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生活在2107年的人想要知道一百年前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状态,我会把《新周刊》这些年评出的年度关键词给他看,若是要为每一个关键词推荐一本好看的书,“博客”这个词,我会推荐鲁敏的《博情书》。
不知不觉中,写博客、看博客,已经成为多数中国网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私生活的公众化,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这个物质时代大众情感生活的一些异变的欲望,比如,窥私,裸露,自我的空前彰显,对孤独的逃遁,对温存的渴望。虚拟网络上一个一个博客,好像一个一个私密的心灵房间,有的沉静,有的浮嚣,有的淡然,有的浓烈,随时可以开启,也随时可以关闭。这种景象,又像是在幻境中盛开的一朵一朵奇异的花朵,连绵不绝,让人目不暇接,而这些花朵却又是扎根于现实时空,鲜明地反映出当下国人生存的阴晴圆缺、人心的冷暖自知,以及情感的何去何从。博客这个光怪陆离的虚拟时空,和现实交织纠缠,改变着也透视出这个时代的人们最真实的心灵图景。鲁敏的长篇新作《博情书》,大胆而又敏锐地藉由博客题材深入人性腹地,讲述了生活在当下却又被博客改写了人生的一群人的故事。
故事一开场便奇崛。一个官场得意处处逢源的中年男子,和一个在博客里语词犀利的中年女子,因了机缘巧合,开始了一场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一个盲人是这场“行为艺术”的见证人。中年男子的妹妹沉迷于在博客中评说情色电影;中年男子的妻子无法生育,对一个大学生产生了微妙的情愫;中年女子的丈夫随波逐流想要一试灯红酒绿的生存方式……爱念情欲交织在一起,随着情节的推动,人性或上升、或漂流、或下坠,把两个家庭原来的平静和秩序彻底颠覆,也改写了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
中产阶层物质生活的成功和精神生活萎顿之间的矛盾,一直是鲁敏小说创作关注的一个重点。在外遇、出轨成为许多人形而下的生活常态时,鲁敏把一种知识分子的形而上理想情怀赋予男女主人公身上——用纯粹的精神之爱,挑战庸俗的肉体欲望。这种呼唤,也体现在小说中两个丧失了欲望的年轻人试图依靠纯净如水的关系恢复对性爱的渴望中。作者在小说中反复传递的,是一种救赎的意图。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救赎,男主人公对妻子的救赎,网友对男主人公妹妹的救赎,男主人公和妹妹的自我救赎。而女主人公对丈夫宽宥,也体现了一种略带讽刺的悲悯情怀。作者没有将这种救赎神圣化、诗意化,概念化,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写实中,增强了故事本身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巧妙地利用博客推动情节发展,并且为她笔下人物心理的变化提供必然的动力,然而两个博客的先后关闭,也显现出作者对博客文化的态度:此处,绝非人生迷阵真正的出口。
小说结构精密完整,叙事生动跳跃,作者对人性观察的深度和拿捏的精度,都保证了这是一部好看也好读的小说。但是,这又是一部被作者强烈的言说意图撑得过满的小说,对于角色行为和心理的极致评说,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小说意蕴的空间。一部出色的小说,应该把更多的东西留给读者,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