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还会有雨
江苏24小时戒备
秦淮河、洪泽湖、里下河水位超警戒线,水情尚在可控制范围内
今天是南京30年来的平均出梅日。往年此时,南京已步出阴雨连绵的梅雨期,迎来高温伏旱,但是今年梅雨的结束似乎遥遥无期。根据省气象台的预报,今明两天仍有暴雨,后天台风“万宜”将会给南京带来短暂的晴好天气。不过,7月16日之前,全省还会有强降水。出梅至少要等到16日之后了。
今明南京
还要下雨
今:阴有阵雨或雷雨,白天雨量中等局部大到暴雨,偏西风4级左右,有雷雨时短时阵风8-9级,24-31℃。明:多云,局部地区有时阴有阵雨或雷雨,24-32℃。后:多云到阴有阵雨或雷雨,25℃-31℃ 快报记者 刘峻
昨晚南京已有三处水位超过警戒线。秦淮河超过警戒水位,但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位;滁河晓桥和六合站水位也超过警戒水位。目前的防汛形势还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见习记者 张淑娟
南京水位
三处越线
今明暴雨
伴有雷电大风
7日,南京开始下起大暴雨,之后密集的降雨就不曾间断。昨天降雨到中午就已停止,据统计,从凌晨2点至中午雨停,南京城区降雨量达到72.2毫米,这已是连续第三天暴雨。昨天,省气象台也再次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和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提醒市民注意暴雨和雷电天气。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沈树勤介绍,暴雨已持续了三天,但还没有结束的征兆。目前梅雨带正笼罩在淮河以南上空,今明两天该地区仍将有大到暴雨,降雨量预计将达到70-150毫米,并会伴随强雷电和大风。南京地区今天雨量中等,局部暴雨。但是受今年4号台风“万宜”的影响,12-13日南京降雨将会暂停,天气将暂时好转。但14-16日南京还将迎来新一轮的强降雨。
12日13日
台风带来短暂天晴
据了解,今年4号台风“万宜”已经生成。省气象台专家介绍,从“万宜”的行走路线看,预计12-13日它将移至江苏省东面海上,往日本方向奔去,预计不会给江苏省带来风雨影响。但正是台风的出现,使得天气形势发生变化,原本盘踞在南京上空的梅雨带,在这两天将向北偏移,因此这两天南京将迎来短暂天晴。但台风一走,雨带回头,强降雨又将来临。
何时出梅
至少16日之后
今天是南京30年来的平均出梅日,往年此时,南京已步出阴雨连绵的梅雨期,迎来高温伏旱,但是梅雨的结束似乎遥遥无期,根据省气象台的预报,7月16日之前,全省还会有强降水,近两日出梅是不可能的了。
降雨不停,梅雨就无法结束。气象专家说,判断出梅和入梅一样,都有一个严格的“门槛”。出梅有三大条件,一是副热带高压的中心必须稳定“驻守”在一定的位置;二是要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27℃,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0℃;并且连续6天以上无雨。如果以后再出现连阴雨,就不属于梅雨了。显然,今年出梅至少要等到16日以后。即便16日起南京降雨停止,今年梅期也比往年长了一个星期。但专家表示,梅期时间长并不代表今年夏天就会比往年凉爽。一般来说,整个夏天最炎热的时间是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20天,这段时间梅雨已经结束,最容易出现高温、伏旱天气。快报记者 刘峻
昨天,江苏省气候中心发布了梅雨的最新监测量纪录,南京江宁的24小时降雨已经打破了该地区50年历史纪录,成为南京地区降雨最大的地区,而专家认为,随着梅雨期的延迟,淮河流域梅雨降水可能在历史极值附近徘徊。专家认为,今年丰梅已成定局,但是否为大涝年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到目前南京降水354.7毫米
历史上著名的大涝年有1954年、1980年、1991年,其中1954年的梅雨量达到了624毫米。枯梅年如1958年、1978年,平均梅雨量只有50毫米左右。丰梅年的梅雨量要达到全年降雨量的40%~60%,因此历史上丰梅年多是涝年。根据近几十年的南京梅雨量统计,正常梅雨、旱梅占全年降雨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0%、30%。据南京地区降水资料统计,南京梅雨量的多年平均值为250毫米左右,占年降水量1000毫米的25%左右,目前,今年南京的梅雨量不仅冲破了这个“及格线”,而且高出100多毫米,与1956年、1986年一样,成为历史上一个典型的“丰梅”,但与1954年等大涝年相比,现在的降雨量还明显不足,有待进一步观察。
4年一遇,丰梅暗合规律
