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封面焦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我们做的就是“民心”记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1 月 5 日 星期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我们做的就是“民心”记者
  ———快报庆祝第八届中国记者节大型广场咨询服务活动侧记

  “现代快报,民生为本”。步入活动现场,媒体展台沿着市民广场四周排开,位于正中的快报展台前总是人流密集,8岁的快报在8年前行的脚步声中迎接第八届中国记者节的到来……半天的咨询服务活动,现场人山人海,气氛如火如荼。

  11月8日是第八届中国记者节。昨天一大早,由省记协主办的“新闻工作者与党和人民心连心”大型广场咨询服务活动在山西路市民广场火热开幕,江苏省和南京市60多家媒体及中央驻宁新闻单位在此聚首,和广大市民受众共庆节日。

  [法援]

  不做明星记者,我们要做“民心”记者

  ——快报庆祝第八届中国记者节山大型广场咨询服务活动侧记

  律师也是活动现场的“抢手货”,很多市民知道快报当天邀请到的都是知名律师,特地拿了厚厚的材料,让律师们“坐堂会诊”。

  张小姐在某酒店上班,让她颇为头疼的是,她觉得酒店的规章制度有点苛刻。原来,她应聘的时候,酒店答应给她的基本工资是1400元,但等拿到手,只有1000多元了,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费用全从工资里扣除了,而且,酒店的负责人还告诉她,基本工资1400元还包括她的全勤奖和交通费等各种补贴。更让她气愤的是,如果单位通知她加班而她不愿意加班,要按照矿工三天进行处罚。张小姐咨询律师,酒店的这些规章制度是不是已经违反了法律,她该如何维权?

  在场的律师告诉她,基本工资包括个人缴纳的养老金等在内,这是合乎法律规定的,但全勤奖、交通费等补贴应当在基本工资之外,因为这是对员工的奖励与福利,和基本工资无关。而酒店的加班制度更是违反了劳动法,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加班是自愿的,单位不应当强迫员工加班,张小姐有选择是否加班的权利,如果加班,酒店也应当支付张小姐的加班工资。为此,律师建议,张小姐一定要保存好考勤记录、工资条等证据,以便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到仲裁委仲裁,索要自己的损失。

  “快报律师”

  成“抢手货”

  昨天上午,快报展台前,读者围着快报记者拉家常说苦衷,人潮涌动,气氛热烈。    快报记者 赵杰 摄

  [镜头]

  [钟晓敏爱心工作室]

  转了一圈还是选快报

  面对求助“来者不拒”

  “民生为本”与民心相呼应,做“民心”记者与读者心连心。快报服务展台前,记者与读者真情互动,场面热烈,镜头感人。

  在短短的3个小时里,“钟晓敏爱心工作室”接到各类求助40多起,有些问题让记者也感到很棘手,但记者一个都没有推托,在今后的日子里记者会尽力为大家解决。

  诉说苦衷老人不想走

  何女士带着小孙女来到展台前,她说自己是名老教师,由于在单位职校教书,临退休时换到了成人高考培训班,最后却没能按照教龄计算工资,她说:“我不是为了钱,可是现在家里都跟我闹别扭,我是里外受气,自己要强也不愿跟别人说。”她说这是她第一次向媒体反映,觉得快报值得信赖,干脆就竹筒倒豆子全部说出来。

  说到后面,老人越说越动情,眼泪止不住流下来。记者好言相劝并承诺了解情况,老人临走时说自己心里好受多了。

  一位读者来反映问题,记者接待之后,他满意地说:“转了一圈,还是选择了快报记者,你们实在,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保持!”闻此言,现代快报副总编辑赵磊动情地说:“有的记者想做明星记者,我们的记者做的就是‘民心’记者!”

  昨天市民周先生在快报的展台前表示,希望这种活动能够经常举行,“这种记者与群众见面的活动形式非常好,希望快报能够在政府和老百姓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把我们的声音反映给政府部门。”

  在现场还有一对苏北的老夫妇,虽然有问题要反映,他们却只是留下了记者的电话,老人体谅地说:“等有时间再跟你们详细谈,你们太忙了!”

