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中国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医院规定:必须让患者回头再看病
· 海霞昨晚亮相《新闻联播》
· 李鸿忠任湖北省代省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2 月 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大学毕业生看感冒后死亡,由此引出宁波同和医院用药“潜规则”
医院规定:必须让患者回头再看病
  据《今日早报》报道 4个月前,刚刚踏出大学校门的杨达被发现死在房间里。此前一天,因为感冒,他曾到宁波市海曙区同和医院看病。小杨的死与医院有没关系?家属和医院闹上了法院。

  在5日的庭审中,原告出示了几份医院内部文件,让在场的人大吃一惊:医生对每个病人用药量必须“达标”,同时必须保证患者“回头”再看病,每个科室每月必须完成创收指标……

  “我打了多年医疗官司,这种文件还是第一次看到。”5日,原告律师说:“如果说现在一些医院存在用药‘潜规则’的话,那这几份材料足以让‘潜规则’浮出水面。”

  刚毕业的他

  死于“过敏性休克”

  5日,在法庭上,杨介齐没有哭,50岁的他说,眼泪早哭干了。

  杨介齐是苍南龙港人,走南闯北做服装生意,儿子杨达今年从万里学院商学院毕业,在宁波一家从事物流的外企找了份工作。

  今年8月10日下午,杨介齐接到一通来自宁波警方的电话,称杨达出事了。当天,杨家人包车到宁波,等待他们的是杨达冰冷的尸体。

  据事后的警方笔录,当天上午10时,房东见杨达房间的灯亮着,人却迟迟不出来,敲门也不应。房东破门进去时,杨达已经没了气息。法医鉴定,死亡时间是8月9日晚上10时,死亡原因是急性过敏性休克。

  家属告医院索赔87万元

  好好的儿子怎么说没就没了呢?杨介齐回忆说:“就在死亡前一个小时,杨达还和他哥哥通了电话。”

  在整理杨达的遗物时,家人在衣服口袋里发现了一份病历, 8月9日,杨达曾到办公室对面的同和医院看过病。从这份门诊记录上看,杨达自述:头痛一周,近两天自觉发热,今日头晕眼花,近日来几乎每天腹泻。但医生检查,体温37.4℃,血常规检查,除中性粒细胞比例稍高外,一切正常。

  医生余茂杰初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他给杨达开了左氧沙星注射液和克林霉素注射液。

  在咨询了有关医学专家后,杨家人认为:“就是‘大输液’害了孩子,他仅仅是病毒性感冒一周,就诊时症状并不严重,尸检报告也证实并无细菌性感染症状,医院完全可以开些口服药,但却用上了抗菌药物,显然是滥开药物。

  在与院方交涉无果后,杨家人将医院告上法庭,索赔87万元。

  双方激辩医院有无责任

  庭审时,原告律师出示了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里面明确规定,不能对没有细菌感染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只能使用在中、重度患者身上,“更严重的是,医生同时使用了两种大剂量抗菌药,应当对杨达的死亡负全部责任。”

  而同和医院的律师举证称,医院对杨达的诊疗并没有不当的地方:“我们是依据病情对症下药,不存在过错,药物从正规渠道购买,且在使用期限内,不存在假冒伪劣情况。”

  医院还认为,急性死亡休克多数在一个小时内出现,杨达离开医院到死亡间隔7个多小时,不符合科学解释。根据他们调查,患者曾到其他医院就诊过,而且他还有一些备用药,不排除他服用这些药物。法官表示,等医疗事故报告鉴定出来后再次开庭。

  院方发文规定医生开贵药

  这场官司吸引了众多媒体记者前往采访,但真正的重磅炸弹是原告律师出具的那几份医院方面的文件。

  “我们有理由怀疑医院为获取高利润,滥开药物,甚至专门制定内部规定。”原告表示这些内部文件是在医生办公桌上拿到的。记者看到,上面有院长签名以及医院印签章。

  文件中明确列出了医院对医生用药的“特殊要求”,如非医保病人必须使用医院直销药品,杜绝使用同类药品的医保甲类药;对医保病人,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直销药品中的乙类药;药房、收费处在接到自费处方时,对不符合“规定”的处方,要联系医生更改处方。在附在文件后面的药品目录中,记者看到,数10种所谓的直销药品,基本上是丙类或者乙类的抗菌药,其中就包括开给杨达的多种学名为左氧沙星、克林霉素的注射液。

