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据11月28日的《东方今报》报道,11月27日,甘肃省嘉峪关一位彩民创下我国彩票有史以来单人中奖的最高纪录。一张双色球彩票,单式20倍投注,总奖金1.02亿元。但随着中奖消息的公布,网友对双色球开奖真实性的质疑也随之而来。甚至有网友贴出视频,指出第2004009期双色球开奖直播的画面上,大屏幕显示的球滚动情况与小屏幕显示的不同步。中国福彩中心有关人员对此的解释是,负责拍摄画中画特写镜头的摄像机出了问题,直到开奖后才发现没有画中画的特写镜头,最后不得不补了上去,没想到“弄巧成拙”。而河南福彩中心宣传科科长马凯也坚称巨奖绝对不可能有假,因为每次开奖,都有数百名观众在现场观看,还有公证处进行公证。
相对于有关人士绵软无力的释疑,网民们对巨奖真实性的质疑反而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比如有网民指出,彩票开奖应该进行现场直播而不是录播,更有网民提出,彩票销售结束后应该立即开奖,而不应该再间隔几个小时。对于这些疑问,彩票发行部门应该给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而不是仅仅以赌咒发誓般的“绝不可能作假”和“摄像机出了问题”敷衍了事。摄像机出了问题可以解释为偶然的事故,但彩民把它当做一种刻意为之的“手段”又何尝不可呢?再说数百名观众现场观看和公证,现场观众是无法靠近摇奖机的,收了公证费的公证员,其公正性究竟如何也值得怀疑。几年前震惊一时的湖北彩票造假案,不是也有现场观众和公证吗?
网民们显然已对彩票发行部门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失去了信心。事实上,作为利益攸关的彩票发行部门,他们本身也无权对公众的质疑作出解释,否则的话,就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了。在这样一个非常时刻,彩票发行部门应该懂得避嫌。他们要做的,不是发表那些模棱两可的解释,而是将巨奖的相关资料尽快移交给独立的相关部门,由后者在透明的环境中对此事进行彻底的调查,并尽快将调查结果公诸于众。
丑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揭露丑闻的机制,没有让丑闻大白于天下的勇气。“亿元巨奖有假”的质疑将得到怎样的回应?网民们提出的诸多针对性意见,能不能促使彩票发行机制走向更公开更透明?利益部门面对质疑时的避嫌能否成为一种制度?我们拭目以待。但愿这个已经引起轩然大波的亿元巨奖,不会成为那只云遮雾绕的“华南虎”。(尹之)
上回有人发现画面有修改痕迹,福彩中心也是说弄巧成拙,这回又来了一次弄巧。这怎么让人信服?
(网友IP:123.117.9.*)
大家还记得上次双色球补拍事件吗?大家想一想,这又不是补拍个电影可以NG的,摇奖可是随机的啊,怎么还可能补拍,就算你补拍,那摇下来的号码还是一样的吗?醒醒吧。
(网友IP:218.79.205.*)
国家应该立法,中奖者必须公示身份。
(网友IP:125.120.23.*)
止售时间与开奖时间同步才能证明它的公平性。
(网友IP:222.129.39.*)
朋友,你信吗?如果不信请留下钱买菜吧。
(网友IP:59.40.12.*)
建议:从开奖以后,那些色球当着观众的面装在透明玻璃盒里,摄像头多角度监控,开辟一个福彩、体彩卫星频道24小时监控这些球,直至第二次开奖。
(网友IP:123.57.130.* )
认赌服输!输了就怀疑赢的人出老千,没凭没据的谁相信你?还是那句话,不信就别买。(网友IP:218.81.225.*)
搞华南虎的那个中科院专家来分析一下啊。
(网友 IP:59.41.162.*)
只要不是直播开奖,只要每次还有彩民质疑后蹊跷的“弄巧成拙”的解释,彩票就不会有公正!
(网友IP:61.185.246.*)
■网言网语
■相关评论
彩票立法不能再拖下去了
活跃、浩大的彩民队伍,对彩票业的快速发展来说当然是一大利好,但也带来了众多不得不察的社会问题:投机心理弥漫,铤而走险者不乏其人——河北邯郸农行被盗案就是明证。以非盈利为宗旨的彩票业甚至显露“竞争”态势,诸如派奖业务之类刺激彩市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彩民中奖心理的非理性膨胀。
彩票业发展至今,在表面繁华的深处是越来越高的运行风险——道德风险、诚信风险、法律风险等等堆积在一起,提醒着我们一张小小的彩票同样可以招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灾变。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彩王时代”,彩民的胃口被吊到了极致,暴富心理正急不可待地寻找突破口,如果对此还不加以恰当的限制,年深日久,可能我们就不得不接受“不幸女神”的一次次垂怜。
彩票市场需要降温,彩票经营需要规范。那种软弱无力的管理、坐视彩票业投机心理蔓延、和彩民一起共享财富盛宴的幻梦只会荼毒彩票业的根基。目前来看,最紧要也是最根本的莫过于要为彩票业立法。以此为基础,成立专业、正式的国家彩票监督委员会,提高科学监管水平,还原公益彩票的社会责任感,最大程度地减少彩票业的负面影响,造福于民。(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