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南京1937·70年祭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录音带记录日军曾“杀人祭马”
· 两颗子弹
穿过肩胛
穿过我的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2 月 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录音带记录日军曾“杀人祭马”
昨天,江东门纪念馆获赠一批南京大屠杀文物和资料
  遇难者的破草鞋、缺了口的日军啤酒瓶、盛汽油的铁桶、深绿的老式手电筒、红色的埋尸单,还有18盒1984年采访幸存者的录音带……昨天,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南京工业大学老师韩传寿、市民郭永柱将一批与南京大屠杀史直接相关的文物捐赠给了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目前馆藏证物有1万余件,到目前为止已有179件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而此次捐赠的这批文物被鉴定为准一级文物。

  “唉,太惨了!1937年11月,日本人的两匹马被流弹炸死了,拉来一些老年人,把马抬到一个院子里,挖坑,用被子垫底,后来就把这几个老年人,绑在板凳上,砍下头来祭马。尸体有找到的,有没找到的……”

  这是1984年的一段录音内容,讲述者早已不在人世,而日军在南京杀人祭马的暴行将永远被铭记。1984年,杨新华采访了一批幸存者和目击者,并作了录音。昨天,这批珍贵的录音带(共18盒,每盒1小时)捐赠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高来生的儿子跑反回来,亲眼看见的。所有祭马的人下一代都死了!高来生的儿子叫小春,死了快20年了。祭马的地方,房子是郭光贵家的。郭光贵的家现在是雨花钢窗厂。日本人当时就驻扎在郭光贵家。”

  录音带里传来非常苍老的声音,他哽咽着,断断续续回忆着。杨新华说,录音带里的老人名叫张春山,1984年时已经84岁。

  “我记得,两匹马是用被子包起来的。是郭光贵家的房子,老的人没走掉,日本人叫一个姓宋的木匠做牌子,牌子有门头高,一尺多宽,写着马的名字。做好以后就把姓宋的木匠杀了。有个姓高的,是按在板凳上杀的。马埋以后,头放在坟前,满地都是血。这些情况都是我亲眼看到的。日本人是从双闸过来的,在这里住了两天。马的牌位做了两个,木匠宋士波做的。这些殉马的人都是从江西来的,大多数没家庭。”

  当年杀人祭马的目击证人是朱学礼、胡新民、朱成福,“采访的这些都是老人,他们现在都已经过世了。”

  杨新华根据录音内容为我们还原了当时的过程:

  1937年12月,日军在棉花堤,对手无寸铁的无辜居民进行了血腥屠杀。

  日军的两匹马,拴在当地居民郭光贵家(现雨花钢窗厂内)的屋角,被流弹打死了,日军硬逼着街上的方斗斗、熊顺尧、邓银苟、高来生等老人,把马抬进郭光贵家后院,逼他们挖坑葬马。与此同时,他们又从附近居民家中抢来了几床棉被,抓来了木匠宋士波,逼迫宋士波做了两块有门头高,一尺宽的木牌位,用日文写上什么军马之墓。

  随后,日军用刺刀逼令宋士波、方斗斗等九人,用棉被把马包好,放进已经垫了棉被的土坑里,培上土,插上牌位,像安葬达官贵人一样,做了两个大坟。善良的宋士波、高来生等老人满以为可以走了。岂料,日本侵略军竟惨无人道地把九位老人的头砍了下来,一字儿排在马的坟前,用以祭马。

  九位老人中,高来生的儿子小春逃难在外,回来后亲眼见到父亲等老一辈的血溅洒在日军军马的坟前,九人的头并排在军马坟前,小春痛不欲生,在另外几个人的帮助下,把身首异处的尸体掩埋了。