  而在另一份文件上,记者看到了有关医院奖金考核办法:每个科室都有月度经济指标考核,激光美容科最高8万元,男科、妇科都是3万元,内科两万元,其他科室4000元-8000元不等,超额部分则有2%的奖励。

  不仅如此,同和医院还对医生进行“单体消费”、“人次消费”以及复诊(次)、接诊成功率等指标进行考核管理。

  根据一份2004年10月1日-12日的科室经营业绩分析表,余茂杰、居海宇两名医师在对95人次的初诊、129人次复诊中,单体消费(每位医生在一定时间内给平均每个病人的用药量)分别达180元和177元,两人均达到指标要求,而单次消费(每位病人每次看病的最低消费)分别80元和85元,居海宇达到指标要求,余茂杰没有达标;在复诊次上,余茂杰、居海宇两名医师分别为1.24和1.08次,两人都未达标;在接诊成功率上,余茂杰、居海宇两名医师分别为94%和88%,也均未达标;院长在这份表格后面,提出要求“请两位主任继续努力。”

  在庭上,同和医院的代理律师则表示,这些文件是原院长杨光制定的,其中奖金和目标考核仅实行了3个月,早就作废了。但根据法院上月初对现任院长的笔录,他无法提供终止这些文件的有关证明,该院长解释说,他是2005年下半年才到医院的。

  卫生局称文件属严重违规

  5日下午,记者来到宁波市卫生局,出示了同和医院几份内部文件的复印件后,监察室蒋主任大为震惊:“如果查实的话,这是很严重的违规行为。”他表示,早在2004年,卫生部就出台文件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和科室不准实行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检查以及其他医学检查等提成办法;医疗机构的一切财务收支应有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内部科室取消与医务人员收入分配直接挂钩的经济承包办法,不准设立小金库。

  “民营医院同样是医疗机构。”蒋主任还表示,医疗机构违反规定设立开单提成的,免除其主要负责人职务,并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市卫生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则表示,同和医院这几份文件实际上就是要让医生多用药,用贵重药品。

  “同和医院属海曙区卫生局管理、查处权限。”蒋主任表示,他们将对此事进行监督。

  ■相关新闻

  一粒药丸

  哽死一女子

  首例因服用药物致人窒息死亡案一审判决

  医院内部“经营业绩分析表”

  医院内部“经济指标考核”

  据新华社成都12月6日电(记者 丛峰 叶建平)今年初,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一女子因服用一粒“桂枝茯苓丸”哽死。温江区人民法院6日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药品制造商山西杨文水制药有限公司赔偿死者家属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等共计55589元。据了解,这也是我国首例因服用药物致人窒息死亡案例。

  2007年1月5日晚11时许,原告冷大强之妻李秋华服用被告杨文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坤舒”牌“桂枝茯苓丸”一颗后,出现呼吸困难,即送往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抢救,但经抢救无效,于次日凌晨死亡。

  2007年1月7日上午,四川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在对李秋华进行尸体解剖时,从其咽喉部提取出异物,并于1月19日作出鉴定结论:“根据尸体解剖发现,李秋华死亡原因符合咽喉部异物堵塞引起窒息死亡。”5月29日,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分析测试中心经过对比分析,鉴定结论为“咽喉异物”是“坤舒”牌“桂枝茯苓丸”。

  原告认为,李秋华死亡是被告的药品违法和缺陷直接造成的,于是将山西杨文水制药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经过近10个月的审理,温江区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中认定,被告杨文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坤舒”牌“桂枝茯苓丸”存在缺陷,是导致受害人窒息死亡的损害后果发生诱因之一,应当依法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同时,法院也认为,受害人李秋华服食方法不当是导致药品存在潜在不合理危险转化为窒息死亡损害后果的主要原因,因此,受害人李秋华存在主要过错,应当自行承担主要民事责任。

  法院一审判决认为,本案因人身损害产生的损失由原告自行承担80%责任,被告山西杨文水制药有限公司承担20%的赔偿责任,赔偿死者家属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等共计55589元。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