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大长今”请市民吃巨型石锅饭
· 故宫馆藏云锦龙袍
下周回娘家
· 霍尔姆斯彗星突然增亮100万倍
· 头条图说:故宫馆藏的云锦龙袍 资料图片
· 小伙不当律师做“织男”
· 南理工学子发明“超省油车”
· 12名义务小导游昨总统府上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0 月 3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小伙不当律师做“织男”
南京要培养云锦研究生
  云锦织造工艺相当复杂,这次博览会上也会将织机运到现场,而且请来正宗的老少两代云锦传承人来现场织造云锦。王宝林透露说,老传承人就是从事云锦织造30多年的周双喜,小传承人就是他的爱徒蔡向阳。说起蔡向阳,王宝林非常自豪,“他原来是学法律的,就是被云锦的魅力所吸引,所以放弃原来的专业来做一名云锦传承人。”

  “小传人”来宁前对云锦一无所知

  周双喜是1973年开始学习云锦织造工艺的,那年他18岁,刚高中毕业,被分配到了刚刚组建的云锦研究所的实验工厂当学徒。当时一共来了5个人,如今只剩下他一人留在这里,目前,他也算是云锦织造工艺最老的“传人”了。“目前织造工序有3个老专家,都是从事织造二三十年的,但就我一个人有徒弟。”周双喜所说的徒弟就是蔡向阳,而他原本却是学法律的,是徐州人,在来南京上学之前还对云锦一无所知。

  2001年,刚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学的蔡向阳跟同学到江东门纪念馆去参观,结束后就转到了云锦研究所,第一次看到这种古老工艺,蔡向阳就被吸引住了,很感兴趣。2003年,他又去了一次,那次他站在织锦师傅后面看了整整一个下午才离开,这个来自徐州的小伙子完全对南京的云锦工艺着迷了。2004年蔡向阳从南航法律专业毕业,在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了三个月,已经可以留下成为一名律师,但是他却不顾父母的反对,做了一个很令人吃惊的决定:去当一个“织男”。

  女孩嫌苦 小伙坚持当“织男”

  2004年7月,他拿着简历毛遂自荐找到了王宝林,王宝林答应让蔡向阳试一试,而此前云锦研究所还没有大学生,因为这是一个工资不高、又很辛苦的工作。用了一个月时间,蔡向阳基本摸清了云锦织造技艺的理论,等到真正上机操作后,他才发现远没有自己想象的容易。“一定要耐下性子,这是一个细活。”

  所里没有大学生,加上蔡向阳的努力,所里对他也很器重,到2004年底他正式向周双喜拜师,成为一名正宗的云锦技艺传人。“师傅要求很严!”蔡向阳说,刚开始师傅就训练他的耐心,妆机上的线有10000多根,要一根根掏过来;线头断了要对接,在一个小时里面接几百次,还要用不同的接法。“有的女孩子都做不了,嫌苦就走了!”蔡向阳坦言,他也想过放弃,不过还是坚持下来了。好在他学东西很快,刚学了三年,师傅对他的评价是“已经有中等水平了,相当于有10年经验的织工了”。

  在生产车间干了一年半之后,蔡向阳被调到了设计部门。去年底开始,周双喜已经开始教徒弟复制工艺了,这是更高一层的云锦技艺,要求对云锦的组织结构全部掌握,在复制时一点不能错。“每天师傅都手把手教,我做的时候他看着。”蔡向阳不好意思地说,刚开始学,经常错,只能重来,“要达到师傅的水平,还有很长路要走啊!”

  南京将开设云锦研究生班

  云锦灿若云霞,绚烂夺目,可是织造过程却是很辛苦枯燥的,所以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干这行。南京云锦研究所副所长张玉英告诉记者,目前研究所里有100多位织造工人,其中有60名左右是“织男”。云锦工艺的传承和创新需要人才,这几年云锦研究所也在不断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现在南京云锦研究所已经与南京中华职业学校、浦口职业学校等三所技术学校合作,专门开设“云锦培训班”,每年为云锦研究所输送三四十名毕业生。

  而下一步,云锦研究所还打算与南京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合作,开设云锦研究生班。张玉英说,云锦要走向世界,不仅需要技术好的织锦工人,还需要设计人才,带领云锦进行创新,在技术、图案上创新。“云锦研究生班”将从云锦研究所里选优培养人才,要既有经验的,又有文化素质,有创新能力的。

  快报记者 陈英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