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防汛抗洪 江心洲人有勇气更有智慧
· 首批市级非遗今起公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1 月 2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防汛抗洪 江心洲人有勇气更有智慧
  防汛抗洪

  江心洲人有勇气更有智慧

  亮水埂、墩子房、水上长城

  防汛抗洪

  江心洲人有勇气更有智慧

  骇浪毁堤,在一次次洪魔的袭击下,江心洲流失了三分之二,江心洲人则琢磨出了一套防汛抗洪的本领:从最原始的“亮水埂”到自保家门的“墩子房”,直到现在坚不可摧的“水上长城”,防汛抗洪给江心洲抹上了神奇的一笔。

  大水来时,牛来不及跑被水卷走

  75岁的周存学是土生土长的江心洲人,在老人的印象中,已记不清碰到多少次洪水了。

  “10几岁就开始防汛,每年都要经历两三次,”周存学回忆,四面环水的江心洲,从洲心到最近的水边,也要有2里左右,但现在几分钟就到了,“惨哪,水来时,人来不及跑,牛也来不及跑,1954年那次,我就亲眼看到几头牛被大水卷走。”老人告诉记者,在大水来时,经常能看到江心洲地块一小块一小块地崩塌,有时洪水大时,会看到一亩亩的菜地、稻田转眼间就被水冲没了。

  江心洲文化站站长陶月昌透露,江心洲历史记载中原占地3万亩,由泥沙堆积而成,北面江宽数百丈,烟波浩渺,风急浪高,是长江的主航道,俗称大江边,在常年过往船只的浪击下,事实上河床下都被掏空了,当洪水来临时,就会大面积崩塌,日积月累,现在的江心洲就只剩下以前的三分之一了。

  “亮水埂”到“墩子”,江心洲人的智慧

  据介绍,江心洲原是一个荒洲,第一代拓荒人大多来自安徽无为县,上洲后他们砍下荒洲上的芦苇扎成小捆搭成“人”字形窝棚栖身,这种窝棚美名为“观音合掌”。开始时,垦荒者每年种一茬小麦,稳能收获。后来改种两季,麦收后再种一茬玉米黄豆。这茬庄稼只能“望天收”了,“水小收,水大丢”,因为夏秋季节洪水经常不期而至,不仅庄稼会没有,窝棚也随时会淹没。

  怎样不受洪水侵害,江心洲人开始了与洪魔的较量。“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洲民在‘圩董’的组织下也开始修筑圩堤,叫‘亮水埂’,十分单薄脆弱,大水来时根本靠不住。”从小也在江心洲长大的70岁的老人周其华称,“当时修的埂不牢,一道埂垮了,我们就修第二道埂,第二道埂也没了,就修第三道埂……”

  吃一堑,长一智,江心洲人为了保护家园除了加固“亮水埂”外,渐渐又琢磨出了“墩子式”的房。所谓“墩子”,又叫“房基墩子”,是靠人力挖土垫高的。稍有经济实力的洲民,总是在自己的地上挖一口塘,用挖出的土垫高另一块地成为“墩子”,然后在墩子上建房子,一般来说塘有多深,墩子就有多高。如果墩子高出二三米,一般的洪水来了即使淹了庄稼也淹不了房子,“墩子”其实是各家各户的抗洪“堡垒”。昨天,记者在江心洲发现现在仍有很多人家还住在墩子上,彰显着江心洲人这一智慧杰作。

  摸索中,筑成保卫家园的“水上长城”

  1931年一场大洪水,江心洲成为泽国,灾民们被安置到城里“广东山吃赈”,瘟疫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

  1949年,长江流域暴发一场在今天看来并不算很大的洪水,但江心洲又一次破圩了。脆弱的“亮水埂”经不起惊涛骇浪的冲击;

  1954年,洪水更是弄得洲民倾家荡产……

  在洪魔屡屡作祟中,江心洲人拧成一股绳,于1954年开始修建防洪江堤。“挑埂,吃过饭的男人们,哨子一吹,全都一骨碌翻身爬起来,拿锹的拿锹,拿扁担的拿扁担立刻挑着沉重的担子往来穿梭。”陶月昌笑着自豪地表示,“说到抗洪,江心洲人真是出奇的团结,要出力就出力,要出钱就出钱,大家都想治好水患,安居乐业,人心最齐了。”

  据透露,当时治洪,江心洲是男女老少都上,男的挑土,女的将刚收上来的麦秸卷扎成“草龙”。“打桩,然后在桩上缠上草龙,这样就可以防止土石垒起的大堤被水冲垮。”“每年冬闲季节江心洲的挑埂场面,可壮观了。成百上千的人,挖的挖挑的挑,三九天里,都穿着单褂子,头上热气直冒。江心洲人修堤的质量意识是极强的,边挑边用牛踩。”周存学老人告诉记者。

  另外,江心洲人也成立了防汛值班室,一进入汛期,每个危险地段都设有“防汛棚”,24小时有人值班,还要巡堤,主要是看看有没有漏洞。江心洲防汛最危险的地段是大江边,江面宽阔,水流湍急,危急时刻要打桩。打桩可是一项绝活,一人或二人站在水里扶住桩,打桩人用榔头把桩槌下去,用榔头的人既要有劲,还得有技术,稍有疏忽或偏离,就会翻入江中而有生命危险。

  就这样,江心洲人用自己的双手和双肩,建造出了24公里的环洲江堤,筑起了保卫自己家园的“水上长城”。如今江心洲北面是“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南面是“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风景异常宜人。

  快报记者 胡玉梅 毛丽萍

  ■链接

  江心洲防洪现状

  1997年,是江心洲兴修水利史上取得重大成果的一年,沿江堤圩修筑了24.38公里高标准江堤。标准堤不仅是防洪重要设施,同时也是别具一格的旅游景观,被人誉为“江中长城”。江心洲经过数百年的长江洗礼,并没有荒芜,在吃苦耐劳的江心洲人的辛勤努力下,江心洲已经变得越来越热闹,越来越美丽。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