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资深记者马德兴“问诊”土帅
老朱迈不过的那些坎
有关国足的记忆,是一条伤心的河流。朱广沪输了,有人说土帅的最后一面旗帜也倒了。实践证明,朱广沪走的轨迹与他的前任戚务生、沈祥福一样,自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吉隆坡的夜晚有一些凉爽,记者敲开了双子帝国酒店823房间的门,马德兴就住在这里。这位长期跟随国足在一线奋战的《体坛周报》资深同行对我说,他和朱广沪一样,心有不甘,但没有办法,土帅有他的局限性,有的是自身的,有的是外部的,横亘在土帅面前的是一道道坎,他们怎么迈也迈不过去……
外语不过关
学的东西大打折扣
2006年,世界杯最新的技术报告交到了老朱手中,上面全是英文字母,黑压压一片。老朱不会英语,他哪里能看懂,得找人翻译,但要找如此专业的人才很难,于是当老朱拿到翻译后的技术报告时,实际上已经有了水分,他再去看再去理解,又不知道打了多少折扣,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没办法,先天不足,外语不过关。而像这样的语言障碍,在外教身上显然是不存在的。
国内经常组织观摩团,让教练去世界大赛观摩,老朱也去过德国世界杯,“他们和球迷一样就是看场球,就好像你看切尔西的比赛,哦,今天穆里尼奥排了三后腰,但他们的具体分工是什么,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猜,你不是穆里尼奥,见到他也只能干看一眼,语言不通也没法和他交流。有人说可以带翻译,对,没错,但翻译看到穆里尼奥的第一反应就是,先来张合影,而且翻译的东西和两个人直接交流显然区别很大,这里面存在着对足球的理解。”长期跟随国家队东奔西走的马德兴告诉记者。
个人能力弱
先进理念消化不了
老朱喜欢学习,爱看比赛。2005年6月8日,他去泰国曼谷观看了世界杯预选赛日本和朝鲜的比赛,回来之后,中国队紧接着就拿到了东亚四强赛的冠军,老朱似乎尝到了甜头,出国看比赛的次数多了,欧洲、中亚转了一大圈,事实上,去现场看比赛是前任米卢的最爱。米卢就喜欢一个人跑去现场侦察敌情,朱广沪多少受到了米卢的影响,毕竟看录像与现场看感受是不一样的,可惜,老朱终究不是老江湖米卢,看了之后,很多东西老朱并不能消化,这就是所谓的能力问题了。“老朱确实想学很多东西,但还是学得不到家,对手会换什么人,你应该怎么调整,对手每个人的位置具体特点是什么,还是不太清楚,土帅消化不了这些东西。”马德兴告诉记者。
其实能力是多方面的,土帅在细节上确实要逊色于很多外教,杜伊科维奇细到罚角球每个人应该怎么站位都有布置,而很多时候土帅不太注意细节,往往就注定了失败。
亚洲杯中伊之战,中国队准备了很长时间。老朱手头上就有7月2日伊朗在德黑兰打牙买加的录像带,当时伊朗8:0大胜,5个是定位球得分,其中6号内科南利用角球进了两个,都是同样的位置。赛前,大家都看了,但是到了正式比赛时,内科南还是利用角球得分了,和7月2日的进球方式几乎一样,而当时我们并没有球员重点盯防他。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同样在吉隆坡的沙阿兰球场,当时戚务生带队打韩国,双方提交阵容之后,因为下雨,比赛推迟了1个半小时,在这个1个半小时里,韩国队主帅贝绍维茨召集球员针对中国队的阵容进行了重新部署,而中国队呢?还在干等,结果自然是惨败。
出国有限制
必须提前45天申请
很多时候,土帅需要受到各种程序的束缚,就拿出国来说,正常情况下,国足教练要出国必须提前45天向总局申请,而且要用公务护照,也就是说出趟国得折腾老半天,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练出国观摩、考察的脚步。“很多国外的比赛不是你随时想去就能去看的,得走程序。”马德兴告诉记者,亚洲杯前,朱广沪曾去马来西亚刺探军情,主要是亚洲杯的护照签证早已弄好,可以多次往返,否则的话,出去并不方便。
