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与七个女人的故事,生动地体现了一个浓浓的“情”字。无论是与天津名媛爱意深沉的友情,还是和意大利公使夫人“柏拉图”式的纯洁情愫,其内幕都是少帅去世后的首次披露。本书为那些熟悉张学良百战疆场、以西安兵谏彪炳史册的读者,展示了其侠骨柔肠、重情厚义的另一面……
呼吁引来“逼离”之变
于凤至为什么同意和张学良离婚?此前谣传多多。她之所以在离婚协议上签字,根据于凤至本人的“自述”表明:都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原因。
事情的起因是:1964年7月1日,台湾《希望》杂志在创刊号上刊载一篇惊世之作,题为《西安事变忏悔录》,作者即为当时台湾乃至世界都异常敏感的人物———张学良!
当时正在美国洛杉矶养病的于凤至,在听到这一消息时显得格外震惊和气愤。这篇奇怪的东西让她蓦然想起1940年在贵州与张学良分手前的一些密秘谈话。
当时,于凤至在贵州幽禁地因被检查出左乳发生癌变,才经宋美龄暗助前往美国就医的。临行前张学良叮嘱她:此行赴美就医,无论将来病情是否好转,都不要再返回贵州。他希望于凤至到美国后,设法把当时尚在英国读书的几个孩子转到美国继续学业,当然张氏此意的更深一层含意是蒋介石有一天要斩草除根。
在谈到自己今后能不能去美国和于凤至团聚时,张学良告诉她:只要蒋介石在世,他就绝对不会有出头之日。而他只要有一口气,也绝对不可能“认罪”。张学良还表示:“如果将来有一天有人说我在国内向蒋‘认罪’了,任何人,即使是亲友旧故,乃至家人,凡是认为我是有罪的,这人就是敌人,甚至是特务,你要永远记住这一点!”
基于上述原因,当1964年于凤至在美国听说张学良有《忏悔录》发表的时候,她的第一感觉就是:张学良的《西安事变忏悔录》是假的,甚至是蒋介石及特务们以张的名义伪造的。
可是,这一次于凤至在美国真的想错了。这篇刊载在《希望》上不久又被台湾下令收回的所谓《忏悔录》,不但确实是张学良亲笔所写,而且还是应蒋介石要求不得不写的。只是这篇以长信方式上陈蒋介石有关“西安事变”经过的长文,并不是以“忏悔录”为主旨,而是以“回忆录”和“长信”的方式形成的,发出此信后又被台湾当局某些别有用心者利用并被冠以“忏悔录”三字对张学良进行丑画与诋毁罢了。
不明真相的于凤至借此在美国掀起一波“为夫叫屈”的传媒大战。于是,蒋介石有意改变对张学良的处置意见:与其长期幽禁而惹事生非,不如快刀斩乱麻以绝后患。这就是张学良和于凤至必须解除夫妻关系的政治背景。
新发现的有关史料表明,真正意识到张学良和于凤至必须离婚,而且一定敦促于凤至马上离婚的人,并非宋美龄,首先站出来主张此事的人,竟是张学良的多年至友张群先生。
出于对至友张学良生命安全的考虑,张群认为有必要让张学良认清这样的现实:如果继续和于凤至保持这种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很可能给张学良自由的彻底恢复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张群因此重提张大千前次抵台时的良好愿望:尽快给赵四小姐一个应得的名分!
张群的这种考虑得到宋美龄的积极赞同。张学良也对此善意表示理解和同意。当然赵四小姐更是感激不尽。于是,张群才以私人名义从台湾飞到美国,密秘来到洛杉矶比佛利山上于凤至住所,当面向她说明与张学良办离婚手续的近因与将来的益处。
于凤至在回忆录中又表示:“我思考再三,他们绝不肯给汉卿以自由。汉卿是笼中鸟,他们随时会捏死他,这个办法不成,会换另一个办法。为了保护汉卿的安全,我给这个独裁者签了字。但我要向世人说明,我不承认强加给我的、非法的所谓离婚、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