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封面看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最多一天11起车祸 这段刚修 好的路 咋这么恐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1 月 29 日 星期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最多一天11起车祸 这段刚修 好的路 咋这么恐怖
■6.5公里省级公路20多天里发生交通事故45起 ■交警认为是施工不当造成 摩擦系数降低所致 ■公路管理部门说是采用了新工艺需边运行边测试
  在江苏省靖江市的红光镇,有一条名为S336的省级公路从镇中经过,在经过该镇的6.5公里路面上,自今年10月7日至31日的20多天里,共发生交通事故45起,其中重大事故1起,死亡2人,一般事故44起,重伤5人,轻伤14人,最多时,一天发生交通事故11起。过往司机及周边群众无不谈路色变……

  亲历

  35岁的马建国是泰兴市汽车运输总公司78分公司的一名客车司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驾驶他的牌照为苏MJ2581的大型客车,上午8点从泰州出发,一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无锡后,于上午9:40又载着旅客从无锡返回,周而复始。这样,S336省道便成了他的必经之路,他在这条路上已经跑了一年多了。

  2007年10月31日上午8时许,马建国和往常一样,发动了他那辆载着旅客的苏MJ2581从泰州车站出发了。上午8点半左右,他驾驶的客车到达了红光镇区域—S336省道212KM+100M路段。往常到达这个地段时间一般是8:20左右,那天,由于天下雨,车开得慢,他就比往常慢了10多分钟。

  “这段路整改之前,凸凹不平,但行车还算正常,自打10月7日以后再经过此地,车就变得难开了,路面发光,大晴天也明显感觉车轮打滑,不敢带刹车。”11月15日,马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他亲眼目睹了这段路上所发生的交通事故,所以每天都特别小心,尤其是雨天。

  10月31日,因为下雨,马建国开着他的大客车,小心翼翼地跟在一辆货车后面。突然,前面的大货车失去控制,车在路上打转,滑入了逆向车道。“见此情景,我赶紧踩刹车,这一踩,我的车也打了转,冲上了逆向车道,结果与一辆小面包撞上了……”

  面包车上共4人,这一撞,面包车上的4人中,两人当场死亡,两人重伤,其中一人切掉了脾脏,终身残疾。

  “其实在相撞之前,面包车也是踩了刹车的,但是刹不住。”虽然距车祸发生已过了半个多月,但一提起当时的情景,马建国依然瑟瑟发抖。

  小心翼翼还是撞车了

  11月13日下午,记者在知情人的带领下,来到S336红光段这条“事故之路”实地察看。站在这段刚整改不久的路面上,一眼望去,只见路面油光发亮。

  顺着公路一侧由北向南往前走,不到百米路段,记者就看到三处明显翻车的痕迹,翻车处的路沟里到处都是破碎的玻璃;路边被车撞倒的树,还未来得及清理。

  村民们告诉记者,他们这个村叫新南村。自打这段路修过后,一到雨天他们就不敢出门,更不敢往马路上走,因为路面太滑了,发生车祸太多了,随时都会有车从路中冲出来,他们村支书的房子离路面比较近,结果在一个雨天被一辆货车撞倒了半边墙,前几天才修好。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附近的“新世纪”汽车修理厂,据说该修理厂是相关部门指定的事故车辆修理处。走进修理厂,只见停车场内停满了各种各样的事故车,马建国被撞坏的那辆苏MJ2581大型客车也停放在此,虽然停进来半月有余,但还是没有任何修理的痕迹。修理工说,根本忙不过来。

  一位负责送修车辆登记的女工作人员,拿出她的登记簿给记者展示,“你看你看,这里最多的一天有13辆。”她告诉记者,有一天,由于车祸实在太多,他们经理一天一夜只休息了40多分钟,其余时间都在事故现场抢险。

  负责处理该路段事故的靖江交警大队生祠中队的几位交警告诉记者,自今年10月份以来,一听到天气预报要下雨,全队上下都不得安宁,每个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上路抢险要格外小心,“连抢险车都不敢在路边停,生怕有过往车辆撞上来。”

  观察

  百米之内翻车痕迹有三处

  回复

  11月15日上午,在泰州市交通局,泰州市公路管理处周副处长以及公路养护科王科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周副处长首先向记者介绍了S336省道红光段,因为路面老化出现病害,为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大,公路部门决定对该路段进行一次全面养护。经研究决定,此次养护施工,他们采用一种较以往不同的公路养护新工艺——LTC沥青再生剂。

  公路养护科王科长介绍,该段公路的建设单位是靖江市交通局,2002年开工,投入使用后,至今没有通过竣工验收。在施工方式上,他们采用的是半封闭、分段施工法,使用的工具是智能沥青洒播车。王科长说,当初之所以决定采用这项新工艺,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

  记者问,出现这么多的交通事故,交警方面认为与路面隐患有关,对此作何解释?

