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项羽败走浦口 空留21个地名传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1 月 3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项羽败走浦口 空留21个地名传说
  两千多年前,刘邦和项羽双雄并起,合力灭秦,夺得天下。其后两人又势不两立,经过几年的楚汉相争,最后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项羽兵败自刎之前,在浦口留下了一幕幕动人故事,浦口人为纪念这位英雄,把他的故事以地名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有关项羽的21个故事对应着21个地名,目前这些地名都还存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除了能从史料中找出当年英勇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的影子,剩下的就该是这一代代百姓心传口授的历史传说了。

  “乌江”与

  “江东父老”的来历

  实在是因为项羽的故事太精彩太有名了,因此在流传千百年后,几乎人人都知道西楚霸王兵败后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的事儿。但是只知道“乌江自刎”,而不知道“乌江”究竟在哪里的,却是大有人在。

  其实,这与项羽有关的“乌江”,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重要地理位置的乌江镇。而红军长征时抢渡的天险乌江,则是长江上游的支流。而就是这乌江镇,也让人捉摸不透,因为安徽和县有一个乌江镇,南京浦口区也有一个乌江镇,两个乌江仅有一桥之隔。到底哪个乌江镇才是正宗原版呢?

  浦口区文化局的雷进宝介绍说,其实两个乌江原先都是一个地方,确实是属于和县的,只是在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设立了江浦县,江浦县所管辖的地方,很大一部分是从和县、滁州划过来的,原本属于和县的乌江也被划了一些给江浦县,所以说,现在的这两个地方都可以叫乌江镇。

  至于说“江东父老”从何而来,那要从项羽的起兵之地说起了。项羽出生在今天的江苏宿迁,祖辈世代为楚将。继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兵响应。这个吴中,就是今天的江苏苏州。人们常说的项羽八千子弟,就是他那时在苏州所收的嫡系部队。

  这八千江东子弟兵最为精锐,也最受项羽依赖。所称“江东”的缘故是,长江并非始终是像李后主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进入安徽境内后,它的走向发生了变化,有一段转为由南向北流,乌江镇所濒临一段较长的江面,正是呈正南北向的,因此寻常意义中的“江南”,在这儿其实是在大江的东边。项羽兵败之后欲回自己的根据地,故有“江东父老”一说。

  21处地名纪念一个人实属罕见

  项羽虽兵败身死,但千百年来,浦口人民从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以种种方式来纪念他。至今仍然流传的21个传说故事,至今仍然沿用的21个老地名,就是一个个最好的例证。

  浦口区文化馆副馆长袁铭介绍说,有关项羽的这21个故事,和这21个地名都是一一对应的,目前这些地名都还存在。分别是瓢儿井、点将台、饮马池、高望、兰花塘、红绣鞋、失姬桥、胭脂井、魂落铺、九头亡、勒马想、霸王泉、驻马河、滚马滩、霸王庙、御祭庵、鬼门关、晾甲庙、下马石、霸王鞭、四马山。这些传说中的地名,主要分布在盘城镇、泰山街道、江浦街道、星甸镇、桥林镇和乌江镇一带,有的一直沿用至今,有的已被其他谐音字替代,有的地点还在,有的地点或建筑由于历史的变迁已被毁。

  这些地名,在浦口区的区域内分布得很开,而且地理位置也是兜兜绕绕的。不过这也符合项羽从六合逃到浦口,绕了一大圈的传说。对此,袁铭表示,这些地名的传说虽异于史家之言,但历经千百年来,世代相传。这些传说,不仅反映了浦口人民对英雄的崇敬和缅怀,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同时也反映了浦口历史的厚重。

  袁铭还表示,与和县相比,浦口关于项羽的传说更系统化,留下的地名也更多。一个区内有21处地名来同时纪念一个历史人物,这在全国范围也是罕见的。

  楚霸王败走浦口的传说

  民俗专家刘青从1980年就开始致力于搜集项羽留在浦口的传说故事,当时他特约原陡岗公社文化站长应世新与他一起做这项工作。浦口人对项羽的故事太熟悉了,他们没费什么劲就收集整理出不少。采访中,他向记者娓娓道来——

  传说,当年威名一世的楚霸王,是在垓下被打败的,垓下离浦口大约五百华里。项羽带着虞姬和亲信,连夜突围出来,奔往江东逃命。一路逃到浦口东边的“点将台”时,天色刚亮,项羽本打算在浦口渡江东去,可到了浦口一看,刘邦的大将韩信已率兵封锁了长江,并在浦口设兵把守。没办法,项羽只得原路折回,向西逃。

