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5版:基金纵横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新闻提示
· 谣传!根本没这回事
· 基金QDII投资绝不仅限港股
· 我的两年“养基”经验和教训
· 封闭式基金 分红行情可期
· 开放式基金 短期难现转机
· 500多亿资金有望借“基”入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1 月 17 日 星期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我的两年“养基”经验和教训
  由于炒股的收益太少而且很不稳定,2005年9月,我在网上冲浪时看到开放式基金收益比较稳定,频频分红。当时正值行情低迷时期,赚钱很难,而有的开放式基金还居然能够每隔几个月就分红,虽然只有两毛左右,能分到五毛钱的已属高分红,但也感觉难能可贵。于是我试探性地在银行开户,买入了开放式基金,同时留了一点钱继续投资股市。

  慢慢地就知道学会捂住基金,特别是老基金。有些基金在一个阶段表现并不怎么样,涨得慢跌得快,后来我知道这是基金经理在调仓;熬过这个阶段后就会发现基金就像生了翅膀一样不断上涨,甚至股市下跌基金还照样上涨,于是我明白了什么叫基金投资的耐心。

  今年我算了一下,基金投资十来万,账面收益加分红赚了四到五万,其中有两只基金市值已经翻番,比历年股票投资收益都高,也比我今年炒股收益高得多,我想有几点经验可供大家借鉴:

  一是要有耐心,让基金经理有时间安排调仓,不要轻易放跑一匹黑马。

  二是善用直销方式购买基金,尽量减少手续费。我所在的城市只有几家大银行,今年兴业银行才进来,我立刻开户,通过银联通购买基金,手续费打了四折,现在交行也在开展类似的活动了。当然,毕竟在银行买基金比较方便,银行网站容易打开,每天都有净值更新,可以看到自己拥有的市值又增加了多少;而基金公司网站随着访问量的增大,经常拥堵难以打开,忙了半天什么也没看见,让人心里总有点惴惴不安,不知道自己那点基金的去向。看来今后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是一旦购入股票型基金,要做长期投资的准备。我喜欢买后端收费基金,一方面申购时基金份额多一些,另一方面只要投资时间足够长,手续费就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在购买前尽量考虑周全,留足生活备用金,并将货币基金作为现金管理的主要方式,以免迫不得已赎回基金。长期炒股使我的风险承受能力大大增强,我对于基金一时的大幅下跌并不在意,看好长期的发展。比如今年7-9月份随着股市的调整,基金下跌甚烈,我周围很多人都赎回了基金,并劝我也尽快赎回,我没有同意,反而趁低进行了基金转换,即把货币基金逐步转换为股票基金,在10月份至今取得了不菲收获。

  四是购入基金后,立刻将分红方式改为再投资。既然我们认为从去年以来的股市上涨是牛市的开端,那么为了获取复利,完全有必要将分红再投资到基金中,有理由相信:基金经理会为我们,同时更重要的,也是为他本人和基金公司创造更大的财富和商誉。

  五是选择能够经常恒定分红的基金。我不太喜欢不分红的基金,因为炒股经常坐电梯的感受并不美妙;同时对复利的追求也是分红存在的理由。分红不能在行情好的时候就大分特分,而在股市调整的时候却一毛不拔,每次不必分得过多,以免卖出大量有潜力的股票,只要能够保持每年10%-15%的分红数量就相当不错了。

  六是宁愿购买老基金,特别是去年行情低迷时发行的基金,也不要去购买新基金。因为事实已经证明:在牛市当中老基金的收益率比新基金高得多。至于净值高低之惑,只有那些新基民才有,对我来说,只有不断去发现有赚钱能力的基金,而不是等待新基金的发行。

  七是要在一次性投资的基础上坚持定投。我从去年底开始,每月从工资中拿出1000元,分别投资到一个股票型基金500元,一个平衡型基金500元,坚持至今。同时如果有较大额资金在手,也不排斥在行情下跌时一次性投资。现在回头再看对账单,发现基金波动挺大的,不管是股票型的还是平衡型的,而定投确实摊平了成本,虽然只有一年,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更重要的是:让我养成了强制储蓄的习惯,眼看着收入稳步增长,真是做梦都会笑醒。当然,这是开个玩笑!

  以上是经验和教训,我坚信:复利的威力是巨大的。阿鑫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