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23岁就精神分裂了。妈妈为此很内疚,她后悔早年不该与丈夫离婚,更不该丢下幼小的儿子去外地打工,以至儿子小小年纪便误入歧途,走上了吸毒道路。
“他戒毒了,但朋友还是躲着他,用人单位也不肯录用他,他压力太大精神就分裂了。”妈妈说,她在反省自己的同时,也希望社会能给犯错的儿子多一点宽容,给所有犯错的人多一点宽容。
父母离异缺少关爱
孩子小学就开始逃课
小雨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爸爸妈妈在他1岁时就离婚了,小雨被判给了妈妈。
妈妈为谋生去外地上班,她把小雨丢在了家里,由外婆照应。外婆不识字,能照顾小雨的生活,但辅导不了小雨的学习。小雨的成绩很不理想,在班里总是“倒数”,是公认的“差生”。
为此,小雨产生了厌学情绪。小学三年级的他,就开始逃课。“我一个月回来一趟,回来就送他去上学。”妈妈丁芹说,小雨喜欢妈妈送他上学,然而她一去外地,小雨又继续逃课。上五年级时,彻底厌学的小雨不肯再去学校,妈妈不得不辞去了外地的工作,回到了南京,可任她怎么劝,儿子都没有再回到教室。
今年,小雨23岁了,可他见过爸爸却不超过5次。“小时候爸爸还一年回来看他一次,后来三年回来一次,最近一次爸爸来看他,距离前一次中间竟隔了10年。”妈妈说,小雨缺少父母关爱。
也正因为如此,小雨从小性格内向,他曾多次问过外婆:“为什么别的小朋友爸爸妈妈都在家,我的爸妈却不在?”
误入歧途后被强制戒毒
难得社会认可患精神分裂
18岁那一年,小雨认识了一个吸毒的朋友,对方告诉他:“这个东西,吸了很舒服。”
第一次小雨没有尝,第二次小雨也没有试,但第三次他禁不住诱惑,带着一份好奇心,吸起了朋友“免费”提供的毒品。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上了瘾,直到被派出所民警送到戒毒所。
“他原来只认识3个吸毒的,进了戒毒所后就认识了几百个。”丁芹说,小雨“强戒”回来后,仍经常有“粉友”找上门。为了让儿子彻底戒毒,丁芹又一次辞去了工作,天天在家守着儿子,让儿子喝了半年的“美沙酮”,帮他继续戒毒。舅舅担心他在家太寂寞,还送来一台电脑给他消磨时间。
在亲人的帮助下,小雨真的没有再碰毒品,他想重新做人。然而,朋友们一个个都躲着他,甚至在路上碰到了也不愿与他多说一句话。邻居看了他,也会投来异样的眼神,这一点让敏感的小雨很不自在,他不止一次对妈妈说:“他们鄙视我。”
最让小雨难过的是,单位了解他的“前科”后,把他解雇了。小雨在单位的工作是帮人拿溜冰鞋,被解雇后,他曾难过地问妈妈:“我连帮人提鞋的资格都没有吗?”
此后,小雨找工作屡屡碰壁,女朋友也离开了他。外婆住院,小雨想买一份礼品去看望外婆,但他囊中羞涩,掏不出一分钱。
小雨一天比一天消沉,他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敢出门,2005年的一天,他开始自言自语,还把头往墙上猛撞,他说“有一个人老在我脑子里,讲我的坏话”。妈妈出门买菜时,他就用刀在手腕上割了三刀,他说被人鄙视实在不想活。
母亲心声:
希望社会宽容犯错的孩子
昨天,记者上门看望了小雨。他正躺在床上,不过看上去精神还不错,交流也没有障碍。丁芹说:“这几天,我把他的药量加大了,他现在思维比较清晰。”
采访中,小雨再三要求记者,不要暴露他的真实姓名,他想等病彻底好后,继续找工作。
“我对未来还是充满了希望,我年纪轻轻,又有手有脚,我相信糊一口饭吃还是可以的。”小雨说着说着,神情黯然下来,“当然,我学历低,又有前科,还得了这个病,找工作难度很大。”
“社区对我很好。”提及棉鞋营社区,小雨眼睛亮了起来。他告诉记者,棉鞋营社区主任对他很关照,曾多次上门看望他,劝他不要再吸毒,此外社区主任考虑到他有病在身,他的母亲又没有工作,就主动给他们办了低保。社区主任也告诉邻居们:“小雨比较敏感,请大家多见谅,多关心他。”
小雨痛苦地戒毒,妈妈疼在心里。小雨成功戒毒,妈妈喜在眉梢。小雨不被社会接纳,直到精神崩溃,妈妈也跟着一起到了崩溃的边缘。
“如果我不与他爸爸离婚,不把他一个人丢在家里,他肯定不会小小年龄就辍学了。”丁芹万分后悔,她觉得给小雨的爱不够,小雨走到这一步,她有责任。在忏悔的同时,她也希望社会能够宽容儿子:“我没有想到社区主任能这样帮助我的孩子,给了他很大信心,我希望社会能宽容我的孩子,宽容所有犯过错的孩子。”
(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快报记者 钟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