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封面重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要点解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1 月 21 日 星期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要点解读
  2008高考考试说明抢鲜看

  [理科]

  [文科]

  三个方面出现变化

  物理

  历史

  90%教材内容纳入命题范围

  黄诚(南京一中教师)

  郭东辉(南京一中教师)

  从考试说明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出变化。

  首先,在考试内容上,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部分包括物理一、物理二、选修3-1和3-2;选考内容则包括选修3-3,3-4和3-5。

  其次,从试卷结构看,必考模块占80%,选考模块占20%。难度分为容易、中等、难题三个等级,其中以中等难度为主。在三个选考模块中,应该不会出现难题,且选考内容难度相当。

  第三,从试卷形式看,分为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时间从过去的120分钟缩减为100分钟,满分分值由150分缩减为120分。简答题主要考实验内容和选考的内容。

  考试说明中,必考部分的内容变化不大,选考内容中选修3-3则较以前增加了许多内容,包括“固体的结构”、“液体的性质”、“气体的性质”(包括“饱和气压”)。必考内容中,必修二部分增加了“能源和能量耗散”,对“斜抛运动”也作了定性的要求。另外,在选修的3-1“电学”中,增加了“逻辑电路”。

  整个考试说明中把能力要求分为了两个等级:较低和较高。较低等级是基本要求,要求“对所列知识了解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能识别和直接使用”。较高等级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的过程中运用”。

  另外,考试说明在“实验内容”的编辑上也有一些小小的改动,把原来单独列出说明的实验部分穿插在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中。

  应该说,考试说明关于必考和选考内容的划分基本上是合理的,难度要求也很合理,能够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现代科学的发展。比如新课程要求知识应用能力和科技前沿的内容,这次就增加了“逻辑电路”的内容,还有增加的近代物理的一些思想和基础知识。此外新的考试说明还体现了实验的探究性。

  高三学生几年前开始使用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材的内容、形式和以往旧教材比较都有很大变化,新的教学理念和标准必然要求考试评价方式从形式到实质都作出重大调整。所以相关的学生、教师乃至家长都十分重视考试说明所提供的指导性意见和信息。

  粗读历史学科考试说明有以下几点感觉:首先是范围广,粗略统计了一下,教材内容约90%都纳入了命题范围。必修1、2、3三本教材所有的单元基本内容都在命题范围内,仅选修1略去三个单元的内容,严格地说,应该是两个单元。因为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知识点大体包含在必修3第六单元第2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其次是高考要求考查的知识点表述明确,清晰,不含糊,教师和学生不会有任何误解,如《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诞生一课,就考《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这两个知识点,非常明了。再如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这课,只考三个知识点:“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这对于使用新教材第一次参加高考的学生和指导教师来说,至关重要。第三,突出主干知识,如教材内容没有纳入考试说明范围的基本是非主干知识:如选修1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选修4第三单元第1课克伦威尔和第四单元第3课的凯末尔,这些史实和人物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不如考试说明中要求考查的同类知识点。第四,针对性强,如考试说明在命题指导思想第二段,明确回答了考生和相关教师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江苏的考生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不同,除政治学科外,其他学科至少有两种以上教材被不同地区分别使用,不同教材虽然都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学习要点编写的,但是由于编写者对学习要点的各自理解不同,表述的风格不同,在具体史实的文字表达和认识上都存在一定差异,有少数内容甚至差别很大,这是以前没有遇到的新情况。这就要求考题必须兼顾不同教材,不能考得过于具体,否则,就难以保证考试评价功能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现在,大家可以放心,考试说明明确强调: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明年的历史高考试卷将基本与2007年历史高考试卷风格、方式大体相近,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化学

  能力要求不低

  刘言涛 (南京一中高三化学备课组组长,化学教研组副组长)

  平稳过渡,突出新课程特色

  2008考试说明,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结合2008届学生实际,注重体现化学新课程理念,体现江苏特色,要求学生能理解化学科学,形成信息素养,学会实验探究,具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考试范围和内容中可以看出,对于化学学科主干知识的要求和2007年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要求更加具体明确,但对于新教材中的新内容新变化,结合2007年全国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提出了明确的详细的要求。对化学计算,虽然没有单独列出,但在各个知识点中还是提出了要求,不过没有专门立项,而化学计算的化学化一直是许多老师追求的。在实验探究能力中明确提出了能对探究方案、探究结论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准确地表述探究结果,并应用探究结果解决相关问题。这也是值得注意的。

  必考选考相结合,体现了一定的选择性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江苏卷)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4个课程模块的内容。选考内容包括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课程模块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内容作答。

  这种考查方式,体现了一定的选择性,是对模块学习的一种探索。

  能力要求不低,突出对各层次考生考查

  在2008考试说明中,指出要充分体现“有利于普通高等学校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新生,有利于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有利于正确引导基础教育化学教学”的命题思想。而在高考中对学生有A+、A、B等层次的要求,从考试说明对各个知识点的描述看,能力的要求并没有降低,在命题中将会层次分明,突出对各层次学生的考查。

