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封面看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南博亮家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1 月 1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博亮家底
  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特展将于下周开幕。“这次亮相的可都是国宝级展品,18件镇院之宝件件专人专库专管,它们在库房里享受着最好的待遇,不仅每天专人监控它们保管所必需的温湿度,还有专门的囊盒来防虫、防潮,还有专门的存储空间……”南京博物院保管部主任凌波介绍说。

  昨天,18件国宝开始陆续进入展厅,至此,一直保密的镇院之宝特展目录也已公开。昨天,当记者赶到展厅时,十多位工作人员正在经警的护卫下向展厅内运送文物。凌波介绍,在南博的展览史上,如此多的镇院之宝同时亮相还是第一次,将要展出的18件国宝(3件为图片展出),横跨从远古到近代的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件件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本版撰文 快报记者 胡玉梅 黄艳 实习生 李蓓超

  [一次展览,三个首次]

  1

  金兽(迄今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金属铸造和锤击工艺的完美结合)

  错金银重络铜壶(挟战国群雄争霸之风云,集中国古代范铸工艺之大成的青铜重器)

  广陵王玺金印(全国考古发现唯一一枚汉朝刘姓王金印,历史和艺术价值极高)

  金蝉玉叶(构思巧妙、制作精美、妙趣横生的闺房至宝)

  银缕玉衣(第一件经考古发掘、科学复原且品相完好的汉代银缕玉衣)

  透雕人兽鸟玉饰件(出土时代最早的人鸟兽图案透雕精品,良渚先民通天神、显权威的神秘象征物)

  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良渚文化琢玉工艺精妙绝伦的代表作,良渚人最富特色的原始宗教信仰标志物)

  错银铜牛灯(最早的环保灯,烟灰通入牛身的水中,环保意识和设计领先西方1000多年)

  釉里红岁寒三友梅瓶(全国现存唯一一只保存完好的带盖明洪武釉里红梅瓶)

  南博亮家 底

  10

  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构思奇特,工艺精湛,代表了汉代制砚工艺的最高成就)

  竹林七贤砖画(考古发现最早且完好的大型人物画像砖实物,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青瓷神兽尊(意态奇异、形神俱佳的西晋青瓷工艺杰作,我国最早有铭款的瓷器之一)

  金观音菩萨立像(乾隆年间,各族艺匠合力制作,代表了清代宫廷造像工艺最高水平)

  鎏金喇嘛塔一组(明代佛教工艺绝品,国内出土唯一一件“迷你型”鎏金喇嘛塔)

  坤舆万国全图(现存最早的据刻本摹绘的世界地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模式)

  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明代宣德御窑瓷器的巅峰之作)

  徐渭《杂花图》卷(中国古代写意花鸟画集大成者的精绝之作)

  沈寿绣品《耶稣像》(近代刺绣大师沈寿“仿真绣”代表作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8件镇院之宝 横跨5000年文明

  凌波介绍,在南博的展览史上,如此多的镇院之宝同时亮相还是第一次。将要展出的18件国宝(3件为图片展出),横跨从远古到近代的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件件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

  所有的“镇院之宝”来头都很大,虽然沈寿绣品《耶稣像》年代比较近,但这个作品曾经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被评为一等大奖,定价高达1.3万美元,其艺术价值更上一层楼,当为沈寿“极品”之作,是张謇后裔捐赠给南博的。这件作品是沈寿1914年8月续完的,它以耶稣像油画为范本,人物神色微妙,表情复杂,难度很高。沈寿为了追求尽善尽美,用色之多达111种,劈丝之细达七分之一丝,针法更前无古人。

  [布展现场]

  2

  18件展品目录 揭晓

  青瓷神兽尊

  釉里红三友图梅瓶

  3

  摆个银缕玉衣需20分钟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南京博物院物华天宝殿。殿内静悄悄的,一块小小的指示牌显示,后面的展厅里即将进行“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特展”。两名工作人员显得格外警惕,除了馆内工作人员,一概不允许进入。