而外教则相对比较自由,像米卢这样的老江湖出国跟玩似的,方便得很。2001年,中国队在南美打完比赛后,米卢压根就没跟大部队回来,而是直接去阿根廷看世青赛去了,当时足协副主席南勇急了,就打电话给米卢,“你国家队不管了?居然去看青年队的比赛,你应该马上回来。”这样的故事在土帅身上不可能发生。
太在意媒体
容易不断否定自己
一直以来,媒体都密切关注国家队,负面消息报得不少,“外界怎么说,以往土帅都很在意。”马德兴告诉记者,也许是过分在意媒体,他们的压力自然而然增大了。朱广沪执教三年,从兵败伊拉克之后,媒体开始了大规模的倒朱,加之领导的批评,老朱也开始怀疑自己,最终走上了不断否定自己的不归路。
李铁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当初,老朱最信任的就是李铁,尽管外界议论很多,但老朱还是毅然决然地把李铁带到了亚洲杯,可是第一场之后,外界又对李铁的表现提出了质疑,老朱也开始了否定自己,第三场比赛,郑智停赛,恰恰最需要后腰时,或者说需要李铁上的时候,老朱却弃用了李铁,而把边后卫孙继海调到了后腰的位置上,事后的结果证明,这是一步昏招。你带李铁来,就是想用他,你不用带他来干吗?显然,老朱在不断否定自己。
与此同时,老朱甚至已经不相信任何人,包括那个花两万美金请来的体能外教。亚洲杯上,中国队的比赛都是在晚上打,体能教练向老朱建议,队员必须早起,去吃点早餐,这样对体能恢复有帮助。可是,老朱没有采纳,依然让队员自然醒,队员一觉都睡到上午10点、11点,早饭也不吃。这样的做法,虽然队员欢迎,但事实上,这违背了科学规律,结果是,后两场比赛到了下半场,国足体能明显不支,而丢球也恰恰是在体能不支的时候。
与老朱们相比,米卢、哈恩这些外教则没有太在意,当年米卢与李响的关系全国都在炒,而老米稳如泰山不动摇,压根没当回事。
科研跟不上
记者帮忙刺探军情
马德兴告诉记者,这三年,他陪着老朱去世界各地看过很多比赛,他还经常去西亚地区帮助国足打打前站,一呆就是一个月,把及时的信息透露给朱广沪。很多当地足协的人都认识他,和他开玩笑,“你又来刺探军情了啊。”马德兴会笑言,“不,我只是个记者。”这些故事听起来有些讽刺意味,因为这些工作本不是一个记者该做的,而是足协技术部应该做的事情,“这是我的兴趣,我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帮帮国家队,而且我做的这些事没有要足协一分钱。”马德兴说。
足协是有技术部的,但他们的专业精神甚至比不上一个普通记者,马德兴喜欢收集比赛录像,他家里的录像带超过1500盘,有的是到现场扛着家用摄像机录的,有的是自己花钱买的,所以有人戏言说,“要比赛录像,去找马德兴,他那准有,比足协全多了。”这么多年,他给各级国家队都提供过录像带,就连杜伊的国奥也经常从他这里拿录像带看。而他对亚洲各国足球的了解,远强于足协技术部的工作人员。
那么足协技术部的人都在干吗呢?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故事是,世界杯预选赛哈恩的中国队连小组都未能出线,原因是对中国香港的比赛前,我们居然连规则都没弄清楚,当时中国队7:0领先中国香港,派去科威特刺探军情的技术部人员传回来消息,中国队铁定出线,这边在香港打比赛的中国队比赛没结束就开始欢庆,结果是,科威特比我们多一个进球数出线。特派记者 吕远
(快报吉隆坡电)
马德兴小资料
马德兴,1969年生于江苏无锡,曾参加了《中国足球报》初创工作,现任湖南《体坛周报》副总编辑。以“敢于说话”、“敢说真话”而著称,1996年3月国奥兵败吉隆坡,因一篇《中国足球十问》在当时引起圈内外一片哗然,后被迫离开《中国足球报》并遭“封杀”两年多。期间曾以笔名“吴京湘”转入湖南《体坛周报》工作。从1991年从事足球报道至今发表各类作品已数千万字,圈内有“空中飞人”之称,一年内有近9个月时间在国内外实地采访。著有《亚平宁绿茵风云》、《巴黎论剑》等10多部足球专业作品。1997年初撰写了国内第一部有关中国足球产业方面的专著———《非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