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4版:人间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费孝通的传奇爱情故事
· 从少林寺走出来的“许三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2 月 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从少林寺走出来的“许三多”
  2007年的电视荧屏“硝烟弥漫”,军旅题材大热。《士兵突击》是其中最神奇的一次空降,让观众经历了一场措手不及的情感突击战。该剧播出后,主演王宝强由“傻根”变成了“兵王”许三多,征服了全国亿万观众。王宝强成功了,他的成功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和许三多一样挨父亲打

  王宝强的家,在河北省南和县大会塔村。早些年家里穷,王宝强的爷爷有五间房、四个儿子,王宝强的父亲分到了一间。后来,王宝强的父亲帮人盖房子,攒了一点钱,盖起了现在的老房子。如今,王宝强的新家离公路有十几米,很气派。邻居们说,这是宝强成名后给父母盖的,仅装修就装了两三年,2006年正式入住。

  1984年4月,王宝强出生的时候,家里已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在母亲记忆中,他的衣裳都是捡哥哥姐姐剩下的。少年时代,许多孩子会欺负王宝强。和《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一样,王宝强从小也没少挨父亲的打。

  挨打是家常便饭,王宝强常常被父亲拎着一条腿,像拉小动物一样拉回家,一把就摔在院子里,然后父亲拿起鞭子打,身上的血印一星期都下不去。王宝强挨打的原因是倔。

  上世纪90年代初,王宝强看了电影《少林寺》,就决定去少林寺。想去少林寺,某种程度上出于这样的幻想——学会了功夫,看谁还敢打我。还有一种想法,他也想当明星,风风光光,让人瞧得起。

  8岁的孩子去少林寺学武功,父母原本不同意。可是王宝强倔,挨打也要去。于是父母想,孩子出去闯闯也好,学不成功也无所谓。

  到少林寺拜释延宏为师

  王宝强到少林寺的时候,少林寺第34代功夫传人释延宏还是少林寺的一名武僧。如今他已是少林寺护寺武僧总教头。入门的时候,释延宏认为王宝强骨脉不错,很适合学武。

  最初三年是基本功练习,很苦。晨练是必不可少的,冬季在凌晨5点,夏季4点,弟子们要准时起床,周一和周二是素质训练,从少林寺跑到登封市区,再返回来,相当于一个半程马拉松。有时,会从少林寺跑到山上的达摩洞,山坡很陡,跑着上去,必须手脚并用爬下来。而这样的跑步,仅仅是拉开韧带的准备活动。上午是训练,下午学习文化课,晚上还要将当天的训练内容复习一次。下盘是功夫的基础,腿功是开始训练的主要内容,每天都要踢腿、劈腿,马步、虎步、扑步,训练量一点一点增加。

  三年后,王宝强开始学习各种拳法套路。此时,学动作、招式很容易,可是每个招式都有很多讲究,比如说出拳,右手出拳要有很快的速度和爆发力,同时左手还要化解对方进攻,抻拳,一抓一钩,把最简单的练好都不容易。

  王宝强学习套路进步很快,释延宏夸他悟性不错。

  在少林寺的6年中,王宝强只在过年的时候回过家。

  14岁成了北漂一族

  来少林寺学武的,出路还可以,进部队担任教官、进影视业的武行、进入少林寺武术表演队等等。王宝强跟师父释延宏说自己家庭条件不太好,将来想去做影视行业。

  2000年,14岁的王宝强离开少林寺。身上带着500元钱,他来到北京,他和另外五个人在一个煤场旁边租了大杂院里的一间房子。6个人一个月租金120元。为了找活儿方便,他们一起凑钱买了一个数字显示的BP机。

  第一站是北影厂。北影门口有很多找活的人。第一天,他没找到活儿;第二天,没有活儿;第三天,还是没有。蹲了半个月他才等到了第一个群众演员角色:穿着大褂在明清一条街上走一遍,走完下场。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怎么等,也等不到一个角色。日子一天天过去,带的钱花完了,没有龙套演的日子,王宝强只能和伙伴去建筑工地打零工,一天25元,包吃不包住。同伴劝王宝强放弃,说你长得不好看,又不是李连杰、成龙,没拿过武术冠军,又没关系,还是回去吧。

