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4版: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花50万设基金 只是“抛块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2 月 5 日 星期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花50万设基金 只是“抛块砖”
  花50万设基金

  只是“抛块砖”

  南京大学徐新教授捐资50万元设立犹太文化基金的消息,经快报披露后,近日在南京成为了美谈。老师个人捐巨资设立学术研究基金,在南大是第一例,在国内也不多见。日前,记者走进徐新教授的家,和这位国内犹太文化研究的领头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本版撰文 快报记者 倪宁宁

  本版摄影 快报记者 赵杰

  《犹太百科全书》赠送基辛格

  今年58岁的他,上个月因脑动脉瘤两度住进重病监护室,经抢救死里逃生,目前正在家休养。

  徐新的家位于江宁的21世纪假日花园,可能是常年国内国外飞来飞去的缘故,他家里的布置也颇为国际化。做学问的人书多是很正常的,徐新也不例外,不仅书房里摆满了书,就是客厅和饭厅也靠墙打了好些书架,书架上百分之八十都是原版的外文书;有一面装饰墙上摆放的都是诸如大卫星、九支灯台等和犹太风俗有关的器物。再有就是墙上挂了很多徐新和著名犹太人士的合影,记者见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前以色列总理拉宾、以色列现任总统佩雷斯等等。其中徐新和基辛格的合影尤为引人注目。

  徐新介绍说,当年自己第一次知道并对“犹太”这个词发生兴趣,就是因为基辛格。1971年,当基辛格作为尼克松的特使访问中国,打开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的时候,22岁的徐新正在苏北某县的文教局做办事员。虽然当时已经在自学英语,但是在那个封闭的年代,他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走出国门,有一天会和这个“庞然大物”握手寒暄,他只是在心里记住了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犹太人。时间到了1995年,当年的“英语爱好者”已经成长为一位享誉国际犹太学界的中国学者。在与基辛格的会见中,徐新把自己主编的中文版《犹太百科全书》赠送给自己的“偶像”,并在书上题写道:您的智慧不仅敲开了中国之门,而且激励中国人去扣击犹太民族智慧之门。

  国内犹太文学研究的领头人

  徐新早先从事的研究对象并不是犹太文化,而是英美文学。1977年他从南京大学外文系毕业后,他的研究方向是英美文学,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索尔·贝娄和艾·巴·辛格两位美国犹太作家先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很自然地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到了犹太作家上。

  “犹太民族有悠久的历史,要了解犹太文学,就必须了解犹太文化。”于是,徐新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工具书、外文资料来了解犹太文化。没想到,徐新从此就对犹太文化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了解越多,兴趣也就越大。“当时国内研究犹太文学的人不少,但是从文学走到文化上来的人只有我一个。”

  20多年的潜心研究,徐新可谓硕果累累,先后发表了数十篇高质量的论文、出版了许多专著,如《中国开封犹太人传说》、《犹太史图录》、《反犹主义解析》……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专著都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独特而又丰富的犹太文化世界。1993年他主编的200余万字的《犹太百科全书》,是世界上第一本非犹太人编写的犹太百科全书,它使中国人有了一本针对犹太文化、犹太知识方面的比较全面的参考书。因其学术活动和成就,他被国际学术界视为中国犹太学研究的领头人和最具影响力的学者。1992年,徐新发起成立了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中心,2001年更名为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10多年来,徐新没有向学校申请一分钱,他依靠自己良好的国际声誉,为研究所募集筹措了数百万元资金,使得研究所由一间12平方米的屋子,发展到了在今天拥有包括亚洲最大的犹太文化图书馆、研究室、展览厅等在内共计300多平方米的办公设施。

  “鲁迅先生提倡拿来主义,我想我们不仅应该只拿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硬件,也应该吸收有益的观念和思想。” 徐新表示这也是自己20多年来从事犹太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

  捐资设立基金也是受犹太文化启发

  谈到自己多年从事犹太文化研究的心得,徐新表示,“它可以使自己的思想更加开阔,认识到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应该用多种角度看问题,一件事情不仅仅只有一个答案。”他坦言,常年的耳濡目染,使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受益于犹太文化。“比如,赚钱不是为了吃穿,赚钱应该多做公益的事情,这样既帮助了别人,也能使自己身心愉快。”徐新表示,自己这次之所以会决定捐资设立研究基金,也是受了犹太文化中捐赠传统的影响。“在以色列的大学中,教授出资设立基金是很普遍的现象。基金与一次性的捐款不同,它是一种长效机制,它是可以成长的,和诺贝尔奖金一样,发放的奖金来源于基金的利息,而不是基金本身。”他认为教授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研究基金,一方面有纪念意义,另一方面也使得教授本人的学术生涯,通过学生一代一代的承续而延长了。

  “50万元是第一笔,我有两本书都被列为国家的‘十一五’教材,每年都会再版,我会把稿费捐献出来,再加上我在国外的讲演费,以及外国友人的捐助,争取明年突破100万,再过一年,突破200万。”徐新表示,他的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很需要得到补助和支持。“我也是抛砖引玉,我知道国内学者并不是很富有,但是可以先在观念上做起来,你想想,如果一个教授的一项基金可以让100个学生受益,那么10个教授、100个教授、1000个教授,会是怎样一个概念,真是太可观了。”徐新强调说,在目前最需要的是形成这样一种捐资助学的风气。

  ■对话徐新

  犹太人的成功之道

  记者:都说犹太人聪明,干事业容易成功,这和基因、智商有关吗?

  徐新:应该关系不大,人类的基因差别很小。我认为和犹太民族的文化有关。犹太人从小教育孩子说,世界因你而存在。这其实让孩子树立信心。信心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犹太人很重视知识和教育。他们有一句谚语:嫁女儿,要嫁给读书人而不是百万富翁。因为今天是百万富翁,明天就有可能破产,一文不名,而知识是永恒的。知识和智慧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记者:知识就是力量。

  徐新:还有一个原因,和客观环境有关,是逼出来的。早先在美国,哈佛大学是不收犹太教授的。怎么办?1946年,他们就在哈佛旁边自己建了一所大学——布兰代斯大学。这么多年过去了,它已经成了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现在耶鲁大学的校长就是犹太人。早先,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医院还不收犹太人做医生。结果,怎么样?犹太人办了自己的医院,而且成了全美最好的医院。

  

  记者:犹太人有不气馁的精神。

  徐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鼓励创新,强调人的创造力。犹太作家菲利莆·罗斯说,犹太人要做各个领域的“第一人”。

  记者:犹太人为什么生意特别成功?

  徐新:犹太文化从来不诅咒富人和金钱。在他们脑子里金钱是中性的,不是恶。

  

  记者:关于犹太人也有负面的评价。比如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塑造的夏洛克就是一个贪婪、残忍的商人。

  徐新:首先莎剧是文学作品,里面有很多想像夸张的成分。其次,都说夏洛克残忍,没有人性,其实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犹太人,就会发现,他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大的罪过。作为一个商人,他是在严格遵守合同,他在遵守承诺的同时,也在要求合同的另一方遵守承诺。在这一点上,他并没有错。讲信誉、重承诺,是一个商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威尼斯人如果认为合同过于残忍,当初就不应该签字。当然,从别人身上挖一块肉,也很过分,不过它是一个文学作品,现实中是什么,谁都不知道。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