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画家赵绪成昨挥毫送快报
· 植物“活珠子”酿成美味饮料
· 三院士深情回忆难忘的一中生活
· (肩主题)南农大专家用雷达追踪昆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0 月 2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京一中昨庆百岁生日
三院士深情回忆难忘的一中生活
  (肩主题)三院士深情回忆难忘的一中生活

  作为市属名校之一,如今的南京一中是学生们向往的重点学校。而100年前,它是南京第一所“民办学校”,后来又成为南京第一所公办中学,是为老百姓办的“草根学堂”。虽然身上没有一丝贵族气,可发展至今,不管是学校本身还是毕业的校友都同样被社会肯定。昨天,南京一中庆贺百岁生日,三位院士回到了中学校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他们深情回忆了难忘的一中生活。

  李泽椿:

  校长儿子只是“备取生”

  昨天上午见到李泽椿院士时,他正在教室里为即将开始的气候灾害研究讲座认真地准备着。“我当时就住在中华门,小学毕业考一中,难!”原来,李院士当年考一中不是被正式录取的,只是“备取生”,幸好学校后来扩招,不然还进不了一中的门。1946年至1948年他在一中读书,“当时我成绩比较差,因为太贪玩。不过学校有个气象台,我从此就对气象很感兴趣。”令人没想到的是,当年那个成绩并不好的皮孩子,现在竟成了气象专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国家气象中心主任。

  其实,李泽椿在一中校友中的身份是特殊的,他的父亲李清悚1927年至1937年就担任一中的校长,他却并没有因此受到特殊待遇。

  回忆起父亲,李泽椿还记得,父亲当年是严师,又是仁师,他从不声色俱厉地斥责学生,总是循循善诱。对于优秀的贫寒学生更是关爱有加,采取免缴学费、设立贫寒助学金、允许半工半读等办法,不让一个优秀生因贫困而辍学。1987年父亲回一中参加校庆,年逾古稀的十几位学生用藤椅把八十多岁的老校长抬出火车站,动人情景至今难忘。

  金翔龙:

  厚实基础中学奠定

  在一中教室里,金翔龙院士为学生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关于海洋开发的讲座。他的整个中学时代,都是在一中度过的,他是1952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

  他的中学时代经历过不少波折,但最终非常圆满地完成了学业。金翔龙上初二的时候就因为缴不起学费被家人要求去当学徒,自谋生路。但是他仍然是喜欢读书的,和穷同学一起在假期参加助学活动,并且结识了很多朋友,越来越关心起社会和国家。解放后,他认真学习,从普通学生渐渐变成了优秀学生。那时候,一中的教学已经非常先进,上外语课都请了中国老师和外国老师一起配合,毕业时,他就能够用英语简单对话了,还因此在大学免修课堂外语。因为一中很早进行教改,给了他新的知识基础和思维逻辑,能够适应各种状况,在科研道路上受益至今。

  饶子和:

  科学家也要学好文学

  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是著名科学家,他1967年毕业于南京一中。说起话来,院士的口音里还带着些许的南京味。“我家就住在秦淮河边,是个平民家庭。”饶子和从小学习非常棒,成了小学里仅有的几个考上一中的学生,可考上之后同学们都太优秀了,虽然不排名次,但他觉得自己只能算中等。一中的语文学科很好,现在已经出了五个特级教师。对饶子和这样的科学家来说,当年会喜欢语文吗?饶子和说,科学家也需要学好语文。发表文章要用到、立项申请要用到,文科也好的科学家的成就肯定更好。饶子和认为,文理分科太糟糕,中学的文学基础很重要,而他就很庆幸自己的基础打得好。快报记者 黄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