  民生问题读者最关心

  “现代快报,民生为本”。这是在昨天的活动现场,快报打出的大幅标语,而这个标语也得到了大多市民的响应。84岁的刘老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特地坐公交车,赶到山西路广场,向快报的记者反映问题。

  刘老先生最关心的是“总统府”门前的交通安全问题。他告诉记者,南京“总统府”是全国知名的景点,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前来游玩,但是,“总统府”门口离马路非常近,许多游客为了和“总统府”来个全景合影,纷纷站到行车道上去了,当他们一门心思拍照的时候,很有可能无法注意来往的车辆,既不安全,也不文明。

  和刘老先生一样热情的市民还有很多,家住城南的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秦淮河治理好了,非常干净漂亮,但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坚持下去,同时也希望快报向全体市民呼吁一下,游览秦淮河的时候,要注意卫生,不要乱扔垃圾,因为秦淮河是大家的秦淮河。

  还有一些读者是代表自己的小区而来。家住东井村附近的伍女士就向记者反映了这么一个问题,他们所在的小区靠近一家酒店,酒店的空调对着他们的窗户直吹,一到夏天就热得受不了,而且他们小区的卫生也非常差,希望快报记者能够关注一下,以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家住仓龙巷的庙先生和水佐岗的张先生也反映了类似的问题。

  大学生争做快报志愿者

  “我们是南京师范大学新传院学生。”一名叫魏明的女生向记者介绍,班里来了三十几个同学,专门来做志愿者的。“我天天看快报,经常在报纸上看到‘钟晓敏爱心工作室’的爱心行动,特别佩服,我也想参加进来。”魏明表示,她想做“钟晓敏爱心工作室”的志愿者。

  “好呀!我们正在招聘环保志愿者。”记者一口答应下来,并将环保志愿者行动大概情况给她做了介绍。

  魏明的同学方妍边听边记,记者说完之后,她习惯性地举手表态:“我也想做你们的志愿者。”

  “钟晓敏爱心工作室招聘环保志愿者”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口口相传,不一会儿,又有30人陆续闻讯赶来,一起报名。一腔热血的大学生们还纷纷给记者留下手机号码,欢迎“钟晓敏爱心工作室”的记者“多骚扰”。

  3个小时40多起求助

  “我哥哥没有房子,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他该怎么办?”市民郭荣敏一脸忧愁。“我的儿子手术前一周还在工作,做了一场手术就没了命。”市民王先生老泪纵横,直喊儿子死得冤。“我老婆跑了,我又有精神分裂症,现在孩子又有点不正常了,该怎么办?”市民攀先生眉头紧锁。“我老伴去世了,我们的结婚证又被我不小心搞丢了,现在没有结婚证,我就办不了公证手续,不能出国定居和儿子团圆。”70多岁的凌奶奶心急如焚……

  记者统计了一下,上午短短3个小时里,工作室一共接到了40起求助,涉及医疗纠纷、法律纠纷、合同纠纷、住房困难、没钱看病等多种难题。

  大家遇到的难题,我们有时也感到棘手。不过,我们并不推托。我们无法在一天的时间内,帮大家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把大家反映的情况,一一梳理出来,尽量为大家排忧解难。

  收获感动“一箩筐”

  求助多,感慨多,感动也多。在回去的路上,记者们纷纷感叹:“今天收到的感动有一箩筐了!”

  一位姓潘的阿姨挤到台前,一一与“钟晓敏爱心工作室”成员握手,她说:“我有难题,但今天不提,今天我只想问候一下‘钟晓敏爱心工作室’的记者。”

  家住长江路的8旬老人李学白也赶到了活动现场,老人告诉记者,他年年订快报,天天看快报,关注“钟晓敏爱心工作室”好一段时间了,非常喜欢这个工作室,说着老人还提笔写了几个艺术字———“‘钟晓敏爱心工作室’做了很多好事,功德无量”送给记者。

  “你给我签个名吧。”看到这一幕,一位女士赶紧递上了一个本子。这位女士叫张金陵,从下关区水关桥赶来的。她说:“我想请你们留个电话,以后万一遇到困难,方便找你们。”张金陵女士还当场找到快报发行工作人员,要求订一份2008年的快报,表示“以后应该多关注快报,多关注‘钟晓敏爱心工作室’。”

  [花絮]

