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一无所知到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上天给予了他(她)两项我们成人所不具备的能力:敏感期和潜性吸收性心智。家长要了解孩子的这两项能力,才能培养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这是在12月2日快报“好孩子”育儿团第五次主题为“揭开0~3岁宝宝成长的奥秘”公益讲座上,南京东方爱婴总经理贺彤给近百位家长传授的“育儿经”。
敏感期是什么?
“敏感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在某一时间只对环境中的特定事情涌现出如泉水般近似于疯狂的兴趣,这时他(她)会不断地、不厌其烦地操作、模仿或学习某一动作或技能,而且成果惊人。”
贺老师说,敏感期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暂时性,一旦错过就不会再出现。二是敏感期的到来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性。与此同时,贺老师指出,儿童在某个特定时刻更容易学会某些技能,这并不意味着之后的补充学习是不可能的。但显而易见,宝宝补充学习的难度和效果都不能和其在敏感期的学习同日而语。
做合格的观察者和引导者
关于孩子的敏感期,贺老师表示,首先父母要了解孩子敏感期的规律性,比如0~2岁是亲子依恋的敏感期、1岁半~4岁是宝宝对细微事物的敏感期、0~6岁是语言敏感期、0~3岁是大肌肉动作敏感期、2~4岁是秩序敏感期、3岁半~4岁半是书写敏感期、4岁半~5岁半是阅读敏感期等。其次,在了解的基础上,父母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做一名合格的观察者和引导者——观察您的宝宝在这个阶段处在什么样的敏感期,给宝宝预备一个能回应孩子敏感期需求的环境。
“就以0~3岁是大肌肉动作敏感期来说,其中1~2岁是行走的敏感期,到两岁时,孩子能自如地走、跑、跳,非常活泼好动。从一岁半开始,孩子进入了手的敏感期,通过操作,宝宝可以直接体验、理解物体的各种特性。比如宝宝到一岁半以后的某个阶段会特别喜欢拧妈妈化妆品的小瓶。其实,孩子不是喜欢妈妈的化妆品,而是喜欢拧瓶盖的动作。”
贺老师结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例子说,一个22月的宝宝有一天来上课,妈妈说:“快和老师说你犯什么错误了。”孩子低着头不说话,原来孩子把家里的门把手给拧坏了。“孩子喜欢门把手吗?不是,其实是喜欢拧的动作。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正处在拧的动作的敏感期,他需要反复练习这个动作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来满足他手腕转动的灵活性和力量的需要。”
如果像上面这位妈妈一样,父母没了解孩子在一岁半时手的敏感期,那么不仅不能给其创造一个能回应孩子敏感期需求的环境,比如给孩子找一些洗干净、消过毒的瓶盖让孩子拧,而是轻易地给孩子扣上了一顶调皮捣蛋的“帽子”,认为是孩子犯了错误,抹煞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何为潜性吸收性心智?
除敏感期外,孩子具备的另外一项成人所不具备的能力就是潜性吸收性心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感受能力,是3岁以前的宝宝无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即他们就像照相机的感光片一样,把环境中听到、看到的东西都无条件地吸收并加以适应,形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也就是从无到有的快速积累,贮存底蕴。”
幼年时期,父母更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
父母一定要了解和对待宝宝的这种无意识吸收能力。贺老师举例说,父母教宝宝认识颜色,告诉他(她)这是红色、这是黄色,宝宝好像只是瞟了一眼没有认真学习,父母以为宝宝并没有学会,可是过了几天孩子自己就说出这是红色、这是黄色。父母会吃惊地问:“谁教你的?”其实并没有别人教你的宝宝,这就是孩子正处在潜性吸收性心智这一阶段的原因,他(她)都把这些知识无意识地吸收了。
“在3岁之前,儿童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凡是环境中所能看到的、听到的都会吸收并加以适应,形成人格的一部分;任何儿童心灵上的印象,都会被儿童无意识地学习,并影响日后发展。”因此,贺老师建议父母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幼年时期,家长更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为孩子会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吸收进来形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见习记者 任红娟/文
见习记者 管新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