  实习生 谭明村

  快报记者 胡玉梅 毛丽萍

  为祭两匹马,砍了九颗人头

  江东门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正在展示当年的埋尸单

  侵华日军的军帽和宪兵袖章

  国民政府颁发的抗战奖章

  此次捐赠的日本军刀、铁桶等文物

  ■文物背后的故事

  日本军刀:缴获来砍了4个鬼子

  一把锈迹斑斑的指挥刀,鞘身也已经不再光滑,拔刀也极不顺手,但在70年前刀身沾染了日军的罪恶。不过,指挥刀的捐赠者郭永柱的父亲郭学礼在南京保卫战中收缴到这把刀后,杀敌4人,其中包括日军少佐酒井一郎。

  1937年12月12日拂晓,雨花台前沿阵地十分危急,当时任国民革命军88师特务连少校连长的郭学礼,他接到88师262旅少将旅长朱赤的命令,迅速组织100名精壮官兵组成敢死队,向日军反击。在近一个小时的战斗中,敢死队死伤惨重,最后只剩下4人。在敌强我弱的战场上,郭学礼缴获了这把指挥刀,并用它杀敌4人。

  铁桶:烧死了多少无辜百姓

  70年前,日军在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百姓的死法惨不忍睹。郭学礼安全逃离,其母郭史氏并不知道。后来,她从中山码头一路沿着长江寻找,踏着“血河”翻了无数的尸体并没有发现郭学礼的尸首,却无意中发现一只日军留在现场的装有半筒汽油的灰白色铁桶。这是杀人证据!有多少无辜百姓葬身火海,痛苦地死去。

  70年过去了,铁桶已经锈得不成样子。但从上口边有个铜制的小铭牌上仔细观察,还是能看到“大阪株氏会社宫崎商店昭和12年(1937年)制造”的字样。不用说,事实就在眼前。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这个铁桶,当时还有汽油,它就是日军杀人,毁尸灭迹的证据!”

  埋尸单:

  安葬难民的

  明细表

  “衣帽三千银,才收银票。白布、白细布……”黄色的头,红色的正文,红十字会安葬难民明细账静静躺在一个塑料的包装袋里,朱成山举起来给大家看的时候,也是显得十分小心,就怕把它弄坏了。别看它还没有一本书大,但它却是70年前红十字会安葬难民的最原始的记录单,朱成山说,这是馆内收藏的唯一的一份,弥足珍贵。不过70年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上面的字迹如今已难认全了。 “这是见证南京大屠杀最直接的原始凭证,相当有价值。”朱成山表示。

  实习生 谭明村 快报记者 毛丽萍 胡玉梅 摄影 顾炜

  手电筒:南京保卫战中的光亮

  12月12日的正午时分,88师雨花台阵地被日军突破,6000多兄弟战死沙场。下午2点,88师只剩下524团37名战士,团长韩宪云牺牲后,郭学礼带领37人死守中华门城堡,51师师长邱维达前来支援。

  坦克进攻,飞机盘旋,敌人发起了总攻。机枪从长干桥一直打到秦淮河。中国军队在击退了2辆日本坦克之后,准备撤退到浦口花旗营集结。郭学礼和邱维达准备研究撤退路线图,可是电筒的光亮被敌人发现了,子弹像雨点般打来,51师305团团长左腿当即被打断。郭学礼一行跑到下关江边,江面上看不到船,手电筒的光亮中,郭永柱找到一副棺材板渡过长江,躲过了屠杀。

  奖章:中国战士没有退缩

  南京保卫战虽然失败了,但是当年的战士们没有退缩,他们奋勇杀敌,功不可没。昨天,同样是郭永柱带来的数枚国民政府授予郭学礼的奖章就是最好的证明。奖章上刻着“一九三七负伤流血纪念”和“抗日救国,忠勇杀敌”字样。它们填补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褒奖南京保卫战文物方面的空白。

  与奖章放在一起的还有当年郭学礼佩戴的帽徽,“文革期间为了躲避搜查,把它悄悄掩埋了,现在才挖出来。”郭永柱告诉记者,“保卫战中父亲负伤了,而弹片跟了他一生都不知道。在火化的骨灰中才发现2颗钢珠似的东西……”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