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嫦娥”奔月·记忆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远古神话:人类奔月的最佳策划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0 月 2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远古神话:人类奔月的最佳策划
  记忆之歌曲

  万里长空,千年广寒谁伴?昨晚,当来自地球的问候穿透浩瀚宇宙,是否真已“唤起嫦娥撩云拨雾,驾此一轮玉”?远古时代的人们创造了“嫦娥奔月”的神话,不经意间为现代人“飞天”作出了最佳的策划方案。蓦然回首,这一次约会,竟浓缩了数千年的离愁别绪。快报记者 郑春平

  记忆之别称

  歌曲

  1.月亮代表我的心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我爱你有几分

  你去想一想

  你去看一看

  月亮代表我的心

  

  2.十五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3.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圆圆的圆圆的月亮的脸

  扁扁的扁扁的岁月的书签

  甜甜的甜甜的你的笑颜

  

  4.弯弯的月亮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

  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

  

  5.月亮惹的祸

  我承认都是月亮惹的祸

  那样的月色太美你太温柔

  

  6.半个月亮爬上来

  半个月亮爬上来

  咿啦啦

  爬上来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

  咿啦啦

  

  7.当时的月亮

  看 当时的月亮

  曾经代表谁的心 结果都一样

  看 当时的月亮

  一夜之间化做今天的阳光

  口耳相传,嫦娥飞天别后羿

  “奶奶,月亮里有什么?”“好孩子,那里面有嫦娥,还有玉兔。”

  “那嫦娥为什么会飞到月亮上去呢?”

  ……

  这样耳熟的对话,陪伴了我们多少个夏夜秋凉。

  “如果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排排座’,那么‘嫦娥奔月’绝对占据重要位次。”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王青说,中国的古代神话流传下来的并不多,较早的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但要算在民间的影响力,非“嫦娥奔月”莫属,可谓妇孺皆知。

  那么,嫦娥究竟是谁,为何奔月?“最通俗”的版本中,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两人非常恩爱。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王母有感后羿的神勇侠义,赐他一包长生不老药,服下此药即刻就能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将爱妻一个人撇在人间,就把药交给嫦娥珍藏,不料却被心术不正的徒弟蓬蒙偷看到了。三天后,后羿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手持宝剑威逼嫦娥交出长生不老药。危急之时嫦娥当机立断,拿出长生不老药一口吞了下去,身体立刻腾空而起,向天上飞去。由于不忍远离丈夫,嫦娥便飞落到了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嫦娥有千面,最初形象并不美好

  然而,在最初的传说中,嫦娥的形象并不美好,甚至还曾是一只“蟾蜍”……之所以后来演变为美丽、勇敢、正直的化身,恰恰是中国人热爱美好生活、崇尚真善美、批判假丑恶的体现。同时也是古代人们在自然知识缺乏的条件下,寄望“升天成仙”的体现。

  王青教授认为,中国最早有关月亮的神话在《山海经》等古籍中都有记载,但这些记载比较零星。最早记载较完整“嫦娥奔月”故事的通常被认为是《归藏》和《淮南子.览冥训》,前者已经失传;后者记载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日,脱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这里的“姮娥”即嫦娥,但她却是私自偷了不死药,并且变成了一只癞蛤蟆……

  接着到了六朝以后,嫦娥的“形象”又开始转变、提高。广袤的月宫何其寂寞,人们对嫦娥的同情逐步取代了对她的谴责。就连唐朝大诗人李商隐也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嫦娥慢慢又成为温柔、勇敢、美丽的化身。嫦娥奔月的故事,又因为“玉兔”、“吴刚”等新要素的添加而逐步丰满。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张采民认为:“中国传统的道教宣扬的是长生不老、羽化登仙,可是如果登天后反而变成了癞蛤蟆,谁又还会想登仙呢?”所以,嫦娥的“角色转换”,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及意识形态的演变。当然,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越多,越能说明月亮的神秘,也就越能说明中国人自古就有着强烈的冲动和探索精神。而这种冲动和探索,正是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动力。“所以,这次的绕月工程用‘嫦娥一号’命名格外有意义!”

  唐玄宗漫游月宫,谱就“霓裳羽衣曲”

  如果说第一个奔月的人是嫦娥,那么不得不提的另一个人是唐玄宗,只不过他是在梦中。相传在一个中秋之夜,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赏月之际,突然兴起了漫游月宫的念头。于是天师开始作法,昏昏然间,三人一起足踏青云登上了月宫,忽闻仙乐阵阵,三人凝神屏息,直觉得如沐春风,似饮甘露。玄宗通晓音律,默记心中,回宫后立即追记乐谱并为之编舞,一曲“霓裳羽衣曲”成就了杨玉环,也震惊了诗仙李白,直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记忆之神话

