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璞:现居广州。专栏“食用主义”散见于《南方都市报》等,其余简历不详。
小时候,去理发店理发,那时候理发的地方叫理发店,现在都改成发廊了,这么改有什么好处呢?有些迷糊,大概也是多种经营的一种吧,理发店,经营范围窄了很多,理发而已,增加个项目,顶多就是刮刮胡子而已。发廊就不一样了,花样可以有很多,按摩、敲背、洗脸、擦皮鞋都可以。扯远了,扯回来。
小时候,去理发店,单位里就这一个店,国营的。剪头师傅每次给我理头,都会狠狠打击我,说我的头形有些怪,不平,头发很难剪。很难剪的头,剪出来的头式自然是非常难看。那时候,剪头师傅是大人,小孩子对大人的话总是深信不疑的,我还在暗地里埋怨过爹娘,在我幼年时没照顾好我,睡觉时没把我的脑袋放平,以至于脑后有块大大的反骨。后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剪头,发现他对每个小朋友都这么说,才发现事情有蹊跷,经过大家分析,一致得出结论,肯定是这家伙手艺实在不咋的,才说我们的头形不好。不过在我能花自己的钱去理发之后,再也没有理发师这么说过,伸手摸摸自己的后脑勺,确实不平。大概是他们不敢说吧。
对于理发店、理发师有所挑剔,还是这几年的事情。以前我的头发是很好的,乌黑发亮,还特别浓密,任它来去,实在长得看不过眼时,才随便找家理发店进去,稍微修剪几下即可。可这几年不行了,头发越来越少,有秃顶的趋势,打理不好,自己都看不过眼,平心而论,我不是一个自恋的人,但头发有问题,师傅的手艺不好,那真是没法看。
经过了几个月的亲身实践,总算固定了一两家理发店。一家师傅手艺高些,但路程有些远,时间充裕时可以去,一家就在小区内,可以救急。于是好玩的事情就来了。古语说文人相轻,其实只要是同行,都相轻。理发师傅也不例外。我这次在小区理了发,下次再到另一家去理,那师傅问道:“你这是在哪里剪的头呀?不是很好。”我答道:“小区里。”那师傅露出鄙薄神情,“这手艺连我徒弟都不如。”过了段时间,又到小区里剪头,那师傅看了看我的头式,连连摇头:“你这头发肯定不是在我这里剪的。”我心里好奇,问道:“何以见得。”那师傅说:“我们这的手艺,没这么差的。”
接连这么几次,我终于烦了。能不能换点别的说呀。那师傅又开始问话了:“你这头在哪剪的?”我不言语。那师傅见我不说话,又开始讥讽,“这人水平真差……”我冷冷瞪了他一眼,说道:“不就是你上次给我剪的吗?”
“我剪的?”那家伙的脸色变得很古怪,言语也不自信起来。
进一步打击他,“就是你剪的,你忘啦?”
“哦,我忘了。”然后再不说话。我看着他的表情,心里暗暗得意,看你以后还啰嗦。打击别人,怎么就那么痛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