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资深主持人胡一虎,出版自传吐露40年心路历程。40年前,一个婴儿在计程车上呱呱坠地,当天此条新闻见诸报端,从此便注定了他与媒介之间的微妙缘分。7年前,33岁的胡一虎放弃了自己在台湾电视圈辛苦打拼10年所得到的一切,以一个新人的身份,加盟香港凤凰卫视。高雄、台北、香港、北京、纽约,在不断的人生转场中,胡一虎开始追问:我是谁?
一连串“闭门羹”
人生大幕的每一次开启并非都会有期待的掌声响起,刚刚离开象牙之塔,结束兵役生涯,初涉社会的我在一连串的“闭门羹”之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现实震撼。
在整整两年的兵役生涯之中,我始终未曾放弃自己的“三大台”电视新闻主播梦想。由于之前报考“中视”和后来实习的经历,我意识到“三大台”对于英文要求的水准很高,因此在兵役期间我就努力训练自己的英文,在学习之余每天坚持收看新闻,继续自说自话地“模仿”播报,希望有朝一日再度参加招考并顺利折桂,坐到真正的主播台上,让父亲可以每天都在电视机里看到我的出镜播报。
兵役结束之后的夏天,正好是“三大台”招考的第三期,竞争异常激烈,无数有志青年都希望在电视媒体中一显身手。而“三大台”之间的人才争夺之势也开始显现,每个台都唯恐对手招到比自己这边优秀的人才而致使自身被动。按照当时收视率的市场检验标准,“三大台”的排名依次是:“台视”、“中视”、“华视”。大三就成功考取过“中视”,又经历了两年沉淀的我信心满满地前去参加“台视”招考的第一关——面试。没想到我前进的步伐在第一道门槛之前就倏然止步了,这实在是一个出乎意料的打击,也给我的满腔热忱兜头浇了一瓢冷水。
回想当时的情景,现在我已全然明白当时自己被拒之门外的原因。我是穿着大学校服去参加的“台视”面试,这本来就是不重视招考单位也不尊重评审老师的表现,何况面对自己抽到的播报水灾新闻的考题,我竟然是以满脸微笑的姿态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新闻全稿。今日想来,当年的自己真是可笑至极也愚蠢至极,只是认为微笑是交流最好的语言,却未曾想过要因时制宜灵活变通。
没过几天之后,我就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启动招考的“中视”,这个在两年前就曾经成全自己首次主播梦的“老东家”果然再度垂青于我,“中视”首轮的面试,次轮的“笔试”,我都是顺利通过,进而进入至关重要的“面谈”环节。
面谈环节有如宣布“入围”,离正式录取也只有一步之遥。正是在这样性命攸关的环节,我再度遭遇了滑铁卢式的大逆转,最终在“中视”招考中名落孙山。
记得在最后一次“面谈”的考场上,一位主管忽然问我:“你家在高雄,如果你一旦被录用,我们派你去高雄入职,你愿意吗?”面对这道超出业务实力考核范畴之外的“考题”,年轻气盛的我显然没有明白考官的真正意图,因此本能地脱口而出:“我是来台北发展的,台北是文化中心,我觉得在这里自己才能够有大发展。”考官紧接着说道:“那你就不能委屈一下自己,从基层做起吗?”至此,我才领悟到评审的真正用意,无奈话已出口便如覆水难收,眼睁睁看着已经面对自己徐徐开启的“中视”大门在一瞬间绝情地关闭,一只脚已然迈入“中视”的我被突然宣判“红牌”退场,顷刻之间我体会到了近乎心死的感觉。
如果说“台视”的败北我还可以为自己找到解脱的理由,那么“中视”的落败则彻底清扫了我几乎所有的骄傲与信心。“还要不要继续做主播的梦想?还要坚持做高尚的记者吗?”24岁的我开始摇摆不定。
在无尽的自我考问声中,我无法平复短时间内两度失败带来的心灵震撼,开始挨过备受煎熬而不知所措的哀愁时期。谁来挽救我几近破碎的“梦想”与“希望”呢?
胡一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