  《士兵突击》里有一句关于骡子和马的台词,王宝强那时候就知道,自己是骡子,不是马。不是马就得加倍努力,有时偶尔能接到武行的活计:被人扣住手腕,从梯子上摔下去。有经验的老武行是假摔,他是真摔。导演很满意地点点头,说很真实。

  从2000年到2002年,王宝强一个电话没给家里打过,他不知道该说什么,觉得没脸打。

  遇到生命里的第一个贵人

  2002年春天,北京一家建筑工地上,王宝强的呼机响了,这是一个改变他命运的呼叫。《盲井》剧组通知王宝强去见导演李杨。王宝强将出演这部电影的男主角,一个进城打工几次被骗的少年拿到了500元钱的预付片酬,到手的那一刻,王宝强带着颤抖和激动,说不出话!

  李杨是王宝强生命里的第一个贵人。李杨看上王宝强,是他身上的质朴本色。

  《盲井》里有下井的戏,几百米深矿井,要求演员到矿井中拍摄。很多演员都放弃了,而王宝强下了井。李杨感慨说,这行里聪明人太多了,很多人拍电影就是为了成名,就是为了赚大钱,遇到危险就跑了,可王宝强没跑,这小孩行。在王宝强看来,自己得到《盲井》的机会,只有两条:一是坚持,一是自信。王宝强不否认幸运的存在,但他认为自身努力也很重要。他认为自己还算是个勤快的人:勤跑,勤打听消息。《盲井》剧组招人的消息,就是他打听来的,听到后立刻放下所有的活跑去面试。

  《盲井》是低成本电影,拍摄中资金出了问题,很多人都跑了,也有人劝王宝强走,但他没走。他说自己根本没想片酬问题,也没想什么保险,只觉得是个机会,一定要抓住。

  2002年冬天,拍完了《盲井》,王宝强来到一个小卖铺,给家里打了到北京后的第一个电话,开口问的第一句话是:“你们都好吧,庄稼怎么样了?”电话那头,家里人立刻骂了过来:这么长时间不跟家里人联系,以为你死了。骂完,两边都哭了。

  “许三多”让他深入人心

  冯小刚是看了《盲井》之后找到王宝强的。《天下无贼》之后,一切都顺理成章,“傻根”在《殷商传奇》里成为哪吒。《暗算》里成为天才少年阿炳,在《士兵突击》里成为许三多。王宝强非常感谢这几部戏的导演,他说:“以后只要是他们的戏,他们让我演死尸我都去演。”

  《天下无贼》拍完,王宝强觉得无以为谢,就从家乡背了一袋小米送给了冯小刚。

  对金钱的态度,王宝强基本还是挣了钱就给家里,自己留下些够花就行。但是许多变化在悄悄发生。成名之后,应酬场合多了起来,喝酒就成了难题。他一直不太会喝酒,但很多场合不喝还不行。成名后,王宝强去少林寺、去北京,一下成了家乡子弟的热门出路,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是他实在帮不了,最多只能做到帮他们介绍。

  2006年,王宝强还曾回家帮家里收玉米,2007年就不可能了,春节快到了,他想带父母去海南,觉得人生最美的事,就是终于向父母证明了,这个儿子没白养。

  2007年,《士兵突击》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兵王”许三多征服了许多观众。许三多单纯而执著,在军人的世界里摸爬滚打,因为他的笨,让全连队受累;因为他的认真,让全连队为之感动;因为他的执著,让全连队战士为之骄傲。《士兵突击》让观众经历了一场措手不及的情感突击战,男人之间的“肝胆相照”在隆隆炮火中开出了花。

  如今,王宝强习惯把自己的生活和许三多对应起来:“《盲井》像是史今,把我带入部队;《天下无贼》像是袁朗,让我真正知道演戏是怎么回事;《暗算》让我在演技上有了突破;《士兵突击》让我真正奠定了位置。”

  《士兵突击》之后,王宝强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每天都要接受七八个电话采访。以前不怎么会说话,现在能说了,都是采访练出来的。此外还要录歌、录广告、上新戏。2000年他来到北京时候,买的是站票,没少被别的旅客翻白眼,当时他想,有一天有钱了,一定买一张坐票。现在,他坐飞机都已经是家常便饭。

  目前,戏约不断的王宝强在央视年度大戏《烈火男儿》中当起了消防员。禅君/文

  (未经许可谢绝上网、转载)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