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
·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1 月 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肆

  拾

  叁

  刘亚楼与高层人物

  开国上将

  军事人物

  本书通过对刘亚楼有关人物的14年采访,查阅大量原始档案,并参考老同志的回忆,真实地披露了刘亚楼上将与高层人物交往的秘闻趣事及重大事件内幕,展示了他的参谋之功、领军之才、治军之道及为人之诚……

  钟兆云 著 人民出版社友情推荐

  连载 11月5日见报 刘亚楼与高层人物

  险些死于冤案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零时,苏联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东、西、北海陆空三个方向呈扇形同时进入中国东北,对日本驻中国东北关东军发起攻击。

  据《汪东兴日记》记载:1950年2月9日,汪东兴在莫斯科陪毛泽东散步,“对主席说:‘听刘亚楼同志告诉过我,苏联红军从远东的双城子到西伯利亚赤塔一线全面出击,向日本侵略军发动猛攻,势如破竹,所向无敌。’”日记当然是比较简洁的,但刘亚楼讲述苏军这次行动时的那份心情,已从汪东兴的文字叙述里间接表达出来了。

  这里也有一支小插曲。刘亚楼随苏军行动时,险些身首异处,死于不白之冤。事情是这样的:苏联红军向日本关东军盘踞的“满洲”进攻,其中一路经虎林—佳木斯奔向哈尔滨、长春。苏军指挥所里,身着苏军制服、佩戴少校军衔的刘亚楼,正紧张有序地工作着。

  一阵电话铃声打断了他的沉思。电话听筒里传来司令部参谋长维曼诺夫少将清晰的声音:我空军部队轰炸佳木斯外围日军控制的“407高地”的时间定为6时50分,地面部队据此相机进入,正式命令随即送到地面值班室,依命令通知各有关部队。

  放下电话没多久,作战命令正式送到了。刘亚楼看看手表,时针指向两点。他拿起电话,要通了空军及地面有关部队司令部,传达了维曼诺夫少将命令的内容并记下了对方接听电话的值班参谋姓名。

  7点钟,刘亚楼下岗,回住处不一会儿,几名苏军士兵突然闯将进来,强行将他扭送到禁闭室关押。刘亚楼急问为什么,军务参谋马卡维奇上尉恼火地说:王松(刘亚楼在苏军的化名),你贻误军令,造成我军重大损失!

  刘亚楼对此指责十分诧异。原来,进攻佳木斯外围据点的苏军地面部队进展顺利,先头分队于6时40分便占领了“407高地”。空军轰炸机6时50分准时将一颗颗炮弹倾泻在高地上。前线指挥员目睹了部队在自己飞机轰炸下血肉横飞的惨剧,恼怒万分,向上级指挥官告了状。上峰严令追查这起严重的失职事故。一查,当天值班参谋正好是王松。

  得知事因,刘亚楼连声说:怎么会有这等差错?怎么会呢?

  情况属实,上级已令将你就地枪决!

  听完这话,刘亚楼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在苏军生活了这么些年,他深知下级对上级只能服从,上级认准了的东西,又不容你解释,再说军务人员也是执行命令。他心中异常难过,思前想后,横下一条心,对马卡维奇说:我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派赴贵国的,请转告上级,容我在死前给家里写一封信,说一说我这些年在贵国的体会、见闻和经验,这样也对党组织有个交代。

  苏军同意了刘亚楼的请求,死刑得以延缓一天。刘亚楼花了足足一天时间,写完这封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长信,末尾,工工整整地写上:忠于党的刘亚楼。他请马卡维奇在自己死后代为上呈转交给中共党组织。

  上断头台的时间眼看就要到了,就在这时,一道“刀下留人”的金牌从天而降:王松少校无罪释放,恢复原职。原来,一位对王松少校颇为欣赏的苏军军官经过核实,在报务员记录上找到了王松少校传达口令的内容和时间,白纸黑字,并无差错,王松少校对这场“失误”可以不负责任。这位苏军军官将实情向上禀报后,上峰同意不加罪于王松少校,而将对方那位接听电话的值班参谋执行枪毙。

  就这宝贵的一天,救了刘亚楼的命。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