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封面焦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储兆瑞离去,他的呐喊回响在天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7 月 2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储兆瑞离去,他的呐喊回响在天堂
  他是江苏省的一个名人;他被学术界称为“南京的李银河“;作为一个活跃在社会学、性学和心理学的专家,无论对媒体还是公众而言,他始终是一个站在浪尖上的呐喊者;而百度上搜索他的名字,有6320页网页记载了他……他叫储兆瑞,一个不断呐喊的响亮的声音。2007年7月25日清晨5:05,这个声音终于停止呐喊……

  7月29日上午9时,储兆瑞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举行。

  [离去]

  他是被工作累死的

  突然病危,这不是偶然。

  这大半年来,储兆瑞的身体每况愈下。医生让他住院,他嘴上答应。白天挂完水,晚上就又溜回家了。“他是放不下那些工作。”爱人不断地叹气。每天晚上,是储兆瑞的创作期,他不肯浪费任何一个晚上。

  对丈夫去世的哀伤,让爱人吴老师越发地害怕看见家中成堆摆放的书稿。“他是被工作和这些书稿累死的。”在吴老师的印象里,爱人从单位退休后,反而比以前更忙碌了。

  在助手潘扬的印象里,储老师从来都是风风火火的人,只要是工作的事,他从来不喜欢往后拖。“我当时还提醒他,身体要紧。他说没事!马上又忙着选人,成立小组,编写教材。”

  忙活整整一年后,书终于成稿了。还没歇上两天,储兆瑞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一份的工作中去。做节目,接受咨询,写书……

  [追忆]

  顶着非议做“南京李银河”

  “现在的南京之所以能够坦然的面对性,谈论性,我觉得储老师功不可没。”曾经的学生李素然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或者可以这样说,在江苏,他是性科学的先驱者。”

  李素然说,储老师刚刚成立性学会的时候,曾经打电话给她:“很多人特别是女性,她们面临着各种性的困惑和艰难。我这里正好缺女义工,你可以来看看,这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李素然说,当时接到老师的电话时有些吃惊,那是她第一次听说“性科学”。

  之后的接触让李素然意识到,储老师做的是一项多么伟大的工作。“性科学在国外很正常,但是在国内却被国人羞于谈及。”李素然说,在当时,储兆瑞的工作为大多数人所不齿,储老师和他的家人们顶着很大压力。

  李素然回忆,储兆瑞曾对她说:“在中国研究性学这个领域很难,或许你会因此而痛苦。”这番话让李素然明白老师的艰难处境。“一方面他希望更多的人来研究性学,但是他又担心我会因此和他一样受到各方面的压力,他不说,但是我知道他这条路走得很辛苦。”

  这些年,为了控制性病和艾滋病的蔓延,储兆瑞不顾各方的言论一直努力在为性学而呐喊。在普及性知识,防治艾滋病和性病而努力工作的成绩,使得连李银河也曾在公开场合对他表示了肯定:“他在这方面是有研究,有成果的。”

  [善举]

  十几年来他救了数百人

  这些年,储兆瑞到底救了多少人,谁都数不清“可能有数百人”。那上万份案例或许能说明些什么。每个周三,储兆瑞都会去中医药大学的国医堂和心理诊所固定坐堂,为人免费进行心理咨询。这十几年来,从未间断过。想自杀的,求助的,心理有疾病痛不欲生的……形形色色的病人都有,每个人絮絮叨叨讲上几个小时,储兆瑞始终当一个倾听者和开导者。

  让助手潘扬记忆深刻的一次:有一天,储兆瑞正在开会时突然接到一个女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哭诉自己的经历。她说自己是一个公司白领,因为感情问题所以想跳楼自杀。临死前,想听听储教授告诉她自己到底在这段感情中错在哪儿?

  “储老师当即从会场上退出,打车赶到现场。”一番长时间劝说后,这名白领终于醒悟。这样的事情,仅在潘扬的记忆里就发生了不止一次:“很多人后来也不会再和储老师联系特地表示感谢,但储老师觉得无所谓。能救一个人,他会感到开心。”

  [弥留]

  为保持清醒拒绝止痛针

  储兆瑞的书房里,一本看了一半等着写评语的论文摊在桌上。就在几天前,储兆瑞还翻过它,准备为它急着评职称的主人写评语。但是,一切都完了。

  这一次,连老天都不想让储兆瑞太辛苦。论文才看了一半,还没来得及写评语,储兆瑞就躺下了。

  一进医院,医生就给储兆瑞下了病危通知书。

  “他疼就忍着,白天很少和我们讲话保存体力。但晚上则控制不住地大口吐血,很痛苦的样子。”医生建议储兆瑞打杜冷丁止疼,但储兆瑞坚决不同意。

  儿子知道父亲的心思。“他怕杜冷丁会损伤他大脑。所以宁愿身体疼痛,也要留一个清醒的大脑进行研究。他相信自己会熬过去的。”

  只是,这一次储兆瑞没有挺过去的。

  弥留时刻,储兆瑞终于放弃了所有的工作,皈依到了一个父亲和一个丈夫的角色。他告诫儿子:“你要生活好,多多努力”。而对妻子,他则轻叹了一口气:“我最担心的是你。你一定要注意身体。这对我是最重要的。”

  7月25日清晨5:05,这个一生都在工作中不断奔跑的学者,在他65岁时,终于停下了脚步。快报记者 黄卓琳

  储光瑞,江苏省著名社会活动家,社会学教授、性科学研究带头人、公关专家、心理咨询权威。2007年7月25日因病去世,享年65岁。

  储兆瑞一生致力于企业社会学与公共关系学、婚恋家庭与性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咨询的研究。在费孝通先生的指导下,他开始了20多年的社会学研究。并在我省最早开展了心理咨询工作,接待了数千人,案例达上万份。为了控制性病,艾滋病的蔓延,他在江苏发起并成立了性学会,为普及性知识,防治艾滋病和性病而努力工作。

  为表示对储兆瑞同志的深切哀悼,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定于7月29日(周日)上午9:00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举行追悼会,向储兆瑞同志遗体告别。

  ■储兆瑞个人生平

  储兆瑞于25日清晨在南京病逝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