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之椿桦专栏】
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中国神话寄托着人类飞翔的梦想,飞机的问世使人类像孙悟空那样出没云海成为现实。尽管飞机诞生了一百多年,但直到今天,能够偶尔访问蓝天的国人还只是个少数。个中原因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机票太贵,即使是月薪上万的白领,自掏腰包坐一回长途飞机,也要下点狠心或怀着一份过年的心情。
相信不少收入不高的人首次飞翔的梦想是通过民营航空公司实现的,春秋航空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近日,备受关注的春秋航空又有新动作,《新闻晨报》20日报道说,春秋航空欲再推1元机票,力争明年平均票价再降10%。这一举措表明了春秋航空誓将低价进行到底的决心,其低价战略并没有因去年领到一张15万元罚单而有所改变。该公司负责人认为,目前该公司航班客座率为95%,余下的5%空余座位是一种资源浪费,与其白白浪费,还不如1块钱卖掉。
关注过春秋航空的人们大多知道,该公司票价便宜的程度,连许多火车线路都自叹弗如——国内大部分航线执行的机票价低至299元、199元、99元、1元不等。不过,推行1元票价曾让春秋航空倒了霉——去年,吃了济南物价局开出的一张15万元罚单,理由是违反“政府指导价”。最终,1元机票只卖出了400张,就匆匆告别了济南市场。对春秋航空来说,这点损失并不算大,真正受损失的应是济南人民。当然,国营航空公司会成为表面的受益者。
为什么说春秋航空损失不大?因为春秋航空很有钱。不要以为,老是执行接近于火车硬座票价标准的航班不赚钱,最新的统计数据是最好的说明:今年上半年,春秋航空营收4.3亿,利润超过去年同期。这么低的票价也可以赚大钱,春秋航空的秘诀是什么?我认为,是他们敢于同火车争夺客源的决心。我们知道,中国的火车实在太拥挤,而飞机空座率又太高,提高飞机的上座率,无疑会发挥类似于经济杠杆的作用。
很多人都听说过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爱尔兰的瑞安航空、美国的西南航空等公司的大名。这些公司成功的秘诀,就是擅于提高上座率。为了争到客源,有些公司甚至提出了与长途巴士进行价格竞争的口号。有资料显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居民乘坐一次飞机,只需花费月收入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在中国,一张机票可能要花掉人们薪水的一半,甚至更高。
与低价航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应承担着一定公益使命的国营航空公司,虽然票价高得让大部分人消受不起,但始终都在喊亏本。对于这点,一位国营航空公司的负责人曾经这样解释:从理论上讲,在国内经营航空公司不可能不赚钱,然而实际上,航空公司这只“大肥鸡”早已被“看不见的手”撕光了。
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看不见的手”,并非真的看不见。譬如,航油垄断、机场垄断以及售票垄断等这些“手”就很容易看见。拿机场来说,除了收取万元航班起降费,还要额外收取机场建设费。事实上,有些城市的机场建设多年来并无明显变化,机场生活区的建设倒是日新月异。对这些明显多于国际水平的“手”,愿不愿痛下杀手,事关国营航空的竞争力,以及更多国人是否坐得起飞机。
民营航空的介入已经冲击了国内航空市场,机票价格的松动就是明证。从表面看,这对过惯了垄断日子的国有航空产生了一些压力,但对促进国有航空公司的改革,最终实现利国利民,意义深远。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有时事评论集《舆论尖刀》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