  将近11点,所有的人都聚集到了一个半封闭的展厅,这里将展出一件大宝贝——东汉“银缕玉衣”。深色的木制展台呈长方形,四边还围了两道细细的栏杆,展台的长宽都是依据展品的尺寸来定制的,“银缕玉衣”躺在上面刚刚好。

  两辆小推车上,各放着一个灰色的大木箱,里面装着玉衣的各个部件,取出之后,还要经过细细拼接,才能呈现完整的“银镂玉衣”。工作人员先搬来了几个有机玻璃支架放在木制展台上,分别用来支撑“银缕玉衣”的头罩、上衣、裤子、手套、鞋和“握玉”。工作人员轻手轻脚地将“银缕玉衣”的各部分重新归位。最后,从一个小巧精致的盒子里拿出了两块精致的“握玉”,放在了“银缕玉衣”双手的前方,这才算完成了整个过程。记者看了看表,时间已经过了将近20分钟。“一身汗!”南博保管部主任凌波轻声叹了口气。

  金兽首先就位

  首先就位的是战国金兽,工作人员安置它花了五六分钟。等到正式开展,金兽所处的位置也正好是参观者能看到的第一件宝贝。这只灵动闪亮的小金兽是一只豹子。它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宽17.8厘米,重9公斤,是目前发现的战国出土金器中最重的一件。因为金兽的特殊材质,历经2000多年,直到今天依然金光灿灿,平时它都是藏在恒温恒湿的南博库房里。

  1982年,江苏盱眙南窑庄万姓兄弟接连挖出了金兽和装满马蹄金的铜壶。宝贝挖到后,兄弟俩不能确定是不是金子,就拿了两个马蹄金去银行鉴定。得知盱眙挖出稀世珍品后,南京博物院在第一时间就派人调查,并将国宝入藏南博,陈璋圆壶、金兽、郢爰等终于安家南博。虽然这些文物已经出土20多年了,但文物专家们至今还不明白,这三件国宝是怎么埋在一块的。南博的专家说,盱眙、泗水一代曾经是楚国宰相春申君的封地,因此,推测这三件国宝是春申君匆忙埋下去的。至于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样的历史故事,至今还是一个谜。

  工作人员正在布展,银缕玉衣、金兽就位。 快报记者 唐伟超 摄

  9

  8

  7

  6

  5

  4

  广陵王玺金印

  玉琮

  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这次也是首次公开亮相!”凌波介绍说,“这是第一张以中国为中心绘制的世界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是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时所绘制的世界地图,该图于明万历三十年在北京付印后,刻本在国内已经失传,南博所藏《坤舆万国全图》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宫廷中的彩色摹绘本,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据刻本摹绘的世界地图。据考证,该图为清宫旧物,因清帝逊位时的动荡而流出宫外。当时一位外国人欲出资购买,消息被商务印书馆的经理孙伯恒得知后,立即报知了当时的北平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最终以重金购回,入藏北平历史博物馆。“九·一八”事变后,为确保文物的安全,1936年,这幅珍贵的世界地图由南京博物院珍藏。

  这幅地图所绘五大洲中,各洲以不同颜色区分。地图中的插图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在各大洋中,绘有16世纪不同类型的帆船9艘,在各个海域中,还绘有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15头,南极大陆上还绘有陆上动物大象、狮子、驼鸟、恐龙等8只。

  徐渭10米画卷 首次全景亮相

  “书画作品的保管最讲究,必须恒温恒湿,不宜长期展览,日光照射不宜太长久,否则会加速它的老化程度。”凌波告诉记者,这次展出的《杂花图》卷平时保养是非常“娇气”的,由于它长达10米,所以,对外亮相的次数很少,就算展出,也只是展出局部,这次全景亮相,还专门为它制作了一个大通柜。

  凌波介绍,《杂花图》卷是明代大画家徐渭的扛鼎之作。该件国宝卷纵30厘米,横1053.5厘米,在这卷十余米的长卷中,画有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紫藤、芭蕉、梅、兰、竹等共计13种花卉蔬果。由于保管得好,虽然已经过了400多年,但这幅画现在看起来,依然可以看到墨迹的湿润感。

  《坤舆万国全图》 首次对外展出

  鎏金喇嘛塔

  竹林七贤砖画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