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封面看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南博国宝展 想看得排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1 月 2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博国宝展 想看得排队
文物数量之少、级别之高、安检之严创南博建院以来之最
  安检之严

  每件展品配有专门的保安

  据了解,南博这次展览可谓戒备森严,用上了“十运会”留下来的特殊安检门。为一次展览如此“兴师动众”,这在江苏还是首次,此前只有首都博物馆开馆的时候才用过。

  “嘀嘀,嘀嘀……”安检门红色警报响了,记者的脸一阵发烫:“这个安检门咋就和我过不去呢?”身边负责安保的警察友情提醒说:“您的包储存一下,不要带照相机。”记者只好到服务台。但此时100多个存包号已经用完了,只能给记者用临时的存包号。

  没想到,在安检门,记者又遭遇了第101号,看来只有再等会儿了。好容易进入展厅,记者发现每个展柜前都有一个专门的保安,他不会打扰你看展览,但他的眼睛始终不离开自己看管的宝贝。据介绍,这次安保力量是以往展览的五六倍,展厅里安装了红外探头,还有18名保安以及公安、武警,安保总数近50人。

  布展之慎

  14件展品,三易布展方式

  在展厅内,记者遇到了此次特展的布展人凌波。凌波告诉记者,这次展览其实只有14件实物展品,因为青瓷神兽尊、错银铜牛灯和鎏金嵌兽形铜盒砚都在国外展出,还有一件竹林七贤砖画在南博另外一个展厅内展出,也只是用图片展出。“这是文物展品最少的一次展览,但也是级别最高的一次展览。很多观众可能要问总价值多少呀?但它们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因为它们都是从国家一级藏品中筛选出来的。”

  虽然只有14件展品,但是布展却不容易,“这14件国宝,我们花了4天来布展。布展的时候,修改了三次方案,这是以前没有过的。第一次,展品放过去,大家觉得所有展品前,应该放个相应的聚光灯,这样,更能体现藏品的美感。第二次,对于透雕人兽鸟玉饰件、金蝉玉叶、广陵王玺金印等小件国宝,如何展示?大家又有不同意见,为了让观众看到精华,又特意给他们配备了一个放大镜。第三次,就是一次局部的小修改了。”

  待遇之高

  仓管员24小时跟踪保养

  这次展览的文物数量之少、级别之高和安检之严,创了南博建院70多年的纪录。当然,它们的待遇也是非一般文物所能享受的。在展厅内,只要你稍微注意,就会注意到一个小伙子,他在每一个文物面前转悠,他不是监督观众的,而是监督这些文物的。这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小伙子告诉记者:“这些文物,除了徐渭的《杂花图》卷,其他文物在库房的时候,我就是它们的专业保养员。十多件国宝来到展厅,我也就跟着来了。展览10天,我每天都要在展厅里,看看国宝是否适应展厅环境,对它们做24小时的跟踪保养。毕竟,它们从库房出来一次,就有一次损耗。”

  热情之高

  老专家现场当“讲解员”

  “你看徐渭的这幅画,真是让人叫绝。难怪就连郑板桥也说要给徐渭当牛做马呢。”在展厅内,只要留神,就能碰到一张张熟悉的脸孔,就连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蒋赞初、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潘谷西也来了。而潘谷西更是带了几个“学生”,对着藏品当起了讲解员,他说:“这个金蝉玉叶,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虽然只有14件文物,但是参观者的热情却很高。据统计,昨天下午只开展了1个多小时,但客流却达到了500多人次。

  昨天下午3:00,南京博物院18件“镇院之宝特展”正式对外开展。为了一睹国宝风采,市民们在展厅口排起了“长龙”。因为展厅对观众人数有严格限制,不能超过100人,但凡超过,后面的观众就必须在门外排队,里面出来一个,才能相应进去一个。除了保安,公安武警也出动了,安保总数近50人。快报记者 胡玉梅

  透雕人兽鸟玉饰件

  市民被刺绣大师沈寿的“耶稣像”所吸引 快报记者 泱波 摄

  金蝉玉叶

  进门参观得通过安检

  广陵王玺金印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