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好几天了,爸爸怎么还不回来呀?”一周前老周突发脑血管疾病入院,女儿周小芳经常独坐在院子里,手托腮帮向院子外的小路张望。小芳今年26岁,是个智障女,举手投足间俨然一个不足10岁的孩子。
而躺在病床上的老周也放心不下小芳,因为这个捡来并养了26年的女儿,对他产生了强烈的依赖……
厕所里捡回个女儿
周良玉是江宁横溪新杨村夏家甸人,用当地人的话说,老周属于那种再本分不过的农民,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一辈子都靠几亩薄田为生。老周活了大半辈子,甚至没走出过自家以外方圆5公里的地方。
老周早年在附近砖瓦厂做事。后来在好心人的撮合下,老周与同村一个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子结了婚。由于老婆有病,不能生育,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老周夫妇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希望有一天能领养个孩子。26年前,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躺在病床上的老周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夏天,他去镇上帮人干活,回家时在一厕所里发现一个被人遗弃的女婴,女婴看上去刚生下不久,已奄奄一息。老周就将这个女婴抱了回家。
这个女婴,便是小芳。老周将小芳抱回家中不久,老周的老婆却不幸过世。就这样,老周独自一人承担起了抚养小芳的重任。
“老周家对这个从厕所里捡回来的残疾女儿很好,这么多年都照顾她,不离不弃。要不是遇到老周这样的好人,小芳也许早就不在人世了。”20多年来,说起老周和他捡来的女儿,村里人都这样说。
小芳刚被捡回来时,村里有人提醒过老周,这孩子是被人遗弃在厕所里的,说不定有先天性疾病。老周却说,看上去好好的闺女,被人扔了怪可怜的,我先养着,说不定哪天她父母就找上门来,将她接回去了。
20多年来不离不弃
小芳上学不久,老师的抱怨声不断传到老周的耳朵,“你家女儿学习能力太差,刚教的字,一会又忘光了,一个字教上十几遍还是记不住。”后来,老师发现,小芳与同龄人在智力上有很大的差距,这一点,老周也不得不承认,“她的智力、反应都比同龄人差得多,以前年纪小,还不太看得出来,可一上学,问题就出来了。”
发现小芳智力有问题后,村里不少村民都认为小芳日后可能是个“累赘”,劝老周趁孩子还不大,赶紧送人或丢掉。“现在她还小,你们日子过得都这么清苦,等以后你老了,小芳不但不能照顾你,养活自己都困难。”
乡亲们每次这么劝说,老周总是摇头,“我一直把她视作自己的闺女,彼此都有了感情,再说她离开我又能去哪呢?”
此后,为更好照顾小芳,老周到哪里,都尽量带着她。可小芳十多岁后,脾气变得很暴躁,经常无故摔东西,甚至还乱打人。每次发起病来,小芳气力都很大,几乎无人可招架,村里好几个老人都被小芳推倒过。
老周说,“掀桌子、砸碗,家里只要她能够得着的东西,经常被她砸个遍。”小芳每次发病后,村里人都拿她没办法,可每次老周出面,总能“镇住”她。
怕病倒后女儿无人看管
转眼又是十多年过去,小芳的狂躁病还是不定期发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芳生活方面基本能自理了,发病频率也越来越低,但智力方面还是老样子。
这时的老周明显感觉自己老了,可能由于年轻时操劳过度,落下了胸闷、头疼的毛病。可老周最放心不下的是小芳,于是便寻思着给小芳找个依靠。常年跟老周一起干活的小黄不错,老实可靠,只是有眼疾。虽然小黄家境不好,但人很勤快。老周说:“小黄是我们一个村的,两家隔得不远。”
小芳出嫁后,老周依然继续自己父亲的角色,在女儿家生活困难的时候,总是力所能及地帮上一把,隔三差五到女儿家看看。而小芳不发病时,也经常回家看看父亲老周。
一周前,老周因突发脑血管疾病,入院治疗。小芳一到傍晚就到父亲的院子里,托着腮帮,询问路人,“我爸爸怎么还不回来呀,都好几天了?”担心小芳发病,没人敢告诉她老周生病住院了。
由于女婿也是残疾人,又经常在外做零工,女婿不在家时,谁来照顾小芳成了老周最担心的事。“我要回家,医药费太贵了,我还有女儿要养。不知小芳最近过得怎样,只要不发病就好。”躺在病床上的老周,经常念叨着。
经过一周治疗后,老周终于病愈出院。可从出院那一刻起,老周就开始担心万一自己再病倒,小芳没人“镇得住”,没人照顾。
快报记者 李绍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