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6版:民趣/民利
3上一版  
PDF 版
· “大雪”到 屋檐“长膘”
· 浪漫求婚前 恶补了一通马术
· 南京自考网报延期至月底
· 结婚也可贷款
最高额度5万
· 股市震荡又急需用钱
手头的股票也可典当
· 今天省中医院有护肾讲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2 月 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大雪”到 屋檐“长膘”
老南京这时忙着腌咸货
  昨天是“大雪”节气,记者在老城南逛了一圈,发现不少老南京家门口都挂着腌肉、香肠。虽然有些家庭腌制的数量比往年减少了,但“大雪”腌肉的传统习俗并没有丢。谈及腌肉的习俗,老南京说出了不同来历。不过,记者发现如今的老南京之所以保持腌肉习俗,多少都关儿女情。

  82岁奶奶:

  腌肉习俗,从农村来

  从绒庄巷到走马巷,再拐入评事街,记者发现不少人家的屋檐下或晒台上都吊挂着腌好的咸鱼、咸肉及香肠。有一种“未曾过年,先肥屋檐”之感。在冬日的阳光下,咸货的香味被风一吹,飘满了大街小巷。

  家住走马巷的邵美凤老人,今年已是82岁高龄,腌的咸货又香又好吃。邵奶奶告诉记者,她的老家在六合竹镇,她的手艺也是从老家的长辈那里学来的。

  邵奶奶强调,腌肉要用大子盐,加上八角、花椒等香料,放在铁锅里炒香,凉了后用这些盐往肉上搓,搓好后放到坛子里,把剩下的盐撒到腌肉上,找块石头压好。

  “腌一个星期左右,要把肉拿出来,把腌肉的卤子烧开,把血水滗掉之后继续腌。”邵奶奶说,用这种方法腌出来的肉颜色不会发黑,吃起来味道特别香。

  邵奶奶认为,“大雪”腌肉的习俗追根溯源,不是冲着过年来的。这种风俗起源于农村,农民“大雪”腌肉是为了在来年春耕春种及夏收夏种时吃的。

  “农忙的时候,农民从早忙到晚,体力消耗大,要多吃一点肉才行。”邵奶奶说,农民上街买肉并不方便,而且烧肉也浪费时间,难以适应农忙时的快节奏;另外,过去农村几乎没有人家有冰箱,烧好的肉也放不住,只能尽快吃光。于是腌制的肉类就成了一种“时尚”。

  邵奶奶说,之所以有“大雪”腌肉的说法,是因为这个时候猪等家禽膘肥肉厚,此外这个时候农民不用干农活,有充分时间腌制,而且冬季气温低,在晾晒腌肉的时候,不易发生腐烂或变质。

  农村腌肉的做法后来便传到了城里,城里人感到腌制的肉类别有风味,又便于存放,也就纷纷效仿,这样一来,“大雪”腌肉也成了城里人的习俗。

  72岁爷爷:

  习俗来源于“年”的故事

  为何要在“大雪”腌肉,家住评事街的72岁王留宝老人有另一番解释。王老介绍,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都会爬上岸来伤害人。人们为了躲避伤害,每到年底,就躲在家中不出门。因此,在“年”出来前,他们就必须储备很多食物。肉、鱼、鸡、鸭等肉食品无法久存,南京人就想出了把这些肉食品腌制存放的方法;新鲜的菜,他们就用风干的办法。

  王留宝说,虽然“年”不存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因为腌肉与鲜肉比有另一番风味,所以就流传下来了。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王老称,每年一到“大雪”,他就去买来猪肉、鸡、鸭、鱼等,腌制咸货。其中,他最拿手的要数灌香肠了。

  王老建议,自家灌香肠,最好买前腿肉,切成块状,加上盐、糖、姜末、葱末及少许五香粉即可。另外,很多人家在灌好香肠之后都会挂在竹竿上晾晒,同时用缝衣服的针戳很多的小孔,让香肠缩短飕干的时间。

  “买来的香肠,也许里面会添加一些东西。”王留宝说,自己灌的香肠吃着放心。

  腌多腌少

  都是为了儿女

  虽然不少老南京都在腌肉,但数量普遍“缩水”了。“去年这个时候,肉价大概是8元钱一斤,今年涨到13元了。”不少居民反映,肉价偏高,是腌肉“缩水”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不少年轻人不会腌,甚至家中连一个腌肉的坛子都没有,这也是腌肉“缩水”的一个原因。

  家住评事街的杨月英老人已经74岁高龄了。往年,她至少买50斤肉腌制。今年肉价涨高,她本不打算腌制,但后来还是去农贸市场买回15斤肉。“我老了,也吃不动了,腌了主要给孩子们带回家吃。”杨月英老人说。

  记者发现,不少腌肉的老南京都有这么一种想法,他们自己吃不吃无所谓,但是希望腌好给孩子们带回家吃,或者等孩子们过年回来的时候吃。快报记者 钟晓敏

  冬日阳光下,咸货的香味飘满小巷快报记者 唐伟超 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