尽管从2000年开始,南京梅雨的平均降雨量在减少,但是南京气象专家经过统计发现,涝梅仍然不见少。过去50年里,梅雨涝梅几率是4-5年一次。
南京自1950年以来,典型的梅雨大涝年就有1954年、1980、1982、1991、1998、2003年等许多年份,按照这个规律计算,南京大涝年4-5年一遇的几率,大旱年则有6年一遇的几率。在2003年经过一次涝梅之后,按照4年一涝的概率,今年南京可能将再经历一次涝梅。不过,专家表示,这只是个概率,还需验证。
江宁降雨刷新50年纪录
根据江苏省气候中心的监测表明,连续三天的暴雨中,南京地区最大的降水区域是在江宁。根据观测得知,2007年7月7日至8日,南京地区出现强降水过程,江苏省气象台连续发布橙色和红色暴雨预警信号。根据观测站记录,7日14时-8日14时24小时累计降水量南京市为203.2毫米,江宁区为299.2毫米,而历史上这两个地区单日降水量超过200毫米的仅有一天,为2003年7月5日南京市区207.2毫米,因此就24小时累计降水量而言,江宁地区为自1951年以来最大值。
全省没有零降雨的台站
江苏省气候中心通过监测发现,全省多次出现了日降水量大于100毫米的大暴雨天气过程,零降雨的台站一个没有。根据省气象台的预测,未来几天淮河流域及江淮之间地区仍将有明显的强降水天气过程,淮河流域的7月上旬降水量以及梅雨期间降水量很有可能接近或超过历史极值,特提请相关地区注意防汛抗涝。
快报记者 刘峻
丰梅已定,是否大涝还需观察
南京江宁降雨破了50年之最
6月19日至今,南京的梅雨已经达到了354.7毫米,而24小时的降雨超过了200毫米,差点打破2003年7月5日的历史极值。专家查阅资料后说,今年南京有可能在暴雨“持久力”以及梅雨量等方面在气象史册上留名。另外,虽然南京要到7月16日之后才有望出梅,但因为入梅较晚,跟历史上有名的“长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估计很难打破纪录。
出梅虽晚,梅期很平常
南京入梅已经21天了,而且至少到7月16日之前都不会出梅,这样的话,今年梅雨期至少长达28天,但即使这样,梅期与历史上有名的“长梅”还存在很大的距离。1999年,南京6月6日入梅,这是史上有名的“早梅年”,出梅日在7月20日,梅雨期长达40多天,同时又是历史上少见的“长梅年”;而1954年梅期长达38天,7月30日才出梅;1991年也是个有名的长梅,虽然当年7月15日就出梅了,梅长38天。自1950年以来,南京超过38天的梅雨就有8年之多,而今年入梅不算早,所以梅期若要打破过去的气象纪录估计比较难。
梅雨量,有望挤进前十
近50年以来,梅雨量超过南京目前354.7毫米的年份大约只有10个左右。而根据省气象台的预报,16日之前,南京还会有一段集中降水期,届时还有可能出现暴雨天气,因此,今年的梅雨不仅是丰梅,而且按照梅雨量来说,很有可能挤进十名,成为历史著名的丰梅年,其“前枯后丰”的鲜明特点,也成为众多气象专家今后研究的热点。
暴雨日“一战成名”
今年的梅雨,很有可能因为近期连续的暴雨,而在气象历史上留下有名的“连续暴雨过程”。气象专家告诉记者,从7月7日至9日,南京连续出现了三个暴雨日,7月7日那一天降水量甚至在109毫米以上,而在气象纪录历史上,5天中如果有3天暴雨日那么就可称为“连续暴雨过程”。这在南京的气象历史上是凤毛麟角的———从出现频率上看,50多年来,南京仅有6年在梅期中出现过连续暴雨过程;从地域上分析,南京出现“连续性暴雨”的几率远小于江淮区域。有气象专家评价称:“今年的梅雨真是一战成名,不仅成就了丰梅,而且其强度可与2003年那场暴雨‘媲美’,被人们牢牢记住。”快报记者 刘峻
今年梅雨有望载入气象史册三日连降暴雨50年罕见
洪泽湖等水位
超警戒线
多日的连续强降雨,已经影响到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汛情。记者昨日从江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获悉,淮河流域、沂沭泗地区已相继出现较大洪水过程,洪泽湖、里下河等已超过警戒水位;里下河、白马湖、黄墩湖等地区出现严重内涝。
据悉,当前的汛情已经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李源潮、梁保华、张连珍等省领导已就防汛工作作出批示。
[雨情]
盱眙累计降雨量最大
6月19日入梅以来,全省已出现五次明显的降雨过程。据统计,入梅以来,淮北地区累计面平均雨量313毫米,江淮之间雨量396毫米,沿江苏南地区257毫米,分别为常年同期的2.8倍、3.1倍和1.7倍。其中累计降雨量最大点为盱眙554毫米。
[水情]
洪泽湖、里下河超警戒水位
受淮河上中游连续强降雨影响,淮河来水持续增加。9日14时,入洪泽湖总流量达11052立方米每秒,洪泽湖水位13.67米,超过警戒水位0.17米,三河闸全力泄洪,流量7900立方米每秒,入江水道继续高水位行洪;灌溉总渠泄水509立方米每秒;二河闸14时开闸泄洪541立方米每秒,实施分淮入沂;洪泽湖总出湖流量达8950立方米每秒。
