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着巨大的争议,但所有人不得不承认,不明飞行物(简称UFO)仍然是一个谜一样的世界。7月下旬,一场《UFO科学论坛》将在上海举办。论坛组织者之一的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员昨天告诉记者,他30多年的追踪,已发现一些UFO的规律,并告诉记者,他要组建一个追踪UFO的业余观测站网,让所有的爱好者都来捕捉珍贵的镜头。
关注末尾2、7的年份
王思潮研究员已在紫金山天文台从事三十多年的专业天文观测研究。他告诉记者,从已掌握的资料看, 这种不明发光物最早出现在我国,时间是1971年9月26日晚6时58分至7时 07分。至今已出现了19次,在多数事件中,发光物明亮时呈现螺旋状。但在一些事件中呈扇状或光团状或环状。从出现的地区看,大多数出现在我国西北地区上空;有时也出现在我国东北、华北或华东地区上空。由于飞行高度高,因此我国多数南方省份也曾有幸目睹它们的风采。 从出现的月份看,主要出现在5月至 10月这半年内;这三十多年里,凡是末尾为2、7的年 份,都曾出现,因此今后几年内,它们有可能再次光临,市民可能有幸看到。
一有情况,全国联动
王思潮准备发起成立一个全国的“业余观测网”。因为,一旦发生UFO事件,单靠一两个地点较高质量的观测还是不够的。需要建立一个快速反应的观测网,出现重要的UFO事件,将迅速用短信、电话告知相关地点的观测者,并立即投入观测,及时取得观测数据。除了数码相机、肉眼观测外,有条件的观测者还可进行雷达观测、激光测距和偏振光观测。
观测报告必须真实
王思潮告诉记者,观测报告必须真实。如果有些现象在记录时把握不大,不要紧,如实说明即可。观测应尽可能准确,包括UFO出现的时间、位置、大小、形状、亮度、颜色、特征和变化过程。观测和记录还应注意UFO不同时间关键的变化特点。观测报告需提供观测者的姓名和通讯地址与电话,还要说明观测日期、时间和观测者的视力或矫正视力情况。快报记者 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