  王科长说,采用这种工艺养护的路面短时间内出现摩擦系数减少,是意料之中的,对于这个新工艺,我们是采取边运营边测试的方式,“根据我们的经验估计,该新工艺投入运营后,经过20天左右的时间,摩擦系数就会达到正常。不过,现在过了一个多月,摩擦系数还没提上来,这倒是超出了我们的估计。”

  “因为这是新工艺,因为在使用这项新工艺之前,我们就知道它在短期内摩擦系数跟不上,所以需要边运行,边测试。”王科长表示,施工结束后没有进行安全系数测试,而是边通车,边测试。

  采用了公路养护新工艺

  不测试先通车不妥

  车祸频发,是不是路面采用沥青再生剂施工后摩擦系数减小所致,昨天,原沪宁高速扩建工程总指挥华斌表示,没有人测试过,这个不好妄自评断。不过,他告诉记者,任何一条路施工后开通,都要测试摩擦系数,达标后才可以通车。

  华斌告诉记者,路面摩擦系数会变小,不外乎两种可能:一是沥青与石料的匹配,比如说,再生后,颗粒比较小,路面又压得比较平,就会不透水,一下雨表面形成薄薄的水膜,路面就会湿滑;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施工工艺不过关。

  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道路施工的专家张工表示,采用沥青再生剂工艺,一般都是将先刨下来的沥青废料通过添加剂分离沥青和石料加以重复运用,因此在石料的级配控制上不可能做得很好,这对于摩擦系数控制会带来隐患。

  因此大规模使用前一定要通过试验,测试有关数据,确定最佳用量,施工结束后,不进行安全系数测试,而是边通车,边测试,这也与产品注意事项的要求相违背。

  快报记者 鲍铭东 毛丽萍

  ■专家

  快报记者 罗斯文 文/摄

  10月31日,靖江市交警大队又会同靖江市安监局,向他们各自的上级单位,泰州市交警支队和泰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打了一个“关于请求对S336省道靖江红光段路面严重安全隐患给予整改”的联合报告。

  11月14日上午,记者就联合报告一事,来到泰州市交警支队。该交警支队的张副支队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支队对联合报告的内容十分重视,当天就派人到泰州市公路管理处反映了情况。

  泰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则表示,局领导也早就做出了批示,让事故科的人去处理,只是事故科的科长最近病了,没来上班。

  记者随后又赶到泰州市公路管理处,该处相关人士则答复说,了解此事的领导都不在,领导办公室电梯口有注明,让记者自己去找别的领导。

  于是,记者按电梯口的示意图,敲开了302室的副处长办公室。该办公室里一位个子不高、偏胖的中年男子看过《报告》后,先是以《报告》没有盖章不予理睬。记者解释说此《报告》来自靖江市交警大队,盖章的《报告》他们早就上交交警支队和泰州安监局了,但内容是一致的。该中年人却表示:“此事与我无关,我没有义务接受采访。”

  调查

  联合报告没有“下文”

  推土车在碾压路面

  措施

  碾压路面增加摩擦系数

  修理厂内来不及修理的车辆

  蹊跷

  这段从镇中经过的公路,按交通术语称为:S336省道靖江红光段211KM至217.5KM路段,开工于2002年。

  该公路投入运营后,由于老化,路面出现裂缝、下陷等病害,严重影响交通。根据省交通厅有关精神,泰州市公路管理处于2007年10月2日起,对该路段进行半封闭养护施工,到10月7日,施工结束。但就在施工结束的当天,该路段共发生车祸11起,其中10起单方事故,一起三车连撞事故,所幸无人死亡。那一天,天下着小雨。

  “车祸都是在雨天发生”。11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靖江市交警大队采访时,该大队综合科科长朱金荣向记者介绍,从10月7日起,一到下雨天,这段路就会发生交通事故,整个10月份,该路段共发生交通事故45起,全部都在雨天。

  记者问为何雨天就会发生车祸,朱科长说,那是因为公路管理处在整改时,没有把坏了的路面铲掉重铺,只是在原路上铺了一层改性沥青,导致路面摩擦系数减小,这样极易造成车辆打滑翻车,遇到雨天,发生车祸也就不可避免。

  为了尽快扼制这种局面,10月10日,靖江市交警大队将事故原因以书面形式向靖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作了汇报。靖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立即会同靖江市交警大队、靖江市公路管理站,对该路段施工单位——泰州市公路管理处,提出口头整改意见,要求施工方采取果断措施,并彻底清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但未果。在接下来的几个雨天里,该路段又发生了几十起交通事故,而最为严重的要数10月31日,这一天,该路段共发生车祸6起,造成两人死亡,两人重伤。

  车祸多发生在雨天

  针对该路段一天发生10几起交通事故的事实,王科长解释说,他们在该路段的两端都插了限速40公里的警示牌,他们试过了,只要把车速控制在每小时40公里内,即使是雨天,也应该不会发生交通事故,而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多半是超速行驶所致。

  王科长说,他们已决定用履带式推土机在路面上碾压,通过履带碾压的痕迹来增加路面摩擦系数,并说这套方案下午就会实施。

  当天下午,记者又赶到靖江市交警大队,在经过红光路段时,记者果然看到公路中央有两台履带式推土机,在一辆公路施工车的引领下放空而行。关于“限速40公里”,交警大队朱科长说,该公路设计时速要求是每小时80公里,特殊地段如途经村庄、学校等,经省公安厅批准,可限速60公里,公路部门在施工时,可对施工路段临时限速40公里,施工一结束就应该撤掉,否则就是违法。

  至于公路部门用履带推土机碾压路面增加摩擦系数是否可行,朱科长说,那是糊弄人的,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没有将坏掉的路面层铲掉,只是在上面洒了一层沥青,“要真正清除路面安全隐患,除非铲掉重做。”朱科长说。

  就在记者离开靖江的当天晚上,天又下起了雨。当晚,该路段又发生了三起车祸,第二天白天又发生了两起,这个数字,较10月份的雨天相比,车祸数量明显下降。对此,靖江交警大队生祠中队的朱警官说,这主要是他们严防死守的结果。

  该路段一端竖起的警示牌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