  备考建议

  关注基础知识,认真进行问题分析。建议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发现自己在基础知识上的不足,对于学习和解题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及时解决。关注热点和基本点,注意新增知识的同时,把握其深广度。另外,选考内容虽少,但要引起重视。

  地理

  适当强化自然地理复习

  杨伟大(南京金陵中学地理教研组组长)

  生物

  知识点分为了三个等级

  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2.内容比例:自然地理:约40%~60%,人文地理:约40%~60%。必修内容占约85%,选修内容约15%。

  3.试卷结构:试卷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选择题分为18道单项选择题和8道双项选择题,均为必做题,满分60分。综合题共60分,其中必做题满分40分,选做题满分20分(选做题共4道,每位考生只需选做2道)。

  4.难度比例: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三者的比例大致为3:5:2。

  考试要点和具体要求解读

  1.目前江苏省各省市选用的地理教材版本有人教版、湘教版和鲁教版,各版本的体系、内容均有所差异,与大纲的考试要点也有出入,有超出大纲要求的,也存在教材中没有涉及而考试大纲中有要求的内容,因此老师和学生应以大纲为主,认真研读,有针对性地复习。以南京选用的人教版教材为例,必修部分缺少考试大纲中的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本大纲与以前大纲最大的变化是删除了初中《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的4本教材的考试要点,大大减轻了学生负担。

  3.大纲基本按照教材的体系,分模块、分板块说明具体考试要点和考试内容,条理清楚,简单明了,复习中要根据内容把握具体的考核角度和程度。

  4.必修1和必修2考核内容和要求与以前的大纲相比基本没有变化,必修3考核的是区域地理,但不同版本选用的区域差异较大,因此必须重视考纲中具体考试内容的要求把握,做到通过一个典型事例,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从个别到一般,学会相同或相似类型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复习建议

  1.夯实基础知识,重视基本能力,培养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2.适当延长和强化自然地理的复习时间和效果。

  3.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从考试的分值比例看:必修内容约85%,选修内容约15%,因此尽管5册中选修教材中有2册,但一定要控制复习时间不宜太长,难度不宜挖掘太深。

  4.关心身边随时发生的各种地理事件。

  沈皖秀(南京一中教师)

  命题提出新要求

  生物考试说明对于2008年高考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考查考生对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考查考生的生物学基本素养和实验能力。二是明确提出以能力考查为主导,考查考生对双基的掌握和综合应用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探究能力、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的考查。三是重视对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还提出了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体现江苏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现状,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试卷结构有变化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试卷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和非选择题(8-9题,共65分)三部分。个别非选择题为选做题,考生从中自主选做。内容比例:生物学基本理论,约75%;生物学实验约25%。与以往比较,试卷内容增加了实验的比例。

  知识点分为三个等级

  2008年生物考试说明中将生物考试知识点分为A、B、C三个等级,分别对应了解、理解、分析与综合三个层次。从必修模块看,A等级的考点共有21个,B等级的考点共有40个,C等级的考点共有9个。实验考查内容包括必修和选修模块共20个实验,明确了A、B、C 考查能级要求。因此从总体上看,必修内容考查以理解层次为主,C等级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必修一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必修二的遗传及变异的应用和必修三的生态系统部分;选修模块以了解层次为主,选修一模块删减较大,只保留了酶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等三个考点,且都为A等级要求;实验也是新考试说明中变化较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复习时,按照不同的能级要求认真对待。

  根据新要求复习

  目前大部分学校正处于一轮复习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认真研读考纲,夯实生物基础知识,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点间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注重实验研究,按照不同能级要求认真对待。

  政治

  题型与内容都有较大变化

  赵巧林(南京金陵中学教师)

  本版撰稿 快报记者 黄艳 谢静娴

  题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客观题部分:2008高考政治继2007年由不定项选择题改为双项选择题后,今年又取消了双项选择题,只剩下了单项选择题,即“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主观题部分则取消了辨析题、论述题、简答题,而将之改为简析题,即“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分析:取消双项选择题并不意味着高考政治难度的降低,由于选择题部分在整份试卷中占55%,从区分度和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角度来说,2008高考在选择题部分的难度估计会加大,比如:增加试题的阅读量、增加组合式单项选择题、增加选项的干扰性与隐蔽性等。此外,新增的简析题,要求是“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与说明”,那就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可以说,试题量减少,但难度并没有降低。

  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课程改革不仅打乱了老教材原有的体系,在内容上还增加了《文化生活》《选修〈国家与国家组织〉或〈经济学常识〉》。

  分析:虽然在2008考试大纲中,《文化生活》与《选修》部分所占的比重不大,但由于整个试卷覆盖了5本书,外加时政,因此,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必然增多,复习的量和难度将加大,对学生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

  考试的时间与分值发生了较大变化

  考试时间由2007年的120分钟变为100分钟。试卷分值由2007年的150分变为120分。一分之差就有可能由“A”变为“B”。在考生人数有了增加、总的分值减少的情况下,每一分的风险性大大增加。

  继续保留了探究题

  该题型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灵活性强,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对考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同时,该题的分值占全卷的15%(18分),比重很大,应引起学生足够重视。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