生产基地,实现本土化经营,同时在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巴西、澳大利亚成立了分公司,在德国、英国、法国和瑞典成立了办事处。

  海信平板挑战合资品牌

  根据中怡康今年9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海信平板电视销售量以12.76%的占有率高居市场榜首,超越第二名的份额达22.1%,这也是自2004年10月份以来连续三年占据榜首的位置。在合资品牌大规模的价格战冲击下,海信在平板市场上的领跑态势并没有因此消失,而且进一步得以强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认为,海信作为民族彩电的领军品牌,率先实施价值战完全依靠的是在企业核心技术研发实力、产品工业设计水平这“内”、“外”两个层面执着“修炼”形成的优势企业综合竞争力。这也是海信敢于直接向洋品牌叫板的资本所在。

  “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我认为舞台决定基础、决定你能飞跃的高度”,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公司副总经理王云利针对2007年海信在技术研发、产品推出层面取得的不菲成绩进行了这样的解释。2007年9月18日,海信更是凭借技术优势的积累再次为中国的彩电行业增添了一个里程碑。这一天,中国彩电行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在海信建成投产,随着海信造的“液晶显示屏”下线,中国彩电行业结束了显示屏完全靠进口的历史局面。

  今年五一期间,合资品牌大规模的价格战已经接踵而至,正是这个时候,以海信为代表的国产品牌率先步入了价值战的阶段。

  快报记者 杨坤

  2007年9月19日,设立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信信息产业园内的海信电视液晶模组生产线正式开工投产,随着首批“海信制造”的液晶显示屏从生产线上缓缓下线,中国液晶电视模组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现状将被彻底打破,中国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由此诞生。

  “模组是将液晶显示器件、连接件、集成电路、PCB线路板、背光源、结构件装配在一起的显示组件。”国家863计划LED背光源项目的担纲者、负责海信模组产业的技术带头人刘卫东向记者介绍说,“简单地讲,模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液晶显示屏或液晶面板”。根据Displaysearch预测,全球平板电视市场今年预计将达到8400多万台,2008年有望突破1亿台,其中液晶电视占据巨大的份额。由于显示屏占据了液晶电视60%至70%左右的成本,如果掌握了上游模组技术,中国品牌对平板产品的成本控制能力将大大加强。据介绍,从2007年到2009年,海信计划投资7亿元人民币分三步完成五条模组生产线的建设。日前开工投产的年产50万片15英寸到42英寸液晶电视模组生产线仅是规划的第一步,海信计划于明年上半年正式投产第二条生产线;2008年底完成第三条生产线并达到年产150万片的制造能力;2009年五条生产线全部完成,届时海信电视液晶模组年产能将达到300万片。期间,海信将建成一条LED背光模组生产线。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