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封面看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你看你 看
月亮的 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1 月 2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你看你 看月亮的 脸
  据新华社电 26日9时41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并制作完成的第一幅月面图像。首幅月图的完成和公布,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飞控中心揭开图像,并发表讲话。

  这幅“嫦娥”眼中的月球真实世界,位于月表东经83度到东经57度,南纬70度到南纬54度。图幅宽约280公里,长约460公里。图像覆盖区域属月球高地,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图中右侧60公里宽的条带,是嫦娥一号“睁开眼睛”后获得的第一轨景象。

  “图像的质量非常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表明从相机拍摄一直到地面数据处理都非常成功。”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总工程师杨多和说。

  呈现在世人眼中的这幅真实月面图景,由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CCD立体相机采用线阵推扫的方式获取,轨道高度约200公里,每一轨的月面幅宽60公里,像元分辨率120米。从11月20日开始,随着CCD立体相机开机工作,地面应用系统获得第一批原始图像数据,经过对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技术处理,并对19轨图像进行拼接,完成了“第一幅月球图像”制作。

  在此基础上,首个月球三维立体图像也已制作完成。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嫦娥一号卫星将不断地传回各种探测数据。数据经过处理后,将提供给科技人员进行研究。

  中国首幅月图完美亮相

  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

  紫台专家细说首张月图精挑细选就像拍婚纱照

  昨天上午,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王思潮研究员早早就坐在电脑前,从他的耳机里传来来自月球的《歌唱祖国》,而他的电脑屏幕也定格在第一幅月面图像上。“听得很清楚,没有杂音,照片的质量也非常高。”

  首张月图如何诞生?

  王思潮告诉记者,这张高清晰的月面图像并不是在一刹那间拍摄的,而是由20多张照片合成完成的,而且这20多张照片也是工作人员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挑选的。就像同一个人拍照片,有表情好的,有光线暗一点的,有模糊的,那么就要把表情好的给挑选出来。当然,这个处理不是把它美容的那种处理,而是要把它矫正,把它对起来。

  因为每个图像不是在同一时间拍摄,月球是在转动的,太阳光的角度也是不停变的,成像深浅不一样,灰度值也不一样。还有一个,这个带子,每一条是60公里宽,但是实际上转过来的时候,月球在转的时候,在赤道上每一圈是35.3公里,这条和下条有重复,拼起来的时候要进行几何对证,所以处理工作量非常大。

  立体相片从何而来?

  眼前的这张月球照片不光是单纯的成像那么简单,它给人以立体的感觉,这是怎么做出来的呢?王思潮说,这次拍摄相片的是CCD立体相机。人的眼睛之所以能有立体的感觉,因为CCD立体相机有些不同,它虽然只是一台相机,但是它的视角比较宽,相机在拍摄的同时有三束激光打到月球表面,再反射回来,这样激光所扫过的地点就会表现出凹凸高低的质感,反映到图像上,人就有三维、深度的感觉。

  拍摄范围有多大?

  “月球的表面必须有太阳光照,才能拍出图像来。”王思潮说。据了解,这张月面图像位于月表东经83度到东经57度,南纬70度到南纬54度,王思潮说,这个经纬度相当于从地球的南极到印度洋的东南边。

  50年间月球有何变化?

  王思潮研究员说,月球是不断变化着的,就连月球“脸”上的“坑”,也和以前有了变化。月球一直扮演着地球“保护神”的角色,不断受到小行星的撞击,月球表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50年前美国所拍摄的月球照片和今天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拍摄月球照片可以比对不同时代月球的变化,摸清月球的真实地形,这也为将来我国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画好详细的“地图”。快报记者 安莹

  嫦娥“女声”

  传回地球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昨天9时36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从遥远的38万公里的太空传来了嫦娥一号搭载的歌声。悠扬的歌声穿越茫茫太空,打破了飞控大厅里的宁静。

  除了播放歌曲,嫦娥一号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传回“嫦娥姐姐”的真声,据悉,这是由电脑模拟嫦娥的女声制作而成的,其内容有一些旁白,也有问候语,这也可以说是“电脑嫦娥”的声音。昨天,发布仪式现场先是响起了嫦娥一号卫星从遥远的环月轨道传回的语音,这段语音是电脑合成模拟出来的“电脑嫦娥”的声音。而“嫦娥姐姐”只是起了一个开场白的作用,在介绍了嫦娥一号探月计划的经过以后,她说了句“请欣赏《歌唱祖国》。”

  据悉,嫦娥一号卫星在接到北京飞控中心指令后,由全向天线工作模式转为定向天线工作模式。北京飞控中心连续向卫星注入实时指令,数据门开、数据工作模式开、语音存储装置加电,这一系列动作为卫星顺利接收语音数据做好了充分准备。

  随着北京密云站传来“信号锁定后应用系统正常”的通报声,北京飞控中心再次发送指令,语音点播注入数据并通过上行控制链路准确注入卫星。遥测数据表明,卫星已正确响应指令,开始进行语音数据下传。