  让快报读者分享快乐

  南京市民金友铭今年60岁,平时喜欢“舞文弄墨”,写写诗歌、散文。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兴奋的金老一下子诗兴大发、灵感泉涌,挥毫写下两首歌:一首是《北京奥运之歌》:“腾飞吧,北京奥运,你是体育剪影中的古树新迹;腾飞吧,北京奥运,你是人类文化中的重彩之笔……另一首是七律《北京奥运一片天》,亲朋好友评价说,如果送去北京奥组委参加奥运歌曲的征集肯定能入选。遗憾的是,金老获悉这个消息时已经晚了。但他昨天特地将这两首歌送到快报的展台前,希望通过快报让更多人知道和分享奥运带来的快乐和自豪。

  见到快报像“回家”

  昨天是记者节,73岁的郑励志老人在快报展台前一露面,就有不少记者跟他打起招呼。郑老做了53年的特约记者和通讯员,1999年快报创刊后不但成了快报的通讯员,更是一位忠实读者。他从1954年开始给各类报纸杂志撰稿,家中有一摞子“通讯员证”、“特约记者证”。在粮食战线工作了一辈子,郑老特别关注粮油食品安全话题。而快报对民生新闻的关注也牢牢吸引了他,于是经常投稿或提供信息。昨天他笑称自己虽然不是“在编”记者,但到快报的展台是来“寻找回家的感觉”。

  [理财]

  “快报理财师”被“包围”

  昨天记者节现场活动,快报邀请了三位“十佳理财师”为读者现场解决投资难题。三位理财师一亮相,立即被读者“包围”。最近股市高位震荡,很多投资者手中股票被套,纷纷来向“十佳理财师”讨教。

  排队享受“便民大餐”

  记者咨询台前热闹,便民服务台前也不寂寞。您瞧,便民网的铁杆“粉丝”胡先生8点不到就拎了个电饭锅从江宁赶来了。“我家的电器大到电视、冰箱,小到电饭锅、收音机,都是请快报便民网修的,今天有免费修理,我就赶过来了。”胡先生第一个挤到了修理服务台前。追捧快报便民网工作人员的市民还有很多。据4位修理师傅统计,一上午他们修理了大小家电60多个。

  修理小家电火,征订2008年现代快报的读者更火。一上午,就有近百位读者交了订金,订购快报。担心现场排队等很久的张先生,就向记者要了一个征订电话,准备回家电话订购。

  发行人员还趁机做起了“促销”,给每位读者发了一份快报2008年报庆特刊。“这个有珍藏价值!”读者争着索要。

  [便民]

  帮我看看亏损的股票怎么办

  陈先生第一个挤到台前,“请你帮我看看,我手上的新野纺织怎么办?我是今年三四月买的,到现在都是亏的,而我同时买的一只基金都翻倍了,你看我该怎么办呢?”

  快报理财顾问团专家、“十佳理财师”张培现场打开这只股票的走势,并帮助陈先生分析起来,“这种小市值的股票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而且没有基金在里面,跌起来也会没底。”

  “请你帮我看看,我40元买的豫园商城,现在都跌到28元了,跌了很多了,怎么办啊?”刘女士话语一出,立马引起周围读者的“共鸣”,“是啊,我手上股票最近也跌了,怎么办啊?”张培在逐个给他们分析完个股后,给他们提出一个建议,炒股应该炒主流,不能死抱住不涨的股票不动。“今年四季度到明年初,金融、地产、消费、化工、有色金属应该是热点。”

  基金咋买快给我们指点指点

  今年63岁的退休工程师黄老太太昨天也赶到了快报展位前,与快报请来的“十佳理财师”“切磋”起来。“我是2002年开始做股票的,2002年开始股票不一直跌吗?但我还略有盈余。但现在做得很累很累。我在9月份已经全部清仓,不做股票了,我现在准备把所有资金都逐步转到指数基金上,所以想听听你们的建议。”

  张培告诉黄老太太,指数型基金可以避免人性弱点,通过被动投资分享股市上涨的收益,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指数型基金都是可以跑赢大部分基金的。“假如明年股指能涨到10000点,可能你买的股票不涨,但指数型基金肯定涨,指数型基金是可以作为资产配置买30%左右。”

  还有很多从没接触过基金的读者也来咨询同一个问题,现在时点好不好?能不能买基金?现场理财师都给出了详细的答案,他们建议投资者,现在点位买基金总体风险不大,但有可能今后还有一两次大跌,在大跌时买基金是比较划算的。

  本版采写

  快报记者 郑春平 王海燕

  言科 朱俊骏 孙玉春 解璐 郭芷冰 钟晓敏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