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成一直在哭
李国成是小学五年级学生,由于上学晚,个子显得很高。小国成的母亲多年前病逝,父亲长期在南京打零工。现在,他和年过花甲的爷爷奶奶住在竹镇宝贡村徐碾组。
记者一踏进小国成家才发现,屋里屋外一样都是泥地,外面一下雨,屋里也跟着下,地上也湿湿的。
“我们的学费都是向邻居、亲戚借,学校也免一部分,他爸爸一年到头拿回家的钱也就几千块。”奶奶告诉记者,自己的身体也并不好。
李国成看见几十位城里来的叔叔阿姨、弟弟妹妹,有些不知所措。大家给小国成带来了书本、文具、衣服等好多礼物。可国成一看到这些,什么都不说,眼泪一个劲往下掉。参与活动的冯女士赶紧凑上去,“别哭别哭,需要什么尽管跟阿姨说”。一劝,孩子哭得更厉害,冯女士看着心疼,也忍不住抹起了眼泪。在大家一再“盘问”下,小国成怯怯地说,自己最喜欢英文,但至今没有一本英汉字典。
从小国成家里出来,不少城里的孩子都低着头不说话。冯女士的儿子对她说:“妈妈,我该把我的遥控车带来送给国成,还有英汉字典。”
小维维想着“报答”
跟小国成相比,余维维家的环境要好不少,但在这个三年级女孩的脸上却始终看不到笑容,因为在这个她住了两年的家里,没有她的爸爸妈妈。现在,维维和疼她的姑姑一家住在一起。
维维是安徽人,父亲两年前患肝癌病逝,母亲很快就改嫁了,丢下了维维和她的哥哥。爷爷奶奶年届70,无力抚养兄妹二人,好心的姑姑收留了维维。家里虽然没什么家具和电器,但十分干净,很醒目地挂着维维的“三好学生”奖状。姑姑说,维维在安徽没有学过英语,但这里的学校三年级就开始学了,“别的孩子都会,她急得哭,半夜不睡觉在床上学,现在成绩一直在班里排前几名。”
维维接受了大家从南京带去的礼物,很有礼貌地说谢谢。记者问她想不想已经过世的爸爸,维维一下哭了。她狠狠地点头回答:“想,很想,想爸爸,想爷爷奶奶。”临走时,大家叮嘱维维一定要继续好好学习、好好生活,维维用低得不能再低的声音说:“我会报答你们的。”
维维的懂事和乖巧,让现场不少人为之动容。盐城师范学院黄海学院的志愿者们已经确定长期资助维维,如果她能上大学,一样会得到相应的资助。
高高微笑着接受礼物
张高高的家是本次“爱心助学大巴”的最后一站。高高今年13岁,上五年级。和小国成一样,他和爷爷生活在一起。高高刚刚上学那年,妈妈就离家出走了,至今未归,爸爸也是长年在外打工。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他和爷爷的生活很窘迫,有时候还得靠邻居接济。
爷爷是个乐观的老人,见人都乐呵呵的,高高也遗传了这个优点。爷爷烟瘾不小,每天都抽一两块钱一包的烟,他说:“戒不掉,只能抽便宜一点的,给高高攒钱上学。”高高家的房子很干净,虽然墙上满是大雨留下的痕迹,虽然能透过房顶的空隙看到天空,虽然夏日炎炎家里没有一床席子没有一台电扇,但爷爷把这个简单的家收拾得井井有条。
爷爷已经70出头了,前不久还得了胃穿孔,刚刚痊愈,现在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给高高做饭、洗衣服,让他和别的孩子一样干干净净、开开心心。事实上,高高也的确是个乐观纯朴的孩子,他是昨天三个孩子中唯一一个微笑着接受捐助和礼物的。
高高说,跟着爷爷虽然也很开心,但他还是很想念爸爸。
这些大学生会常常来竹镇
昨天,盐城师范学院黄海学院的志愿者和老师也加入到了快报“爱心助学大巴”活动中来,他们与六合竹镇的红阳小学结成了对子,在该小学成立了社会实践基地。
黄海学院团委相关负责人朱京凤老师表示,成立这个基地之后,黄海学院一些师范类的学生就可以常常来到六合红阳小学,为这里的孩子进行课外辅导。“如果有孩子需要经济上的支持,我们也会与他们中比较困难的结成对子,定期、长期地给予他们经济上的资助。”
快报记者 张波
“妈妈,我应该把我的遥控车带来给哥哥。”昨天,市民冯女士12岁的儿子参加了快报“爱心助学大巴”,见到了六合竹镇宝贡村的孩子李国成后,这样对冯女士说。昨天共有40多位市民参与了活动,南京时尚旅行社赞助的大巴载着大家看望了三位贫困学生,而我们收取的每人30元~50元的“爱心助学基金”也全部发放给了三个孩子。
余维维(左)接受孩子们的礼物 快报记者 张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