里下河地区水位继续上涨。今日14时里下河兴化水位2.93米,超过警戒水位0.93米,低于2006年最高水位0.08米;建湖、盐城、阜宁、射阳镇水位普遍接近历史最高水位。沿海四港、江都站、高港站、宝应站和区间排涝泵站都全力投入排涝,总流量超过3000立方米每秒。
[应对]
24小时值班应对汛情
针对当前防汛排涝的形势,省防指展开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除了及时调拨临时机泵和物资支持地方抗灾外,省防指已派出5个工作组,分别由5个厅局负责人带队,前往宿迁、淮安、盐城、扬州、泰州等地,帮助地方防汛排涝。
预计洪泽湖以上约有230亿立方米洪水即将入湖,入湖洪峰总量将达13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洪泽湖最高水位将超过14.0米;里下河兴化水位即将突破3.0米,超过2006年的最高水位。目前省防指已展开24小时值班制。
快报记者 郑春平
吃方便面值夜班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江苏省气象台,体验了气象专家的辛苦。在这次暴雨袭击的过程中,省气象台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十几个小时连轴转
自从进入梅雨后,首席预报员的担子猛然加重了许多。每天两次的气象会商必须参加,有时还要临时与邻近省份加开一次会商,讨论雨情。大大小小的气象预警也要首席预报员亲自写,仔细核对签字后才能发布,还不能忘记解除警报,当然也须亲自操作。不仅如此,还必须给省有关部门每天做一次决策服务以及汇报材料,洋洋洒洒千字的材料必须首席预报员一字一句地斟酌。专家称,7月7日以来,3天发了7个预警信号,每天写材料,签发预警,手都酸了。
副台长坐镇值夜班
4点30分上班,5点钟开会,8点钟会商,这是魏建苏副台长7月7日早晨的安排表,他告诉记者:“7月1日,省气象台就已经预料到这次降雨强度不小,到了6日晚上,自己干脆就住在位于北极阁的气象台了,时刻关注着雨情。我们每天吃方便面值夜班。”
移动气象台满城捕雨
众所周知,江苏省气象台设在北极阁山上,但很多市民并不知道,梅雨期间,一旦有暴雨发生,还有个移动气象车要在整个南京追风捕雨。专家告诉记者,移动气象车其实是两辆车的“合称”,由一辆卫星通信车和一辆多普勒雷达车组成,应急预报员身临其境做出预报后通过视频与远在南京的专家和领导进行会商。
快报记者 刘峻
没空打盹走路小跑
7月9日下午4点,江苏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除了忙碌,还是忙碌。这里位于大厦19楼,不连着任何一条河道,但全省所有水系都能在这里“看到”。省防指的工作人员们高度紧张,有的紧盯着屏幕,不时记录下各关键河道的水位,还有的则不停地打电话、接电话,调度全省各地的防汛指挥工作。
没空打盹,小床闲置
“这几天都是这样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从进入汛期以来,省防指已经开始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指挥部全班人马已开足马力,应对防汛工作。记者发现,就在调度室的一个角落里,摆放了一张窄窄的折叠床,“给昼夜加班的同志准备的,不过用的时候不多……”原来,在紧张的时候,工作人员连“打盹”的时间都没有。
走路小跑,全部汇总
在南京市防指的一间大办公室里,急促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紧靠大门的一名女工作人员歪着头,吃力地把话筒夹在颈肩之间,一边通话一边做着记录。一名戴眼镜的工作人员从外面一路小跑进来,将一份盖着红色公章的传真电报往桌上一放:“这是最新的紧急通知!”说完就匆匆地离开了。
“我们争取在第一时间汇报和发布最新汛情的任务。”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彭海鹰副主任介绍说。
不停记录,一天一本
防汛抗旱指挥部24小时值班,彭副主任拿出昨天的值班记录本,“一夜之间不知道要接多少电话,但基本上是一天换一个记录本。”从7月8日开始,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值班人员一天三顿饭都在办公室解决。“机关食堂就在大楼前面,可是大家忙得没时间下楼,盒饭都是由食堂送到办公室。”南京市水利局办公室副主任朱允强笑着说。
领导挂帅,奔赴一线
防汛抗旱指挥部里工作气氛紧张,可记者数了数,工作人员只有寥寥8个,很多座位都空荡荡的。“我们的五个工作组今天一早由市水利局的领导带队,分别到江宁、溧水、六合等地区检查指导防汛工作了,不仅带上了业务科的工作人员,连财务、后勤等科室的人都被带出去了。”朱允强表示。据了解,市防指由蒋宏坤市长亲自挂帅,防汛抗旱指挥部隔壁的一个大会议室,就成了防指召开紧急会议、发布最新汛情、部署防汛工作的地方。
见习记者 张淑娟
快报记者 郑春平
积水成河
见习记者 唐伟超 摄