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1版:娱情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他的生活深深刻上贾平凹的烙印
· 演技获肯定 余男突尼斯再获影后
· 了却心愿 辛晓琪江苏喜获高徒
· 冯小刚以骂制骂 陈可辛大曝剧情
· 春晚昨天三审 冯巩不演小品说相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1 月 2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他的生活深深刻上贾平凹的烙印
他是作家的发小,是《高兴》主人公的原型
他卖蜂窝煤兼职收破烂,高兴了还会爆爆好友的料

  他的生活

  深深刻上贾平凹的烙印

  9月初,贾平凹的长篇新作《高兴》问世:拾荒者刘高兴一心想进城,他以为他给一个城里人捐了肾,他的肾在城里人的肚子里,他也就是一个城里人了,可后来他发现自己捐的其实是肝。现实生活中,刘高兴确有其人,他是贾平凹的发小,和贾平凹一个院子出生又一起上学,共同生活了18年,现在蹬着三轮车卖蜂窝煤兼职收破烂。前晚,刘高兴做客贵州卫视《温暖中国农民工》栏目。记者“顺藤摸瓜”,电话联系上了他。朴实乐观的刘高兴操着十分浓重的陕西口音,爆着好友贾平凹的“料”。

  从小和贾平凹一起拾过粪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刘高兴和贾平凹先后出生在陕西省丹凤县,两人从小就在院子里一起玩。刘高兴六岁那年上了小学,报过名后,高高兴兴地抱着语文和算术两本书回家。那时贾平凹只有五岁,还不到上学的年龄,刘高兴刚进大门,就撞见平凹光着身子在台阶下挖土玩。贾平凹看到刘高兴拿着书本,很激动地喊:“我还要念书哩!”后来,每当刘高兴放学回家,贾平凹就“逮”着他的课本看,并且他只看语文书,其他的书碰都不碰。平时除了拾柴、打猪草外,贾平凹最重要也是最感兴趣的就是看书,凡能借到的书他都很认真地去读,“两个鼻孔流着鼻涕,坐在门槛上,手里拿着书,人经过旁边他头都不抬。”提起幼年时的生活,刘高兴直叹苦,“我和平凹小时候经常一块去拾粪。”害怕记者听不懂,刘高兴在电话里又进一步解释,“就是提着一个篓,拿着一个铁铲,看见路上谁家的牲口屙下大便,拿铲子铲着放进篓里,那时候没有化肥,给地里施肥全靠这个。一个下午能拾满满一篓,粪都贴着胳膊肘。”

  贾平凹外号叫“一撮毛”

  1964年,刘高兴和贾平凹同时拿到了初中录取通知书。在班里,作文写得最好的就数贾平凹了,每回满分100分的语文考试,他都能考90多分,不过他的数学等理科成绩,分数就差多了。而刘高兴在班里比较顽皮,爱开玩笑,也喜欢给人起外号,他开始给平凹起了一个外号叫“油菜籽”,芥末籽小却油多,意思是平凹人小却学习很好;后来又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一撮毛”。原来,小时候的贾平凹头发比现在长多了,脑门上的一缕头发尤其长,每次写东西,那缕头发就会垂下来,然后贾平凹就会很酷地一甩头,将头发甩上去。刘高兴觉得贾平凹是在卖帅,决定嘲弄一下他,“我给平凹取了个绰号‘一撮毛’,以后我一叫他‘一撮毛’,他就会不好意思起来。”

  两度被贾平凹写进书里

  初中毕业后,刘高兴去东北当兵,而贾平凹则到西安上大学,两个人的命运从此开始分岔。复员后的刘高兴下过煤窑,到秦岭山上背过石头,还开过一个小餐馆,但因为四个孩子的拖累,他的日子并没有多大起色。与此同时,贾平凹的名气却是越来越大,可刘高兴觉得,贾平凹依然是他儿时的那个伙伴,说话从来不撇洋腔,不拿他当外人地向他诉诉工作上的烦恼,只是“以前他招待我抽‘羊群’烟,现在招待的都是‘中华’”。两人一见面,刘高兴就和贾平凹闲扯一些老家的人和事,而贾平凹总是很认真地倾听。没想到,2004年,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出版,刘高兴一家全被写进书里。此后,刘高兴投奔儿子来西安,先是拾破烂,后来又到煤场卖煤。两年前的一天,贾平凹突然到煤场找他,和他在煤场破旧窄小的房子里谈了半天,又请他去吃了酸菜鱼,最后又把他带到一家茶馆,边喝茶边聊天。“那时我就感觉到,他又要写大作了。”刘高兴说。直到今年9月初,刘高兴得知,贾平凹以他为原型且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说《高兴》出版了。贾平凹给刘高兴送了一本,刘高兴问说:“你拿得稳,写了两三年了,也不给我透个气。”贾平凹只是笑。

  名片印着与贾平凹的合影

  如今的刘高兴在西安城蹬着三轮车卖蜂窝煤兼职收破烂,过着每个月800块钱“底薪”的生活。而他竟有自己的名片,上面印着“39所煤店”,中间是名字“刘高兴”,后面的职务是“负责人”。名片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印着一张模糊的照片,照片上,戴着草帽的刘高兴正挥舞着双手和旁边一位中年男子说话,中年男子吸着烟低着头很仔细地聆听着。那个中年男子就是贾平凹。以往每次有重要的客人来,刘高兴都会擦擦满是煤渣的手,递上一张名片去,客人一看贾平凹的照片,往往困惑起来——眼前这个拉煤者和大作家是什么关系呢?把贾平凹的照片印到自己的名片上,贾平凹不生气吗?刘高兴哈哈大笑说:“他生气我印,不生气我也印啊!”刚开始,贾平凹并不知此事,有一次,刘高兴在与他及另外一个朋友见面时,分别奉上了自己的名片。贾平凹一看,笑起来,说:“我要好好收藏!”

  当以在西安收破烂的刘高兴为原型的长篇小说《高兴》一出版,主人公刘高兴也成了一位“名人”。接到记者的采访电话多了,接到的蜂窝煤业务也多了,有时他送完煤,给人家留张名片,看过小说《高兴》的人便好奇地问:“你就是贾平凹小说里的那个刘高兴吧?!”

  写了一部《我与平凹》

  贾平凹将刘高兴的事情在《高兴》里曝了光,还写了一篇后记《我与高兴》。最近刘高兴也当起了作者,花了两个月时间“爬格子”,写了五万多字的《我与平凹》,描述了青少年时期与贾平凹的交往故事。“其实贾平凹的糗事比我还多哩!”他把文章首先拿给贾平凹看,贾平凹读完这篇有不少错别字的文章后,给了句评语:“写得活灵活现,但很像流水账。”接着他鼓励道:“刘高兴,如果三四十年前你上了大学留在西安,你绝对是比我好几倍的作家。如果我去当兵回到农村,我现在即便进城拾破烂,我也拾不过你,也不会有你这样的快活和幽默。”现在,成了名人的刘高兴依旧过着蹬着三轮车卖蜂窝煤兼职收破烂的简单生活,只是他多了件心事:何时让自己的《我与平凹》出版,变成像贾平凹书里的那些铅字。

  快报记者 史丽君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