  薄雾渐散,天色大亮,项羽等人逃到一座小镇附近,刘邦追兵的呐喊声已能听到。项羽拨马奔上镇东一座小山顶上,手搭凉棚向东一望:只见驿道上,尘土飞扬,战旗猎猎。那当先一骑,是身材瘦小、貌不惊人的韩信。项羽见是他,真想一把抓住他生吞活剥。就在这时,霸王的坐骑乌骓马长啸一声,腾起两只前蹄,又重重地落在草丛中,霸王熟知这坐骑的性格,晓得它是敦促主人快寻生路。他抖抖缰绳,瞪眼四处寻望,北边被老山挡住,看不到生路。只有南边临江十来里的地方,有个渡口,叫“西江口”,要是快马加鞭,要不了一袋烟工夫就能到达。可是,那里哪来渡船呢?再说,韩信十有八九也在那里设下埋伏了,去不得!他沉思片刻,当机立断,毅然带人继续西逃。

  其实,项羽这步棋下错了,韩信偏偏在西江口没有布防。项羽那时要是在西江口渡江,就平安无事地回江东了。长江对面有三座石矶,名叫“三山矶”。据传这是曾在西江口对岸迎接项羽渡江的三位江东仙翁所化,仙翁们想把霸王接过江,结果等啊等啊,始终不见霸王身影,一气之下,就化为三座小山,立脚生根在江边了。

  项羽当年登高瞭望的小镇,被后人取名为“高望”。由于年代久远,这“望”字,被传为“旺”字,也是讨个吉利吧。

  项羽率众从“高望”向西逃走,韩信慌忙带兵前来堵截。两军混战在古道上。交战中,项羽直挺长枪紧护虞姬身前。虞姬平时最喜爱的花朵,不是牡丹,也不是玫瑰,而是兰花,她衣上绣着兰花,头上戴着兰花,连一根碧玉簪也是兰花图案。这次败逃江东,虞姬在梳妆时特地把这只兰花簪擦了又擦,端端正正地戴在高髻上,没想到在这生死关头,却把它失落在一条大塘埂上了。

  说也奇怪,从此以后这条塘埂上,附近的山坡上,驿道旁,就长出一丛丛兰花,每逢春天,香气迷人。后来,人们就把这块地方叫做“兰花塘”。据说,兰花塘的兰花,移到别的地方就不能成活。可惜经过千百年来霜刀雨剑的折腾,兰花塘的兰花越来越少了。不过,现在那仅存的几处兰花,每年春暖花开,依然散发出股股幽香呢。

  霸王带着虞姬等人冲破韩信的堵截,来到一座小桥边。此时,虞姬已知到了穷途末路之时,为了不连累项羽,她横剑自刎。后来,当地百姓将虞姬葬在小桥西侧。从此,人们把旁边的小桥取名为“失姬桥”,桥下的那条小河就叫“失姬河”。后人因发觉河里有砂石,又称“石碛河”。

  项羽在桥林失掉虞姬后,与刘邦追兵大战多时。单骑一人,冲出重围。天麻麻亮,当他奔到驿道旁的一个村庄时,猛回头,但见刘邦追兵摇旗呐喊,铺天盖地而来。他不由得勒马停步,向前看,低矮的小山丘朦朦胧胧,疑是韩信的伏兵在移动;看眼前,孑然一身,孤苦伶仃;想虞姬,已惨死,心里冰凉,凄然泪下;盼救兵,随从散尽,千军覆灭!此时此刻,这位威风一世的西楚霸王,心中顿觉无望,只有随着战马在村前的驿道上转着圈子。

  后来的人,就给这块小小的古战场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叫“魂落铺”。说的就是当年霸王在“魂落铺”这块地方,六神无主,丢魂失魄。

  项羽在“魂落铺”转了几圈,猛醒过来,赶紧扬鞭飞马,奔向乌江。才行五里地,天已破晓,刘邦大军又尾随而来。项羽又急又恼,索性勒住马头,站在驿道旁的一座山梁上,听着骤雨般的马蹄声,想要挥舞长枪杀过去拼个鱼死网破。此时,战马突然倒地。他惊呼一声跌下马来,知道这是宝马催他快寻生路,不能硬拼。于是他拍了拍战马,待马立起,跨上马背,勒马想了一下,扬鞭寻路,又往西逃。这就是地名“勒马想”的来历。

  走了没多久,项羽突然大叫一声:“吾要升天也!”原来韩信料想他败走途中,必定经过这道山梁,就命令士兵用糖稀在地上写了一行字:“霸王归天乌江死!”后来,糖稀上爬满了蚂蚁。项羽见此大惊失色:蚂蚁叫我升天,想必是玉皇大帝召我去也。天命不可违啊!他又沉思一会儿,便抄小路向乌江跑去了。于是一路上又发生了许多故事,又留下了驻马河、滚马滩、霸王庙等地名。

  刘青随后又介绍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还能说出这些历史传说的基本上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所以对此进行系统全面的记录、整理、保护,以及保护好传说中地名的原生态,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快报记者 白玉磊 文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