  过节图个月圆人圆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在南京民俗专家王湧坚的眼中,月亮是中国人特有的“团圆情节”的象征。 “从一年中第一个节日元宵节,到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再到春节,中国人所有的重要节日都是以‘家’为核心的。”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嫦娥奔月”的故事,迎合的正是广大人民对团圆的期盼。

  敬月拜月讲究繁多

  爱月亮,当然就要敬月亮。“直到现在,一到八月十五中秋节,第一件事就是拜月,然后才吃月饼。”王湧坚说,拜月的讲究可有一大堆,特别是在“供品”上,第一不可少的是石榴,寓意“多子多孙”;其次如菱角,寓意“心灵手巧”;再次是藕,寓意“路路通顺”,等等。除了拜月,中秋还有的重要活动是吃月饼、供兔儿爷、吃团圆饭,这就是所谓的“圆月”。如果家中有亲人未归,席上也必然会多放一套杯筷,象征合家团圆。菜肴中,盐水鸭必不可少,其次是毛豆烧仔鸡及板栗、芋艿或老菱红烧肉等。

  文德桥,“秦淮分月”

  南京人还有个与月亮有关的习俗,即中秋之夜要“走月”,就是“赏月”,其中一个非去不可的地方是夫子庙文德桥。王湧坚说,文德桥的知名来源于“秦淮分月”这个美丽的传说,每当中秋之夜,只要天气晴朗,在文德桥的东西两侧,就能看到秦淮河水中倒映着半个明晃晃的月亮。尽管多少年来,很少有人真正看到过“分月”景象,但这丝毫不妨碍中秋之夜文德桥上的摩肩接踵。

  记忆之习俗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亮的别称】

  1.白兔(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2.白玉盘(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3.半轮(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4.冰壶(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5.冰鉴(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

  6.冰镜(团团冰镜叶清辉)

  7.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

  8.冰盘(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9.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11.蟾宫(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12.蟾光(仰首望蟾光, 无踪亦无影)

  13.蟾盘(共看蟾盘上海涯)

  14.嫦娥(嫦娥出复还, 似诉无限情)

  15.方晖(方晖竟户入,圆影隙中来)

  16.玉栏(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17.飞轮(飞轮了无辙,明镜不安台)

  18.顾菟(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身)

  19.挂镜(台前疑挂镜,帘外似悬钩)

  20.广寒(深守广寒内, 时思海上生)

  21.桂宫(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

  22.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23.金波(月穆穆似金波)

  24.金镜(何人玉匣开金镜)

  25.金盆(墙西云正黑,趾趾堕金盆)

  26.明镜(飞轮了无辙,明镜不安台)

  27.清光(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28.琼阙(细雨蒙琼阙,浓云蔽玉京)

  29.秋影(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30.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

  31.圆影(方晖竟户入,圆影隙中来)

  32.月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33.兔影(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卢照邻)

  34.悬钩(台前疑挂镜,帘外似悬钩)

  35.瑶台镜(又疑瑶台镜)

  36.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

  37.银盘(月从海东来,径尺熔银盘)

  38.银阕珠宫(身游银阕珠宫,俯看积气蒙蒙)

  39.幽阳(徽月生西海,幽阳始化升)

  40.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

  41.玉钩(春晚妆初罢,遥天系玉钩)

  42.玉京(细雨蒙琼阙, 浓云蔽玉京)

  43.玉镜(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记忆之漫画

  怀想天空,关于月亮的记忆——

  远古神话:“嫦娥奔月”的最佳策划

  李贺就是奔月“策划人”

  “‘奔月飞天’最原始的策划人,说不定并非哪位科学家,而是一位诗人!”江苏省诗词协会副秘书长、《江海诗词》副主编舒贵生笑言,诗人往往比科学家更加“敢想”。诗人李贺的名作《梦天》记载了自己梦中上天、下望人间的所见所闻:“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以‘创造一个飞船带我上天’的想法,幻想自己能长上翅膀飞到太空。”舒贵生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其实不也就是一个原始的‘载人飞船’吗?如今奔月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无月不成诗

  最早在2500年前的《诗经》中,即已出现了成篇的咏月诗歌:其中一篇是《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另一篇是《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士……”而“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更是广为征引……“从古到今,可以说没有一位诗人没有写过月!”舒贵生说,李白、杜甫这样的大家,都写过大量的咏月诗篇。舒贵生说,多年以来,不断有文人学者试图将咏月的诗词歌赋完整集结成册,然而几乎都在尝试后不得不作罢———咏月诗歌实在太多了,根本就不可能收录全面!

  中国人飞天梦成真

  从1970年中国首枚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升空到如今“嫦娥”奔月,中国人的飞天路走了37年。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省诗词协会艺术顾问张杰说,“这次中国人又走在了世界前列!”想到这里,他不由诗性大发,挥毫写下一首七绝:“一轮明月照千秋,遥对嫦娥梦里求。科学昌明逢盛世,飞天喜作广寒游。”

  记忆之咏月

  《猴子捞月》

  《丁丁在月球》

  《月亮忘记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