  普通市民怎么听到这些歌曲呢?专家解释说,由于地球与月球相距38万公里之遥,信号微弱,别说普通的半导体收音机,就是普通的卫星接收设备也根本不能接收到,而是一定要通过庞大、专业的接收设备才能“捕获”优美的月球天籁,然后再由电台、电视台等进行转播,这样普通市民才能听得到。《北京晨报》

  中国首幅月图

  如何诞生

  据新华社电 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表明,在此基础上,首张月球三维立体图像也已制作完成。

  第一幅月图是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负责研制的CCD立体相机在距离月球表面200公里的轨道上,通过推扫拍摄,图像数据传回后,由地面应用系统进行处理,制作完成。  位于北京密云和云南昆明的国家天文台的两个地面数据接收站负责数据的接收,再传送到国家天文台北京总部进行数据预处理和进一步的加工,包括拼接、校正和三维图像的合成,得到现在所看到的图像。  此次公布的第一幅月图,共对19条卫星轨道探测图像进行拼接。

  在轨测试任务

  基本完成

  据新华社电 记者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获悉,以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图片正式对外公布为标志,嫦娥一号卫星在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后开始实施的各项在轨测试任务已基本完成。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自嫦娥一号卫星11月7日进入环月工作轨道以来,飞控中心按照计划安排,组织各相关测控站对卫星及星上有效载荷展开了在轨测试工作。在近20天的时间里,除对卫星进行姿态调整外,还相继开启星上有效载荷进行“体检”,同时也检测科学仪器工作时相互间是否产生影响。

  据新华社电 在中国首次探月工程获得圆满成功的同时,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已完成论证工作,正在上报国家立项。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探月二期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发射月球着陆探测器并携带巡视探测器,实施月面软着陆,在着陆区附近开展详细探测。三期工程将发射月球着陆探测器,在着陆区附近进行探测,并采集月球样品实现取样返回地球。

  孙来燕26日同时明确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尚无载人登月的计划和时间表。但“中国必然会将自己的宇航员送上月球”。

  探月二期工程

  上报立项

  嫦娥“私奔”了?

  这是误解

  11月7日咱们嫦娥一号进入绕月轨道飞行之后,曾经一度有传言,说一号消失了,说跟我们失去联系了,是怎么回事?

  嫦娥一号卫星系统副总师孙辉先说,“这个是大家对报道的误解。你想想11月7日咱们嫦娥进入绕月轨道之后,要绕着月亮飞,有时候在月亮前面,有时候在月亮后面,飞行一圈是127分钟,绕到后面通信就没有了,但是不等于就没有了,我觉得网友很有意思,说嫦娥是不是‘私奔’了。任何一个卫星都不能百分之百地测控覆盖。所以这是大家出于一种对嫦娥一号的关心导致的误解,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新浪

  美国月照

  日本“月亮女神”拍摄的地球照片。据了解,“嫦娥一号”没有拍摄地球照片的任务

  欧洲月照

  为何我们是灰图,日本是彩照?研究任务不同

  王思潮说,中日两张月照代表着两个“风格”。日本的“月亮女神”所拍的照片其实是“快照”,从约800公里的距离对月亮进行的拍摄,拍摄月球的范围比较大但是清晰度较差,而“嫦娥一号”所拍的则不同,它是后期的精加工的成果,月球表面的照片效果要更清楚一些,就好像拍婚纱照一样。

  照片为什么是黑白的?

  王思潮告诉记者,月球土壤不像地球这样,有草,有树,还有水什么,颜色很丰富,月表的颜色是比较单一的,它没有大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说它有水,实际上月球表面就是一种纯色,就是灰色,由于它反照率不一样,可能有些灰色浅一点,有些灰色深一点,表面并没有彩色。另外,CCD立体相机拍摄的照片都是黑白的。

  日本为何能拍出彩照?

  日本的“月亮女神”为何能照出彩色的照片呢?据专家介绍,如果要彩色的话就是说研究用不同的颜色代表月球表面分布了什么样的矿物,在后续会有一个专门的仪器做这些事情,从地形研究上来说就是彩色在月球表面上标注,并没有一个实际意义。

  日本11月16日公布的照片里面有一张是黑白的,那是地形相机照的,另外一张看着是彩色,实际上是一个多光谱议照的,那应该是伪彩色。

  研究任务不同

  专家介绍,“嫦娥一号”上还有另外一台设备现在还没有开,叫中分辨率重相光谱议,那需要研究彩色,但目的不是做一个月球的彩色照片,它的目的是要测定每一个点的光谱特性,光谱特性能够对月球表面的矿物进行研究,所以那个是属于我们第二个科学目标。对第一个目标,关于月球地形地貌就是用黑白的照片,这是各国都一样的。快报记者 安莹

  日本月照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